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安:生态旅游富农庄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1-12-31 07:03:59
阅读:1844在迁安建昌营镇教场沟村,群山掩映之间,半山腰上散落着10来座古朴的民居,青砖墙、木窗棂,窗际悬挂着成串的金黄色的玉米、通红的辣椒,院里的杏树、门前的花椒树、满山的鸟鸣,充满乡野气息。尤其让人意醉神迷的是,盘腿坐在屋里的土炕上,从开着的窗子里,就能看到屋后不远处的长城以及漫山遍野的苍翠,山风送爽,花香阵阵,让人忘却了世俗的喧嚣与燥热。昔日荒芜贫困的革命老区村在高丽萍的巧手描绘下,仅两年时间就奇迹般地变成了人间仙境般的特色生态民俗村。
高丽萍,迁安鑫昌盛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早在她上小学时就知道,建昌营有一个地方叫教场沟。长大了才知道教场沟是革命老区村,经济发展落后,生活条件艰苦,人均不到一亩地的荒坡地,长期以来处于贫困状态。由于交通不便,山里近百亩荒坡地及经营多年的果树也从此搁置。2007年,高丽萍到那里考察,见到拆倒的残墙和仅存为数不多、年久失修的房屋及荒芜的坡地,心里非常难受。她想:“教场沟条件虽然艰苦,可它确是个可以开发利用的好地方。那方圆十几平方公里的山场及沟沟壑壑、上百亩土地,进行农业开发和旅游度假村建设应该是很好的资源,这样,不仅能使个人增加收入,也能带动教场沟全村的经济发展。”回家后,高丽萍说服了家人,毅然决定放弃市区舒适的生活和经营多年的生意,决定到那里带领教场沟村的兄弟姐妹们干另一番事业。于是,她的想法得到了镇村的大力支持,使她顺利承包了近千亩荒山。
2008年4月,她投资近20万元拓宽、修复了十多华里原来仅供驴车行走的山路,又投资近100万元与农户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及果树承包合同,然后又投资30万元购买、租赁了农户的旧有房屋并进行了全面修缮,很快让一个荒凉的山村变成了一个古色古香、拥有10座四合院的风情小村。紧接着,高丽萍又带领教场沟的老人和妇女开荒种植无公害粮食作物200余亩,栽植修剪果树5600余株,仅当年就收获粮食2万多公斤、果品1.5万公斤。同时,在她的带领下,村里富余的劳力、老人和妇女都有了工作,月收入都在千元左右,当年仅工资就给村民支付了近20万元,创造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09年5月,市发改委正式批准高丽萍的项目为教场沟特色生态民俗村建设项目。
2009年,高丽萍带领全村老人和妇女又栽植果树1万株,嫁接大枣2万株,检修了进山的十多华里进山路,建设了无公害养殖基地、果品生产基地、绿色杂粮和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初步完善了度假村功能。她广开渠道、多方联系,征得媒体和文化界的大力支持和宣传推介,迎来了四面八方的来客,就连河北省美协的二十余名画家,也来到深山采风,他们根据教场沟的景观,现场作画四十余幅。2009年6月26日至28日,河北省第二届青年诗会又在那里召开,近百名诗人作家为教场沟的一草一木纵情、为教场沟的一山一峰放歌、为教场沟的风土人情谱写华章,起到了重大的宣传作用。同时,她所创办的企业还被河北省作家协会命名为“河北省作家诗人活动基地”,高丽萍本人被任命为基地主任。仅2009年,200余亩土地就产杂粮7.5万公斤,可挂果的3000余株果树产果品3万余公斤,接待游客5000余人次,创造了50余万元的经济效益,并安置本村及邻村妇女就业50余人。
谈及将来的打算,高丽萍非常自信。她说,要合理利用这里丰富的旅游资源,带领这里的姐妹们利用3年的时间,把教场沟建设成为一个集生态观光、休闲养生、会议培训、无公害农业为一体的民俗庄园!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