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探索 科学实践———迁安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创建工作综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1-12-31 06:58:18
阅读:2791
迁安信息港消息:11月19日至20日,受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办公室的委托,国家科技部社会发展司调研员何革华带领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专家组对迁安市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在国家18部委联席评审之前进行初审考察。专家组对迁安市的创建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迁安市在经济转型、城市规划及城市建设、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等领域里的实践和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在全国同类地区具有示范意义;一致同意向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领导小组推荐迁安市申报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初审考察的顺利通过,标志着迁安市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近年来,迁安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路径,坚持以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市、人民群众幸福家园为目标,以资源型经济转型为核心,以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幸福指数为抓手,深入实施“开放创新、富民强市”战略,推动了市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科学规划 健全组织
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
为确保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位,迁安市紧密结合实际,科学规划,建立健全了各种组织、管理、监督体系,强力推进可持续发展。一是坚持规划先行。高标准制订了《迁安市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规划》,纳入了“十二五”规划。成立了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强化考核,落实奖惩。二是健全监督机制。坚持依法行政,充分发挥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职能,广泛接受社会监督,确保《规划》的贯彻实施。三是拓宽融资体系。认真落实国家对节能、节水、环保、科技创新等项目的优惠政策;财政资金优先安排可持续发展战略项目,适时建立可持续发展专项资金。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投资兴办社会事业和环保事业。四是加强能力建设。将可持续发展纳入各级领导的培训及党课内容,并动员全民参与到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来。
创新思路 提高标准
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内容日臻完善
迁安市在创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基础上,对照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相关要求,结合实际,不断创新思路、完善规划,科学充实创建内容,全面提高创建标准,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一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速建设实力迁安。加快发展精品钢铁、现代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三大主导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加速转变发展方式。二是全面推进绿色增长,加速建设生态迁安。围绕构建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增长,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大矿产资源整合力度,加强生态恢复和建设;进一步推进节能、节地、节材、节水工作,加强节能技术改造,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促进资源的综合性利用;进一步加强高污染行业管理,遏制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低能耗产业,把迁安建设成经济发达、风景秀美、生态和谐、环境良好的生态优美型、环境友好型城市。三是统筹城乡发展,加速建设魅力迁安。按照河北省政府批准的《迁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加快建设以山水园林为特色的中等城市,增强区域辐射力和带动力。按照《城乡统筹规划》和《市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坚持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四是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加速建设幸福迁安。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全面加快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提高优质公共服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平安迁安”,推进社会公平,不断提高社会和谐度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把握关键 全面推进
走出了一条具有迁安特色、成效
明显的科学发展道路
近年来,迁安市严格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和举措,大胆进行转型提升、科学发展的实践,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强大的经济基础。
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迁安市始终把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作为首要任务,吸引18个国家、地区和国内30多个大中城市的企业落户,着力壮大主导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在工业上,首钢迁钢基地不断发展壮大,27家民营企业实现了集团化战略重组;建设了总面积28平方公里的省级现代装备制造业产业聚集区。总投资31.4亿元,实施了首钢装备制造产业园等12个装备制造业项目,装备制造企业达到52家;累计投资38亿元,实施了水泥建材、地毯服装、造纸包装、医药食品等148个传统产业技改项目,建成了华北地区最大的地毯加工出口基地、彩印包装基地。在第三产业上,实施了九江煤炭储运站、交通银行迁安支行等127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其中按照北方“内陆无水港”的定位,中铁联合物流基地已经投入运营。在农业上,累计投资50.2亿元,实施了145个农业重点项目。同时,以“122”富民工程为载体,每年筹集基金2亿元引导全民创业,累计带动投资58.4亿元,实施了9800个富民工程。目前迁安市农业龙头企业达到69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达到263个。
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打造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围绕改善生态环境,持续开展攻坚行动,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一是矿山治理攻坚。关闭取缔了179家非煤矿山企业;按照省政府批准的《迁安市铁矿矿产资源整合规划方案》,将迁安市39个采矿权整合设置为15个,推动矿产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实施“百矿披绿”工程,利用三年时间实现矿山生态环境的明显改观。二是淘汰落后攻坚。累计淘汰落后炼铁能力480万吨、炼钢能力80万吨、轧材能力30万吨,对照国家产业政策,提前两年完成了淘汰落后产能任务。三是治理工程攻坚。计划总投资7.6亿元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正在加快建设,已有2家企业入园;累计投资41亿元,实施了余压余热利用等106个节能项目、烧结机烟气脱硫等218个减排项目,迁安市节能减排水平不断提高。四是造林绿化攻坚。扎实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迁安市林木覆盖率达到3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了11.71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42.47%、37.15%。
加快构建特色中等城市,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迁安市按照建设山水园林特色中等城市的定位,对迁安市1208平方公里的市域面积进行统筹规划。在市区,围绕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累计投资202亿元,实施了280个城建重点项目。目前,城市日供水能力达到5万吨,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集中供热率达到100%。总投资22亿元的滦河生态防洪工程、总投资6.4亿元的三里河生态走廊共同构成了环城水系,打造了“北方水城”景观。在城镇,按照“充实功能、改善环境、聚集产业、构筑框架”的要求,累计投资12.2亿元,实施了372个小城镇建设项目。累计投资9.7亿元,完善路网结构,迁安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341公里,形成了中心城区连接各镇乡的“15分钟交通圈”。在农村,完成了村村通油路、通有线电视、通公交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探索形成了以“六个一”为主的五种新民居建设模式;累计投资11.8亿元,铺设水泥路5000公里,植树867万株,建设沼气池10万多个、节能吊炕8万多铺。目前,迁安市村村建有村民中心、广场和图书室、文化活动室等文体活动场所。
不断加大社会事业投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坚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谋划实施了17所镇乡卫生院、259所农村卫生室标准化改造、农民转移就业等一系列幸福工程和为民实事工程。目前,迁安市基本实现了社会医疗、养老、生育、失地保险、十二年免费教育的全覆盖。2009年实施了总投资7.5亿元的河北理工大学迁安学院新建和职教中心迁建、总投资6.5亿元的人民医院迁建、总投资1.5亿元的廉租房和农民保障性住房一期工程;开展了“健康迁安、幸福人民”行动,安排专项资金1400万元,对迁安市45岁以上的20多万人,进行免费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
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切实增强科技支撑能力。五年来,迁安市累计有50多项研发项目获得国家、省、唐山市级奖励,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60.6%。建立了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企业研发中心19家。在河北省率先建成了完善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成市级科技传播总站1个、镇乡科技传播中心站19个、村级传播服务站60多个,并实施了千户示范户工程和选聘村级科技特派员制度。
大胆的探索、科学的实践,使迁安市在以资源型经济转型为重点的可持续发展实验内容、示范项目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迁安特色,随着迁安市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国家18部委联席评审的顺利通过,探索形成的迁安可持续发展模式将率先为国内同类地区的发展提供经验,将更加有力地推动迁安市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实现新跨越。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相关推荐
迁安水蜜桃支书爆火!网友:这波操作必须支持!
90天!迁安这条路即将硬化修缮,位置就在→
广告推送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