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兰泽的农机情结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1-12-31 07:02:43
阅读:1666任兰泽是迁安市扣庄乡任庄村一位普通的农民,自2006年3月1日任兰泽研发的花生联合收获机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实用新型专利后,他奋发图强,刻苦钻研,又研制出多种新产品,现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农机具“发明家”。
今年47岁的任兰泽,高中毕业后一直在当时的迁安县建筑机械厂上班,1996年,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他感到,仅靠微薄的工资收入实在是难以维持家庭生活,于是他决定辞职回家,自己干一番事业。他凭借对农村的热爱之情,并深深知道农民辛苦,便萌生了制作农机具的想法。为了实现这一梦想,他不仅花光了积蓄,而且还外欠十几万元,因此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但是他没有退缩,而是靠着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着精神,苦心钻研,再加上多年从事机械加工的经验,终于研制成功了花生联合收获机并获国家专利。被人们称为“败家子”的任兰泽一下变成了让左邻右舍尊敬的“大能人”。与此同时他还创办了华英农机制修厂。
成功之后的任兰泽并未沾沾自喜,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新产品的开发上。在技术上不断为自己“充电”,经常骑着摩托车到外地农机部门学习技术和采购零件,最远去过保定市、天津市,唐山市、遵化市、玉田县更是他经常光顾的地方。多年来,他不知跑了多少路程,硬是骑坏了三辆摩托车。为了更好地完善机械设计,2006年5月,任兰泽购置了一台家用电脑,自己学习电脑制图。40多岁的他凭着那股不服输的精神,很快掌握了电脑绘图技术,从而为他进一步研制新产品提供了巨大帮助。功夫不负有心人,玉米秸秆收割机诞生了,并获得国家专利,填补了国内空白。该机具以12至28马力四轮拖拉机为原动力,采用立式前置悬挂连接,液压升降,旋割后地面不留根茬,玉米秸秆倒地后铺放整齐,首行旋割倒地方向可以任意选择,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适应直立的玉米秸秆收割,具有一次完成收割、放铺、晾晒的全工序,作业效率是每小时5至10亩。除此之外,他还研制成功了花生、小麦、玉米播种机以及花生、甘薯起垄机,新型花生摘果机、铡草机、粉料机等八种农机具。其中新型花生摘果机正处于申报阶段,工作效率是每小时2至3亩。
目前,任兰泽研制的农机具都已定型投入批量生产,许多来自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等地的客户纷纷来人来电订货,遵化市、丰润区、滦南县等地的客户更是登门求购,并且预交订金,产品供不应求,华英农机制修厂的年收益达到了50余万元。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