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设施管理面面观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1-12-31 07:02:27
阅读:1528迁安信息港消息:在一个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路底空间的使用,本来是完全可以配合地面发展而规划的。但事实上,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地下管网的铺设和其他设施的布置,通常是为应付可预见的实际需求而分期进行。于是在不断增建新设施和废弃部分旧设施的情况下,路底空间的使用便日趋复杂化。新增加的设施要寻找适合的空间会越来越困难,损毁现有设施的几率越来越大,地面交通受到的影响与日俱增,市民的生活亦会因此而面临越来越多的困扰。
城市的供水管、排水渠、电缆、燃气喉和通讯管线等公共设施通常是铺设在道路地下,并分支到道路两旁的建筑物,以应付市民日常所需。由于铺设这些管线需要开挖路面,支撑坑道,又要兼顾交通及安全等问题,成本造价是很高的,所以这些设施须配合地区规划来建造。
然而,每个地区的发展速度都会受很多因素影响,如果发展缓慢,设施用量长期偏低,既不符合经济效益,亦会影响设施的正常运作功能,例如出现食用水水质在低流量的情况下容易变差,污水渠容易淤塞等现象。因此,这些设施多数是分阶段建造,或者提供额外备用量以应付可预见的增长。
当一个地区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时,已建成的地下公共设施便会逐渐不够使用。在重建的旧区情况会更明显,旧有的设施不但需要扩建,老化或受损毁的部分亦需要更换。这些改善工程若不及早妥善按期进行,很容易导致情况恶化时才急促上马,更可能因同时多处开挖路面而引起交通严重堵塞,令市民极为不便。
另一方面,地底现有的设施已占用了有利位置,更换后废弃的部分设施又大多是留在原处,增添了辨认设施的困难,如此一来,寻找适合的空间来增建新的或修复现有的设施便会越来越复杂化了。如果该区需要加建一些占用大量地下空间的设施,如地下铁路、行人通道、行车桥梁地基等,情况则更加混乱。
因此,改善地下设施的工程应当在城市未进入高度发展前及早准备。一方面要有长远的规划,而另一方面要有详尽准确的监察资料和记录,以便了解现有设施的运作状态,从而编制改善计划。否则,地下设施的混乱状况只会越来越严重,修复的过程亦会虚耗庞大资源及引致社会不便。在城市发展初期,所有地下设施都有充足的空间放置,但由于各类设施是分别由不同机构拥有,各自扩建会很容易发展到互相争夺有利位置的局面。所以中央统筹规划及各方协调发展对善用地下空间会有很大帮助。
所有以上的设施在地底都各自结成网络,如果没有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它们很难得到适当的保护。因此,需要施工队伍、管线测量师、设施拥有者及政府规管部门的多方合作,保护地下设施方能取得成功。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相关推荐
已经有人被骗!迁安市民相互提醒!
90天!迁安这条路即将硬化修缮,位置就在→
迁安市迁控资源开发利用有限公司2025年10月毛石、石砟公开...
广告推送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