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摄影业看迁安的发展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1-12-31 06:55:55
阅读:1463
迁安信息港消息:解放前到解放初期迁安城中只有钰五照相馆一家,那时是玻璃底版,黑白照片。当时人们一般不照相,只有在办什么证件时,像工作人员的工作证,工商营业执照什么的,才照个一寸半身的免冠照片,学生毕业时也会照个毕业合影。那时人们结婚一般也只照个二寸半身合影像,拍日常生活照的极少,洗大照片的更少。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县城北街又成立了海内照相馆,至1956年公私合营,两家合并为一家叫迁安照相社。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供销社和商业局分家,照相社也一分为二,一个归供销社管叫迁安照相社,一个归商业局管叫国营照相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新潮摄影进入迁安县城,至此迁安又多了一家照相馆。
迁安在1985年前后有了彩照,可迁安当时没有彩扩机,在迁安照完彩照需要到滦县或唐山、秦皇岛去冲洗、放大。迁安国营照相馆于1992年购进了一套彩扩冲洗设备。这时迁安才能冲洗彩色照片了。1996年海鸥摄影在迁安东街原总工会楼下开业,同时带来一套二手彩扩冲洗设备。这是迁安县城的第四家照相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开放,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照相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结婚照,不再简简单单一张合影了事,而是要穿婚纱照大片,一般要放大2尺到4尺甚至更大。而且要穿多种样式的服装,摆出各种姿势,除了在摄影棚内照之外,还要选择外景地进行拍摄。每对新人结婚都要化妆,要拍一两本影集的照片当做结婚纪念,并将其中最好的两三幅放大挂在新房里。在这种形势下,在世纪之交,迁安的影楼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大街小巷。仅燕山大路上就有二十余家影楼。另外,在兴安大街、昌盛大路、新颖路等多处街道也有照相馆、婚纱影楼。据不完全统计,仅在市区就有40余家,而且家家生意兴隆。现在不仅市区有,各镇乡集贸市场都有照相馆、婚纱影楼,而且每处都不只一两家。
现在的影楼,不光是照相、洗相、放大、数码洗印,还有专门做头型和化妆的,还可以负责拍婚礼录像,制婚礼光盘等。现在一对新人结婚照相至少要花千元以上,花两三千元的甚至四五千元的也不在少数。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多数家庭都有了自己的照相机,现在又升级换代成数码相机,外出旅游连胶卷都不用带了,每次可以照数百张。为给摄影爱好者冲洗数码照片,不少数码冲印部应运而生。现在人们已不满足于看静止的照片了,不少家庭购买了掌中宝小型摄像机,外出旅游或老人寿庆、孩子生日等活动,都用摄像机录下来,然后制成光盘,随时看自家的活动影像。建国六十年来,这方面的变化真是太大了,说也说不完。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相关推荐
迁安水蜜桃支书爆火!网友:这波操作必须支持!
已经有人被骗!迁安市民相互提醒!
广告推送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