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迁安信息港
移动端

信息港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H5

WAP端

信息港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H5

WAP端

首页 > 资讯 > 正文

迁安一工程师发现古关隘松亭关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1-12-31 07:01:18

阅读:2105

迁安一工程师发现古关隘松亭关

  迁安信息港消息(记者王伊明)松亭关是长城的一个隘口。汉、唐、宋时期都以军事要冲而声名显赫。在明代早期,松亭关还曾大量屯兵,但也从那时起,这座关隘便神秘地消失了。整整600年的时间,在所有的文字或图例记载中,松亭关再也没有出现过。

  寻找古要塞,是所有长城研究、历史研究者的心结。今年初,潘家口管理局工程师陈力通过大量的历史研究,找到了松亭关旧址。

  寻找一座消失了600年的古隘口,当然要从浩如烟海的古籍入手。这几年,一本本鲜为人知的古籍里的只言片语都被陈先生收集起来。他又是个登山迷,在唐山工作这几十年,他的足迹踏遍了潘家口周边的山山水水,松亭关的形象也越来越清晰了。正是这样的努力,他终于在北京图书馆发现了一张标有松亭关位置的元至正四年(1344年)绘制的“契丹地理之图”。这张地图主要表现了辽国(即契丹)疆域、山川大势、京府州镇、长城关塞以及邻国部族等内容。

  当然,这张珍贵的地图毕竟只是示意图,它可以明确松亭关在长城关隘中的排列,而具体位置,则是依据《武经总要》的记载。这部北宋官修历时5年完成的军事著作,在前集卷22中明确写道:松亭关,关东北五里至滦河关城。而滦河与长城的交汇处只有一个,即现在的潘家口。建隆四年至祥兴二年编纂的宋代行政区划中,也将待家口、松亭关、古北口、得胜口等10关归入燕山府管辖。

  以《契丹地理图》定位松亭关的长城排序;以《宋朝事实》李攸和《武经总要》证明了松亭关在宋朝历史上的地理位置;以《明史·兵志三·边防海防》表明松亭关和喜峰口各自独立的相对关系;以明史卷三本纪第三(清)张廷玉证明洪武二十年(1387)松亭关有冯胜部队驻军。松亭关在大宁、宽河、会州、富峪四城以南;以《读史方舆纪要卷十七◎北直八》证明靖难之役朱棣在松亭关仍有军事行动;以郑晓的奏折表明松亭关这边树渠藩塞;以丘浚的奏折证明丘浚依然知道松亭关;由于明朝兵部尚书王琼在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都已不知道松亭关的准确位置,可见那时松亭关早已经废弃在历史的长河中。至今,推断松亭关已消失600年是准确的。而“在长城与滦河交汇处”,松亭关只有放在滦河西岸才能满足“滦河自松亭北、迁安东、平州西”的定位条件,同时也满足契丹地理之图图置位置。再加上滦河关城西南五里的要求,陈力最终得出结论:松亭关旧址的准确位置就在今天的迁西县洒河桥镇桃园大沟村。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