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意识日益浓厚———“一节一会”启示录之二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1-12-31 06:57:39
阅读:1550迁安信息港消息:所有亲历了“一节一会”的同志都产生了这样的共识:只有靠开放,才能实现我们既定的目标。
事实上,迁安历届领导一直在强调对外开放。“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每年都组织大规模的外出参观学习考察活动,每一次活动都有不同的背景,每一次活动都有不同的收获,每一次活动都对迁安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市委四届三次全会以来,在“迁安资源型经济如何转型”这一重大历史命题面前,市委、市政府更是旗帜鲜明:迁安要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尤其是构建以精品钢铁、装备制造和现代物流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单纯依靠我们自身的力量远远不够,走开放之路,别无选择。只有走好对外开放之路,迁安才有可能加快资源型经济转型步伐,才有可能继续保持全省领头羊的地位,才有可能进入全国20强。有了这样的发展定位,迁安大地吹响了“开放创新、富民强市,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市和人民群众幸福家园”的嘹亮号角。
搭建经贸洽谈会这一有效平台,可谓神来之笔。有人形象地比喻,三届经贸洽谈会的成功举办,让迁安人摸到了打开对外开放大门的“金钥匙”。从三届经贸洽谈会的成果不难看出,迁安人变得聪明起来了,越来越多的人敢于正视自己和先进发达地区的差距,勇于在更大坐标中找位置,善于寻找各种路径改造自我、提升自我的现实就是最明显的标志。第一届,也就是“中国迁安·2007经贸洽谈会”,400余人参加,签约了27个项目,总投资额逾60亿元。第二届,也就是“迁安———首钢合作50周年庆祝大会暨中国迁安·2008经贸洽谈会”,参加人数增加到了600余人,会上签约项目达到了68个,计划总投资205亿元,引进资金164亿元。中国国际商务文化节暨中国迁安·2009经贸洽谈会,尽管受金融危机影响,但仍有近2000人参会,计划总投资达204.2亿元,引进资金151.6亿元,参会人员的层次之高、产生的影响之大、项目类别围绕精品钢铁、装备制造和现代物流三大主导产业之凸显远远超过了前两届。对于迁安的印象,国家经贸部原部长石广生几次说“超乎想象”。也就是通过这三届经贸洽谈会,把迁安带到了一个真正开放的境地。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县(市)域经济应该也必然是开放经济。尽管早在50多年前,首钢矿业就落户迁安;尽管通过30多年的艰苦努力,我们的合作合资伙伴已扩展到20多个国家、地区和30多个大中城市,但事实上,我们的经济社会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仍然缺乏“开放基因”,这一点不容质疑。不仅各种类别的产业领域较为完备,而且对开放经济的许多内在法规表现出某种或明或暗的抵触,习惯、满足于传统的自然型经营和生产。久而久之,造成了我们的生产领域很宽,但规模小、档次低,直接影响了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这一现象,在我们传统七大支柱产业中个别产业表现得尤为突出。试想:如果不树立大开放理念,没有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的不断引进,没有产业规模的扩大和产品档次的提高,传统产业势必如华丰纸业一样,寿终正寝只是时间问题。正是基于这种思考,市委四届七次全会审时度势,果断的把精品钢铁、装备制造和现代物流作为构建迁安市现代产业体系的三大主导产业,可谓前瞻决策。这不仅为迁安今后发展确立了路径,同时也为我们进一步搞好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成功举办的三届经贸洽谈会和今年5月“对外开放月”活动,不仅让我们触摸到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先进的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而且为我们带来了一大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链长的大项目、好项目。有了这些项目的强力支撑,迁安经济社会发展才会达到今天“风景这边独好”的境地。这一点,每一个迁安人都会有最为深刻的感受。
开放是发展的“引擎”。开放的空间决定发展的空间,开放的水平决定发展的水平,开放的程度决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有了市委、市政府“开放创新、富民强市”的战略部署,有了迁安人对开放理念的不断理解和日益加深,有了各行各业永不满足、不断追求和超越打下的坚实基础,1208平方公里的热土必将吸引五洲四海越来越多的客商,快速发展的迁安必将更加开放、更具影响力、更具吸引力!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相关推荐
已经有人被骗!迁安市民相互提醒!
90天!迁安这条路即将硬化修缮,位置就在→
广告推送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