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寿光农业看迁安市“122”富民工程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1-12-31 06:55:59
阅读:2059迁安信息港消息:近年来,山东省寿光市充分发挥蔬菜产业优势,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发展现代化农业为主要手段,走“一村一品”发展的路子,做大做强“寿光农业”品牌,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大发展。目前,该市的蔬菜面积发展到84万亩,形成了万亩辣椒、万亩韭菜、万亩芹菜等十几个蔬菜生产基地,迁安市涌现出了“中国韭菜第一乡”、“中国胡萝卜第一镇”、“中国香瓜第一镇”等专业镇村587个;迁安市农业龙头企业已达到350家,带动80%以上的农民以“公司加基地带农户”等形式进入产业化经营体系,仅蔬菜一项,农民人均纯收入就达到3500多元。寿光市以蔬菜为龙头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成功经验被打造成了可复制的“寿光模式”,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推广和借鉴。
与“寿光模式”异曲同工,2007年6月,迁安市市委、市政府经过反复调研和酝酿,按照“发展以富民为先、富民以创业为本”的思路和“政府创环境、人民创财富”的宗旨,正式推出了“122”富民工程,力争用3年时间,迁安市建成特色种植专业村100个左右,养殖、农产品加工专业村200个左右,工业品、小商品生产及运输、商贸、旅游等专业村200个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0元。到2008年底,迁安市“122”富民工程项目开工总数已达到3600多个,完成投资21亿元,其中,30个市级重点示范项目完成投资14.3亿元,镇乡级253个富民工程项目完成投资6.1亿元;新增就业岗位2.1万个,增加农民人均收入9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462元。
透过表面看本质,不难看出,“122”富民工程给我们提供的是一个卓有成效的、可持续的农民增收的模式,更重要的是它带来了思想观念的转变,有着极其丰富而又可贵的内涵:开启和增强了农村群众自力更生、增收致富的意识;激发了广大农村群众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的热情;让农民懂得了不但要种地,还要会经营土地,走高效农业增收的路子。与寿光相比,我们的“122”富民工程虽然起步较晚,差距较大,但它在迁安市农村不仅撒下了千万颗增收的种子,而且已经生根、开花、结果。只要我们在实践中深刻领会“122”富民工程的丰富内涵,学习“寿光模式”,不断总结经验,相信,迁安市的“122”富民工程一定能够像寿光那样,形成产业体系,成为迁安市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相关推荐
迁安水蜜桃支书爆火!网友:这波操作必须支持!
已经有人被骗!迁安市民相互提醒!
广告推送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