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闲话老来乐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1-12-31 07:04:03
阅读:1382 据迁安信息港通讯员消息
前不久,参加中华诗词协会组织的金秋笔会,活动议程结束,笔会的组织者提议搞一个联欢晚会。看看参加笔会的绝大部分人都是离退休的老同志,于是不免私下里嘀咕:都是老同志,能搞得起来么?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虽然音响设备十分简单,甚至连个像样的舞台也没有,但一点也没有影响大家的热情。大家争相上台表演,就像一群孩子。尤其出乎我意料的,是一位83岁高龄、由孙子陪着参加笔会的老先生,也登台表演了一段京剧,是学梅派的票友。一段唱下来,博得了大家的一片掌声。大家的“张狂”,带动了专家老师们,也都纷纷上台表演,其乐融融。晚会结束,我从内心深处改变了对老年人的看法,也对“老要张狂”有了全新的认识。
联想到经常给本报撰稿的几位老同志,像李宝德、安守林、张桂平等,他们是另一种形式的“张狂”。虽然退休了,却经常为本报撰稿,有时还亲自登门送稿,征求编辑的意见,成为本报的重要通讯员。依我看,他们的写作和认识水平已经比不上年轻时候的敏锐与精确。但由于他们不服老,依然坚持与时俱进,所以与同龄人比较起来,水平要高很多,甚至让很多年轻人自愧不如。这就是“张狂”的结果。
许多人对“老要张狂”不认可,觉得该经历的都经历了,没经历的再去争取也没意义,应当一切归于平淡,但事实往往证明他们的错误。我们常见有的人,虽然年过半百,但壮志不减,思想开朗,从不把“老”字放在心上,小病小灾也不放在眼里,结果这样的人往往健康长寿。相反,有的人刚刚五六十岁,本来还可以有所作为,但在思想上却先自有了退意,自认老了。背上了这样的思想包袱之后,眼也花了,耳朵也不灵了,脑子也觉得反应迟笨了,于是很快也就疾病缠身了,莫说长寿,快乐都难。
因此,作为老年人,千万别怕人说你“张狂”,怕只怕你“张狂”不起来。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