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迁安信息港
移动端

信息港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H5

WAP端

信息港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H5

WAP端

首页 > 资讯 > 正文

龚洁民:无怨无悔十八载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1-12-31 07:02:00

阅读:1756

    迁安信息港消息:龚洁民,自1992年任迁安大崔庄镇白羊峪村党支部书记以来,18年如一日,坚持以对群众、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立足山村实际,恪尽职守,开拓创新,扎实苦干,使白羊峪村由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旅游专业村,建成了国家AAA级景区。

    顺民意筑增收之路

    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过去的白羊峪村,百姓吃粮靠返销,花钱靠救济、靠贷款,家家户户穷得叮当响。1992年,当过村会计和民兵连长的龚洁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于是,他放弃了有着四五万元收入的加油站和农机修理厂,不顾家里的反对,毅然担起了这个穷掉底村子的当家人。此时,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有460元,村集体欠债11万元。1993年,白羊峪村被唐山市确定为革命老区村。龚洁民抓住机遇,积极开发荒山草场资源,以养殖兴民,先后扶持养殖示范大户6个,带动40多户参与,发展养羊1000多只,养牛100多头;同时又争取20多万元资金先后打深井3眼,扩大水浇地300亩,解决了群众口粮不足的问题,村民的生活逐渐开始好转。1995年在村西又组织开办了集体采石场,带动村民合伙开办了石灰窑16座,当年人均纯收入就达到了1700多元,结束了吃返销粮的历史。

    经济有所发展后,龚洁民又开始组织、带领村民在村子四周栽果树,种松柏,绿化荒山。据统计,18年来,在龚洁民的带领下,该村已先后绿化荒山8000亩,开发牧场600亩,新建果园600亩,栽植果树3万多株,种植松柏5000亩。实实在在地为村民建起了“绿色银行”。与此同时,龚洁民又组织村民建起了贸易货栈、液化气站、地毯厂等十几个经济摊点,在1997年底集体年收入就达到了30多万元。这一切为白羊峪村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惠民生兴旅游产业

    1998年,龚洁民经过广泛调研,在充分征询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依托境内的古长城、水关、白羊河、绿色植被丰裕等旅游资源,大胆提出了“开发建设白羊峪民俗生态特色旅游区”的口号,并注册成立了迁安市白羊峪长城旅游有限责任公司。自此,旅游开发成了白羊峪村发展的主题。为此,村党支部、村委会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毅然拆除了年收入100多万元的19座污染环境的石灰窑,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陆续开发了九龙戏珠、七松登高等二十八景,目前,白羊峪村已经形成了登古长城、饮绵羊泉、吃农家饭、住农家院、感受农家风情的特色乡村旅游景区。2005年达到了AA级景区标准,2006年被评为唐山市最具魅力十大景区之一,2007年被评为河北省乡村旅游示范村,2008年通过了国家AAA级景区验收。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009年,河北省委常委、唐山市委书记赵勇多次莅临白羊峪村考察并驻点调研,作出了要把白羊峪村建成一流的科学发展示范村和乡村旅游样板村的指示。

    这恰似一股强劲的东风,使白羊峪村的旅游业发展进入了建设的快车道,也更加坚定了白羊峪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业的信心和决心。于是,龚洁民悉心学习、深刻领会赵勇书记的讲话精神,乘势而上,把白羊峪新农村建设和景区开发有机结合起来,把白羊峪放在京津冀大范围内找坐标,努力把白羊峪打造成为以长城文化为魂,集农业旅游观光、采摘、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京东知名景区。于是,他先后组织编制完成了《白羊峪村庄规划研究》和《白羊峪村建设科学发展示范村规划》等一系列发展规划,实施了都察院恢复建设,聘请北京园林古建研究院按明代风格对古城堡进行了规划设计,目前工程主体已完工。在村内规划了民俗保护区,实施了观音阁南的民居住房改造,铺设青石板路2000米,完成了25户住户的外部仿古包装和内部新民居改造。

    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让白羊峪村的村民们增收的渠道不断拓宽、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目前,该村已形成了水上游船、特色种植养殖、果品营销、旅游商品、餐饮服务等旅游产业项目。仅2009年该村接待游客就达30万人次,收入达700多万元。全村从事旅游服务业人员达到了400人,从业户数达到了169户,仅旅游一项,全村年收入就达1600多万元,占全村总收入的60%以上。白羊峪村真正实现了家家有产业、户户有收入、人人有活干。2009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0000元,是1992年的21.7倍

    解民忧建和谐山村

    “有事不是拖、不是躲,而是要主动服务。”谈起龚洁民的工作村民们如是说。的确,18年来,龚洁民始终把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常挂心间,并想方设法、不遗余力地妥善解决,竭尽全力让老百姓满意。

    为解决村中孩子蹚水过河上学的问题,龚洁民急在心里,在1996年筹资8万元修建了“利民桥”,结束了村内学龄儿童蹚水上学、村民隔河相望的历史。为方便群众生活,龚洁民又筹资10万元建起了液化气站。为保证村民对村事村务的参与权和知晓权,村里无论是工程建设、经济摊点的承包、入党积极分子的选定、村企领导的选定,还是困难群众的补助,龚洁民都要通过全党会来决定,有的还要召开村民代表会通过。在这里,党员和代表的权利得到了充分行使、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民主得到了充分彰显,真正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为专心干好村里的事,龚洁民处理了自己的加油站和农机修理站,把价值几万元的场地和设备给了村里,从没和村里提过一分钱。为全面加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龚洁民悉心学习、刻苦钻研,带领村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因地制宜地把乡村旅游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共铺设水泥路6876延长米,绿化植树2.8万株,安装路灯50盏,家家建设了沼气池、户户安装了闭路电视;并筹资3万多元建起了高标准卫生所、图书阅览室、文艺活动室、党员活动室、村务公开栏,群众居住环境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实现了新农村建设与生态旅游的协调发展。

    一件件、一桩桩让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实事、好事,深深地感染了白羊峪村的党员干部,带来了山村生态文明、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谈起村庄的发展变化,77岁的原村党支部书记余振江感慨万分:“30年前我们村有20多个光棍儿,小伙子连媳妇都说不上。现在村富了,老光棍儿也都续上了老伴儿。这多亏了龚书记一班人的苦干、实干,让这个小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8年,弹指一挥间。龚洁民踏踏实实做事,明明白白做人,用自己的实绩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承诺,带领白羊峪人走出了一条艰苦奋斗、富民强村的科学发展之路。一个经济不断繁荣、民风更加淳朴、社会文明和谐的旅游专业村正在悄然兴起。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