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迁安信息港
移动端

信息港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H5

WAP端

信息港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H5

WAP端

首页 > 资讯 > 正文

文化事业大繁荣—————迁安市文化体育旅游局抢抓机遇开拓创新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1-12-31 06:56:17

阅读:1750

    迁安信息港消息:迁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迁安市境内滦河沿岸就有人类居住,历史上有名的伯夷叔齐让国、老马识途等典故就发生在这块土地上,悠悠千年迁安几易其名,公元1167年正式定名迁安县,1996年撤县设市,“博爱、互助、质朴、拼搏”的迁安儿女,在1208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近年来,迁安市文化工作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开拓创新,文化事业实现了大繁荣、大发展。2005年河北省文化厅对迁安的基层文化建设工作给予肯定并在省内推广,2009年在河北省首批百名“农村文化之星”命名活动中,迁安占据了9个席位,居全省各县(市、区)之首。

    一、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农村文化建设力度不断增强

    一是加强领导,成立组织。2004年迁安市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为组长,主抓文化工作的市领导为副组长,四大班子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各镇乡、村也相应成立了领导组织。下发了《关于明确镇乡宣传文体站工作职能的通知》,落实了人员编制,各村也都安排了文化宣传指导员。为全面开展基层文化工作提供了保证。二是将文化工作纳入目标化管理。市、镇乡将年度文化工作目标层层分解,对各级文化建设进行年终考核。三是将文化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市委、政府把“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市”列入“五大着力推进工作”之一,为迁安市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四是在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中,将文化设施建设纳入整体规划,使文化工作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五是将文化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近三年平均人均事业费15.6元。

     二、加大投入,突出重点,加强市、镇(乡)、村三级文化设施建设

    为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111”文化工程。即建设一个高标准县级文化活动中心、10个高标准的镇乡综合文化站、100个文化示范村,在此基础上培育文化示范户,使迁安市的文化建设得到突飞猛进发展。一是加强市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2006年开始建设了2.5万平方米的文化会展中心工程,其中市文化馆、市图书馆各5138平方米;建设了万余平方米的迁安博物馆工程;依托市老干部活动中心成立了老年大学;在城区内建设了文化广场、人民广场、市标广场、市政广场、时代广场、兴安广场、黄台山公园等7个大型标志性休闲娱乐文化活动场所,2004年市人民广场被命名为首批“全国十大特色广场”。二是自2004年在迁安市开展创建先进文化镇乡活动,迁安市19个镇乡全部恢复建立了综合文化站。三是大力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成立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领导小组,配套30万元建设市级支中心,投资118万元建设基层站点,同时整合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实现文化信息资源网络全覆盖。截至目前,迁安市共建设基层图书室435个,人均图书达到了1.3册,村级文化活动广场515个,村村(社区)有文化活动阵地。2009年市政府拨专款启动了新一轮高标准镇乡综合文化站建设。马兰庄镇、沙河驿镇、上庄乡、木厂口镇、蔡园镇、大五里乡7个镇乡与市政府签订了镇乡综合文化站项目建设目标责任书,马兰庄等4个镇乡10月底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三、创新载体、突出职能,不断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

    写迁安。“千人书法笔会”影响深远。从2006年起每两年一次广场“千人书法笔会”,以此带动了镇乡书法活动的开展,马兰庄镇、迁安镇等相继成立了书法协会,为打造“书画之乡”奠定了基础。1992年、2004年举办的两届中国·迁安国际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提高了迁安的知名度和文化品位。

    唱迁安。大型歌咏活动红红火火。1993年以来,每年都举办以“颂祖国、唱迁安”为主题的群众合唱节,从开始的十几个队发展到现在的近40个队,每队由开始的五六十人发展到现在的近200人,现在迁安群众歌咏活动已经从城市向农村延伸,扣庄乡等镇乡已连续举办了三届“庆丰收,唱家乡”农民合唱节。

    演迁安。“钢城之夜”群众文化展演活动创迁安市群众文化活动之最。自2005年起,迁安市在人民广场连续举办了五届“钢城之夜”群众文化展演活动。每年自5月下旬开始至10月初结束,历时4个多月,参加展演的包括各镇、乡、城区,各大企事业单位,每年演出在70场以上,观众近百万人次。“钢城之夜”群众文化展演活动成了展示迁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舞台。一年一度的“秧歌闹春”展演活动在迁安市深入开展。每到正月十六,来自迁安市各镇乡(城区)的20多支秧歌队都汇集城区,在各主要街道和小区进行巡回演出。

    文化下乡活动应时适节、普及广泛。市文体局每年在农闲时节、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日积极组织文化馆、艺术团、电影公司、书店等文化事业单位把丰富的文化食粮送到农村、边远山区。每年送文艺下乡达700场以上,送电影下乡8000余场、送书5万余册,发放信息摘编12期,送春联6000余幅,下乡辅导300人次以上,变“送”文化为“种”文化,为基层培养艺术骨干1000余人,培育文化活动基地30多个。从2007年起市财政每年投入110万元实施“电影惠民”工程,为迁安市农村、社区、敬老院每月免费放映一场电影,学校每学期免费放映2场,2008年被中宣部等四部委评为“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先进集体”,多次被省文化厅评为“全省农村电影放映先进集体”。

