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迁安信息港
移动端

信息港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H5

WAP端

信息港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H5

WAP端

首页 > 资讯 > 正文

细微之处尽孝道———记迁安市木厂口镇马各庄村村民冯素莲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1-12-31 06:57:46

阅读:1951


    迁安信息港消息:冯素莲,今年44岁,木厂口镇马各庄村人。二十年来,她尽心尽力伺候公婆,婆婆说她比闺女还亲,丈夫说她是坚强后盾,两个女儿则说她是家人温暖的港湾。

    冯素莲1989年结婚,那时公公常犯胃病,婆婆患有严重的风湿病和慢性气管炎,没啥经济来源,还经常打针吃药,日子过得挺紧巴。为了和丈夫共同挑起家庭重担,她精打细算,省吃俭用,从早到晚伺候老人,操持家务。随着两个女儿出生,家里负担也越来越重,但冯素莲从不委屈两位老人。每次公婆犯病她都及时请医买药,按时伺候老人吃药。尽管日子不富裕,还总是变着花样给老人做可口的饭菜。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2年夏天,冯素莲公公查出胃癌晚期,这对于她们全家真不亚于晴天霹雳。她和丈夫忍住悲伤,瞒住老人到处求医问药。在天津肿瘤医院治疗期间,她东借西凑5万元钱,哀求医生千方百计制订最佳治疗方案,想尽办法给公公治病。60个日日夜夜,她衣不解带地伺候在病床前,公公常常恶心呕吐,有时喷冯素莲一身,还吐在自己身上和病床上。一向干净整洁的冯素莲全然没有了做姑娘时的矫情,总是先帮公公换洗完后,扶公公躺下休息,再去清洗自己身上的脏物。看冯素莲像亲闺女一样伺候着,公公虽然病痛难忍,却也满心欢喜。老人语重心长地说:“素莲啊,遇上你这么个好儿媳妇,我就是走,也闭上眼了。”

    1993年冯素莲公公去世后,婆婆很难从悲痛中走出来。身边人乍然离去,婆婆伤心过度,病倒在床。她和丈夫不分昼夜地悉心照顾,耐心劝导,还接来婆婆的娘家人安慰老人,请村里的老人来跟她聊天,婆婆的情绪逐渐平复。然而,给公公治病欠下的外债却成了老人的心病,每次听婆婆叹息,冯素莲心中总是五味杂陈,下定决心要发家致富,尽快还完外债,了却婆婆的心病。正在这时,镇妇联号召妇女养鸡,于是她从500只肉鸡开始搞起了养殖业,用养鸡的收入还债。为了让老人高兴,她每还一笔债都要告诉婆婆。债务全部还清那天,她备好一桌丰盛的晚餐,在举杯时告诉了婆婆这个意外惊喜,老人高兴得合不拢嘴。

    去年入冬,婆婆的老寒腿犯得厉害,根本就下不了炕,冯素莲不顾刚进场的雏鸡需要防疫,回家全身心照顾婆婆。老人心疼地说:“素莲啊,3000只鸡正要防疫,你不在哪儿行,弄不好得赔多少钱啊,赶紧回去吧!”她毅然决然地说:“妈,你儿子已经出徒啦,他一个人就行,有事他会和我联系的。”在婆婆身边的日子,她访名医寻好药,按时给婆婆服用,每天坚持用药物给婆婆泡脚40分钟、熏蒸腿40分钟、按摩40分钟。因为长期接触药物,冯素莲手上的皮脱了一层又一层,疼得直冒汗,婆婆心疼地说:“素莲,别给妈洗了,看着你这么遭罪,真像拿刀戳妈的心哪!”家里人想替换她,可怕婆婆不适应其他人的手法,她都拒绝了。就这样坚持40多天后,婆婆终于又能下地走路了。

    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冯素莲夫妻俩在村外建起了养殖场,可怕婆婆吃别人做的饭菜不顺口,无论多忙多累,她从不在养殖场吃住,一日三餐总要亲自回家给婆婆做,夜里多晚都回家和婆婆同住,惟恐老人磕着绊着。为了排遣婆婆的寂寞,还债后的第一笔收入就给婆婆买来一台彩电、一台VCD机和几张评剧光盘,由此还吸引左邻右舍的老人一起看,老人们有说有笑,在找到伴儿的同时也找到了乐趣。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