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迁安信息港
移动端

信息港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H5

WAP端

信息港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H5

WAP端

首页 > 资讯 > 正文

迁安市五种模式扮靓新民居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1-12-31 06:55:25

阅读:1609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农民对改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的愿望日益迫切。为适应时代发展、满足农民需求,自2008年开始,迁安市本着“因地制宜、规划优先、尊重科技、农民自主”的原则,探索推行了五种农村新民居建设示范模式,初步实现了由生态村建设向新民居改造的延伸,改善了广大农民的居住条件。

    以“六个一”为特色的唐庄子村建设模式。在村庄原有的基础上,按照“四个一步到位”,即道路建设一步到位、改造建设一步到位、新型建筑材料和先进技术一步到位、示范作用一步到位的要求,以推广“六个一”(一顶、一墙、一能、一炕、一沼卫、一灶)的新农居建设为重点,全面普及沼气池、吊炕、博士灶、成套太阳能取暖设施等新技术和新能源,使村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发生一次革命性变革。目前该村已全部改造完毕,共完成住房“平改坡”296层,使用新型墙体保温材料116户,安装太阳能取暖设施296户,建设吊炕424铺,沼气池296个,卫生厕所296个,博士灶296套,全村仅在取暖、做饭上年可节约开支30万元。

    “以土地流转、异地联建”为特色的松护新村建设模式。为支持首钢项目建设,木厂口镇松汀村、护国村村民从原址搬出,把原有村址转给首钢,作为绿化隔离带和发展预留地,再用置换出的资金向邻近两个镇的5个村流转土地600亩,按照宅基地统一使用、集中建设住宅楼的办法,投资3亿元,建设五层农民住宅楼49栋,统一建设了村民中心、学校等公共设施。不仅解决了农民宅基地供应与企业发展用地的矛盾,腾出土地3000亩,而且集中建社区还可节约土地400余亩,取得了节约土地、整合资源、改善环境、发展经济的综合效益。目前1000户村民已乔迁新居,正在进行道路、绿化和村民活动中心、学校、广场等基础、公用设施的建设。

    以“生态宜居、新型社区”为特色的马兰社区建设模式。按照城乡一体化和等值化的要求,积极尝试农村变社区、农民变市民的路子,把马兰庄镇7个村搬迁出来,按照集中联建的思路,统一规划、设计、建设新型社区。在建设中广泛应用了地源热泵供暖制冷、太阳能等新型节能环保技术和建筑材料,同时打破原有村的界限引入新型社区管理模式,实行社区居委会管理。社区内学校、幼儿园、医院、文体活动中心设施齐全,实现了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共享。工程计划总投资7.2亿元,建设占地1165.85亩,总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38.8万平方米,公建面积7.2万平方米。目前,一期住宅楼建筑面积10.68万平方米,共698户66栋已全部竣工;二期五层住宅楼1472户72栋预计今年9月完工。

    以“产业拉动、功能分区”为特色的寺后村建设模式。为顺应村民富裕后改善生活居住条件的迫切要求,该村合理划分了居民生活区、千亩粉丝加工园区、农业休闲旅游观光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轻工业园区等五个功能区,因地制宜对旧农宅进行改造,努力实现协调发展。在千亩粉丝加工园区和500亩轻工业园区内,粉丝加工企业已达到32家,生产能力达6万吨,又有13家企业落户轻工业园区。投资400万元,新建了村民中心,完成了村内主要街道的硬化、绿化和亮化。全面实施了“平改坡”、吊炕、沼气池和水冲厕所等建设,建成沼气池393个,水冲卫生厕所120个,搭吊炕410铺,旧房改造70户,安装太阳能路灯64盏,预计到今年底完成487户的新民居建设改造任务。

    以“统一规划、村民自建”为特色的洼里村建设模式。为解决宅基地难题,建设了占地312亩的洼里新村,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科学规划,统一建设彩钢坡屋顶,统一组织安装玻璃钢沼气池,统一搭建吊炕,统一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统一建水冲厕所,推广新型农民住宅,确保新村住宅整齐划一。农民作为投资和建设主体,所用费用各级政府不再补贴,镇村只负责新村道路、路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新村已安排村民宅基地287处,其中一期共158户的新民居已建成,沼气池、水冲厕所、节能灶、节能炕等节能设施普及率均达到了100%。

    目前,迁安市的农村新民居建设正以上述五种示范模式为样板扎实有效推开。预计到2012年,全市534个村中将有178个村完成改造,撤并村庄120个,届时集中连片的农村新区将为迁安大地平添一道亮丽的风景。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