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路无言写丰碑———迁安交通60年发展回眸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1-12-31 06:56:00
阅读:1953迁安信息港消息: 60年风雨征程,迁安交通承载了几代人的梦想;
60年沧桑巨变,条条黄金路遍布迁安大地;
在这注定被载入史册的60年里,太多的数字印证了创造与收获。让我们循着浸满汗水的足迹聆听60年来迁安交通人奏响的“大路飞歌”。
60年13倍
建国以前,我市境内仅有6条公路,京沈线、冷大线、三抚线、迁卢线、迁罗线、野兴线,总长172.8公里,这些道路标准不高,缺乏养护,边沟不畅,路面凹凸不平,坡陡弯急,缺少桥涵,只能勉强通行马车而已,其他道路更是车马难行,至于山区只有崎岖小路,个别村庄人行畜驮都有困难,羊肠小路的说法毫不为过。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松软泥泞,路面坑坑洼洼,晴通雨阻,出行群众叫苦不迭。
白手起家,迁安几代交通人励精图治,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争取上级支持,争取地方支持,全力加快交通发展。到2008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320公里,路网密度达到1.92公里/平方公里,60年,增长13倍,路网等级和规模在全省遥遥领先。“迁安的村道比省道修得好,乡道比国道标准高,县道可以和高速公路媲美”,原省交通厅副厅长李梅菊对我市的交通建设给了这样的评价。现在,全市区域内城区至镇乡、镇乡至镇乡、镇乡至村庄的农村公路网全面形成,各镇乡到城区的20分钟交通圈初具规模,全市所有行政村到城区的45分钟交通圈呼之欲出。结构合理、分布均匀,为群众出行提供了极大方便。
2007年8月8日,城乡公交的正式开通,更让城乡群众欢呼雀跃。66部披着红绸的桔黄色公交车依次驶出客运站,各界领导与市民一起乘坐公交,分享这份成功与快乐。迁安镇马家岗子村的李大娘说,“公交开到了家门口,我们老年人坐车还不要钱,以后遛弯儿、逛街忒方便”。“等车的时间最多不超过半个钟头,票价才2块钱,我看孙子可方便了”,杨店子镇张官营村王大娘说。现在,城乡公交线路达到11条,根据规划,全市将在2010年底将现有境内短途班线车辆整合完毕,所有境内短途线路全部实现公交化,造福城乡群众。唐山市交通局将我市确定为农民进城无障碍试点。唐山市交通局领导提及迁安城乡公交时这样说:“迁安市交通局是个出经验、出思路的好地方,希望你们认真总结,为唐山乃至河北省城乡公交一体化探索出一条现实的思路。”我市探索城乡公交一体化走在了唐山市乃至河北省前列。
10年30亿
交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业内有金桥银路的说法。进入21世纪,迁安交通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上级部门、交通、镇乡、企业,齐头并进,共谋发展,到今年交通建设投资达到30多亿元。几年来,我市交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以高度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抢抓机遇,全力以赴投入工程建设。修建和改建了102国道、京沈高速公路迁安连接线、平青乐公路、卑杨公路、杨柏公路、野兴公路、长城旅游路、钢城路暨钢城大桥、祺光路暨祺光大桥、迁擂路及延伸线、上兰路、大莲路等工程项目。同时,根据“因村制宜、分类指导、先易后难”的原则,我市采取交通部门投入一部分,各级财政补贴一部分,社会筹资一部分的筹资方法,破解了农村公路建设中的资金难题,加快了道路升级改造。村村通油路工程和新农村建设使全市的路网已经达到通村达组的水平,“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日子已经成为永久的历史。全市村村通油路里程达到576公里,于2006年10月在全省率先全面实现了村村通油路的目标,村村通油路率达100%。
今年,投资2.18亿元的万太公路经过100天的艰苦奋战全线竣工通车;投资5.75亿元的三抚公路改建工程全长30.794公里,最高降方30米,最低填方17米,全线大桥5座,中桥5座,涵洞57道,以投资最多、线路最长、档次最高、工期最紧著称。到目前,三抚公路累计动用土石方近300万方,一级路路段路基成型55%。此外,燕山大路南延工程、京秦高速公路迁安支线工程和与京津高客铁路相配套的地方轻轨等工程又让交通人面临着更多的考验与挑战。
7038吨的新纪录
