“村务档案”成为治村“法宝”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1-12-31 07:04:24
阅读:1390迁安信息港通讯员消息
“有了村务档案,村干部说话办事底气更足,管理决策也更加民主。”说起被视作“法宝”的村务档案带来的好处,大崔庄镇石梯子沟村支书史明星有说不完的话题。
石梯子沟村是一个纯山区村,全村289户、1102口人,山场面积4000亩,耕地面积670亩,去年集体纯收入180万元,人均纯收入1.14万元。几十年来,村支部严格落实各项制度,规范党务村务运行程序,并以加强档案管理为切入点,规范干部日常行为,提高施政水平,档案成为全村和谐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石梯子沟村档案管理有着优良的传统,目前村档案室保存了各种文字、文书档案14637卷(件),实物档案351件,时间始自1957年,涉及换届选举、人员任免、退耕还林等内容,根据农村工作实际,该村自1997年4月1日起,先后又建立了村务工作日志,详实记录领导检查指导调研、公章使用登记、大型村务活动等记录,档案成为记载该村发展历程的“晴雨表”。
“‘死’档案也会发挥‘活’作用。”村支书史明星深有感触地说。有一年,石梯子沟村与邻村发生了地界纠纷,通过查阅档案,石梯子沟村的干部拿出了一份清朝咸丰十年的土地契约,从中找到了确定地界的依据,一场纠纷得以平息。据统计,该村利用档案先后化解了土地、宅基地、承包合同等大大小小的矛盾纠纷20余件。2002年,石梯子沟村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提出“全部耕地全部果、全部山场全部林”的目标,并经村民代表讨论通过了退耕还林补助办法:按调地时的面积补助树苗及零用钱,按调地时的产量补助粮食。核查小组查阅了1989年调地、1994年补地、1999年延包时的土地档案23卷,登记后与各户用“明白卡”核对,无一错误,确保了村里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进行。村务档案为解决村民纠纷、化解干群矛盾提供了依据和帮助,也为村里的发展、稳定、决策提供了科学公正的依据。
翻看“村务档案”,人们会发现村里的党务、村务、民主决策等事情都有认真详细记录,可谓笔笔有宗:决策是否公正,档案有记载;村务管理是否民主,有档案为证;监督是否到位,有档案检验;扶贫救助何人,有档案说明;评先奖优是否公平,有选票证明;村干部工资定多少,有评议票可查。“村务档案”使村干部按章办事、民主决策,使监督更加透明有效,搭建了民主议政的平台,架起了干群之间的连心桥,铺就了经济发展的快速路。多年来,石梯子沟村干群同心,立足山场优势,大搞绿色生态开发,昔日“地少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吃粮靠返销,花钱靠鸡窝”的穷山村,成了名声远扬的文明村、富裕村。如今,石梯子沟村实现了道路硬化、街道绿化、庭院美化,家家看上了有线电视,用上了沼气池,集体补助村民全部缴纳了养老保险,村里为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发放100元到200元的养老补助。
为发扬光大“档案”这个传家宝,村委会不断强化档案“软”“硬”件建设:一是建章立制,该村先后制定完善了《档案室管理制度》以及档案的借阅、保密、鉴定销毁等八项管理制度;二是月统周总,责成专人,每月利用一周时间,集中整理本月档案,明确责任追究制;三是常管常新,坚持定期整理与日常管理相结合,做到归档范围广、内容全、种类多,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在硬件建设上,该村专门建立了档案管理室、档案室、展室和图书资料室,配齐档案装具、护具,并实现档案微机管理,村务档案这个“宝”被打扮的越来越殷实。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