    群众自娱自乐文化活动广泛普及,广场活动丰富多彩。自2004年开展的创建先进文化镇乡活动,迁安市村级文化广场骤然兴建,为广大农民开展经常性的文体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活动场所。文化示范村创建活动的开展,各村都建立秧歌、腰鼓等文体活动队。市区7个广场秧歌、集体舞、健身操、太极扇等各种活动队伍,坚持常年活动都在300天以上,文化示范村和文体活动队伍建设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

    发挥职能作用,全力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总结典型,编排优秀剧目。按照文化工作必须为中心工作服务的指导思想,2004年把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徐流口村搬上舞台,创作了大型现代评剧《徐流口》。该剧在迁安市城乡及周边地区巡回演出达200多场次,在第五届中国评剧艺术节上获优秀剧目奖,并获河北省“五个一”工程奖;二是挖掘迁安民间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08年,根据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编排了评剧轻喜剧《仁义胡同》,为构建和谐社会宣传发动,在第六届中国评剧艺术节上获优秀演出奖。三是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搞好宣传演出。先后创作了以宣传中央一号文件、社会主义文明生态村建设、新农村合作医疗、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廉政文化教育、国家卫生城创建、宣传十七大精神为主题的等一系列专场文艺演出。

    四、强化责任、规范管理,切实保障群众文化基本权益

    迁安市每年组织大型文化活动12次以上,各镇乡、机关组织文化活动在4次以上,各村利用民族传统节日或结合农时组织2次群众文化活动,这已经成为迁安市文化活动日常考核的量化指标,市政府要求每季度每村为农民群众安排一场文艺演出,保证农民每年看2场以上演出。市、镇(乡)、村三级政府与群众自办文化相结合极大地促进了农村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农村文化先进集体和个人不断涌现,2009年命名迁安市首批农村文化之星30名。

    发挥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镇乡综合文化站等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的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拓展服务空间,努力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送到工厂地头,送到群众中间。

    五、成立组织,建立名录,积极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自2006年以来逐步展开,成立了以主抓文化工作的副市长为领导小组组长的组织机构,召开了迁安市动员大会,并以镇乡为单位,按地域成立分支机构,对迁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普查,建立了迁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多项。迁安市“手工抄纸”于2007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抬杆”、“老马识途”、“仁义胡同”2009年被列入唐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建立迁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8项。不可移动文物得到有效保护,馆藏文物安全,未发生过责任事故。

    六、加强管理,净化市场,大力繁荣迁安市文化产业

    建立了责权明确的文化市场管理体制,准入、管理、稽查相分离,保证了文化市场的繁荣稳定,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2007年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文化市场网络监控中心,聘请120名社会义务网吧监督员,形成了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有效地解决了网吧接纳未成年人和超时经营问题;每年组织开展若干次文化市场专项整治行动,特别是在五一、国庆、元旦、春节等重要节假日及各种庙会期间,开展文化市场专项检查。有效净化了市场环境,辖区内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和文化经营场所安全、稳定,从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2008年迁安市文化产业完成总产值12.5亿元,实现利税1.1亿元,解决就业人数近万人,初步形成了以印刷包装业为龙头,集演出、网络、音像、出版物、艺术品欣赏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七、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单位活力增强

    贯彻落实关于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文件精神,市艺术团等单位率先进行了有益尝试,扩大单位经营自主权,面向市场招聘人才,在保持财政投入不变的前提下,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为迎接新中国60周年大庆,搞好经贸洽谈会服务工作,保障新博物馆按时、正规开馆。9月在全国范围内新招聘了20个讲解、监控工作人员,有效地激活了内部机制,提高了服务水平。

    八、切实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文艺事业取得大繁荣、大发展

    迁安市委、市政府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乡土文化人才的成长。培养了一大批业余文艺人才,创作了一大批反映时代精神的优秀文艺作品。评剧《戚继光》在第四届中国评剧艺术节上获得九个奖项;《徐流口》在第五届中国评剧艺术节上获优秀剧目奖,并获河北省“五个一”工程奖;《仁义胡同》在第六届中国评剧艺术节上获优秀演出奖;皮影剧本《滦水情缘》获得河北省年度“大戏剧本奖”;迁安市选派的合唱团在“第七届中国(海口)合唱节”上获银奖,在第八届中国国际合唱节获银奖。一大批优秀的绘画、文学作品在国家、省、市获奖。协助拍摄的电视电影《燕赵秋歌》已播出,《不义之财》正在拍摄中,电视剧《杨秀峰》正在拍摄中。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