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迁中的野鸡坨镇卫生院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1-12-31 07:01:55
阅读:1858
迁安信息港消息:在上个世纪,一提到镇乡卫生院,人们的脑海中就会想到低矮的平房,满地是草的小院,破旧的办公桌椅,简陋的卫生设施。而近10年来,尤其是2003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当作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来抓,医疗卫生事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5年,迁安市镇乡卫生院统一改扩建完成。宽敞、明亮、美观、舒适的门诊住院楼替代了昔日低矮黑暗的小平房;办公场所、技术人才、医疗设备实现了三配套;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化验等各种诊疗设备已全面普及;各种腹部常见手术、常见病多发病都能在镇乡卫生院得到解决。迁安市96%的农民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有了保障,昔日看病难已成为历史。野鸡坨镇卫生院正是这一巨大变化的真实写照。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就医环境显著提高
2003年前,野鸡坨镇卫生院还是50年代留下来的六间简易平房,到了雨季,每个屋都会漏雨,到了冬季,四壁透风,药房的糖盐等液体药品都会结冰。春秋风大,整个房屋都好像跟着摇动一样,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室内光线浑浊,阴暗潮湿。院子里只有一条几个上班人走出来的羊肠小路,其余全是杂草,虽然门口挂着卫生院的牌子,但当地百姓习惯地称之为“诊所”。2005年,野鸡坨镇政府和市卫生局共同选址重建了新的野鸡坨镇卫生院。该院总占地面积5100平方米,建筑面积2986平方米,绿化面积1920平方米,绿化后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层次分明、景色怡人”的效果,达到了唐山市花园式卫生院的标准。卫生院大楼主体结构共分三层,一楼门诊医技科室,二楼住院部,三楼行政科室,各个科室都是窗明几净,一尘不染,真正成为了一个功能分区、流程合理、环境优美的标准化卫生院,为百姓提供了良好的就医环境。
医疗设备齐全,大大提高了卫生院的医疗救治能力
2003年前,野鸡坨镇卫生院的诊疗设备除了听诊器、血压表和体温表(俗称老三件)外,仅有一台分辨率极低的便携式B超机和一台闲置不用的50毫安X光机。2005年搬入新址后,市卫生局为该院添置了200毫安X光机、台式黑白B超机,心电图机以及部分检验设备等,大大提高了卫生院的诊疗水平,提高了卫生院的救治能力。2007年以来,该卫生院又添置了多种抢救设备及手术设备,如心电监护仪2台,氧气瓶10个,多功能手术床,麻醉机,电刀以及自动洗片机、血细胞计数仪、血流变等,为开展业务提供了物质基础。
医疗队伍逐渐趋于合理,医疗救治能力显著增强
野鸡坨镇卫生院以前是一所防保型卫生院,人才梯队极其不合理。2003年全院总人数11人,其中,只有院长一人为大专毕业。卫生院只开展门诊业务,月业务收入平均2万元左右,2003年总业务收入仅为23.6万元。2005年,市卫生局党委对该卫生院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实行竞争上岗,择优聘用,并连续三年把新毕业的本科毕业生分配到该卫生院,给该卫生院注入了活力。到2009年,该卫生院已形成老中青三代相衔接的合理的人才梯队,目前已拥有职工35人,其中本科学历7人,大专学历10人,中专16人,主治医师3人,执业医师6人,职业护士5人,可以收治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各种疾病的患者以及急腹症、外伤等外科疾病患者。当地患者可以不出远门就能把病治好,从根本上解决了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2009年,该院月收入平均在16万元左右,年收入达226.9万元,是2003年的10倍。
2010年初,全国高血压病防治微机网络野鸡坨镇工作中心在该院挂牌成立,并成为全国首家高血压病防治微机管理网点病历刷卡单位,为患者医治高血压病创造了更加方便的条件。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相关推荐
已经有人被骗!迁安市民相互提醒!
90天!迁安这条路即将硬化修缮,位置就在→
迁安市迁控资源开发利用有限公司2025年10月毛石、石砟公开...
广告推送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