市交通局根据交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及时调整并确定了新的发展思路,走科技之路,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交通,推进交通发展方式从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设备是关键。2007年以来,多方筹集资金3000多万元购置CL-5000型水稳拌和设备、WCB600型沥青拌和设备以及摊铺设备,有的设备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全局公路建设设备的规模和档次在唐山市名列前茅,也正是这样的设备创造了日摊铺水稳拌和料7038吨的新纪录,提高了市场竞争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资质是基础。2009年初,该局未雨绸缪,组建迁安市路诚道桥工程建筑有限公司,取得三级总承包资质,年内力争取得二级总承包资质。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质量是突破。今年该局还多方筹资50万元,购置了全自动弯沉检测车,极大地提高了公路路基检测的效率和精准度。该设备是国内同行业比较先进的路基检测设备,用于检测路基的内在质量与结构强度,对路基弯沉、路面承载能力及使用状况进行检测。整套设备包括检测车辆、落锤、数据采集分析系统、传感器等装置,通过配备的电脑自动分析、处理所采集的数据。相比以前手工操作,效率提高近5倍。在此基础上,该局投入40多万元购置试验测量设备,培训技术人员40多人,为创建精品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2年500万
2007年以来,该局在物资采购和处置环节全面推行“阳光招投标”,累计增收节支500多万元。2008年车辆和废旧物资拍卖、生产用装载机竞标、限量供应燃油、提高房屋租赁费等措施的实施,增强了全局干部职工的廉洁自律意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紧张的压力。
今年4月份,该局通过“阳光招标”的形式成功购置了WCB600型水稳拌和设备和CL—5000型沥青拌和设备,节约采购资金200多万元。对用量较大的车辆设备实行统一招标、统一调拨、统一管理,既保证了工程进度,又降低了费用,还抵制了人情风。
1+1﹥2
如何最大限度保护路产路权,如何最大限度保证执法队伍的廉洁高效,交通人一直孜孜以求。
瞄准科技治超的高峰。2008年该局在全省交通系统率先为全局29辆执法车安装GPS,实施24小时远程监控。今年4月,多方筹资53万元购买一辆流动治超车,填补了我市治超系统中有站无车的空白,破解了长时间困扰执法人员的超载车辆绕行问题。该车的精确跟踪功能,使执法者能够对那些绕行车辆有的放矢,提高了工作效率;全程录像,可以有效避免执法过程中的一些不必要的纷争,从而有效维护路产路权。同时,“利剑行动”、“飓风行动”专项治超活动的开展,有效打击了超限运输行为。公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深入开展提升了全市路网的通行保障能力。
打造廉政高效队伍。该局在公路综合执法方面又进行了重大改革,实行公路综合执法查处分离,组建公路执法案件处理中心,采取全天候流动工作制,及时处理各类公路综合执法案件。对负责外业的执法人员分成两个大队,划定区域,定期轮换。
19个养护所
建设是发展,养护也是发展,只有管养并重才能科学发展,才能维护来之不易的建设成果。市交通局提出了建设“大养护”的思路,解决“重建轻养”的问题,逐步采取市场化的方式,组建专门的养护队伍,实现“有路尽养”,保护农村公路建设成果,助力新农村建设,全力打造“畅、洁、绿、美”的农村公路环境。2009年6月11日,市政府印发了《迁安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暂行办法》,以制度的形式明确了全市公路的养护管理主体,确定今后政府每年投入500多万元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8月初,又有10个镇乡成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所,使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全覆盖。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示范镇乡、示范路的数量和规模在唐山市乃至河北省处于领先地位。该局按照生态补偿的理念,修生态路,为全市公路打造绿色走廊。江北一流的迁擂路,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祺光路等道路给过往行人以美的享受,既优化了我市的道路通行服务环境,也提升了迁安的知名度。
迈着匆匆的步履一路走来,迁安交通硕果累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交通人正在新一届局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举全局之力,继往开来,激情满怀踏上新征程!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相关推荐
迁安水蜜桃支书爆火!网友:这波操作必须支持!
已经有人被骗!迁安市民相互提醒!
广告推送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