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 子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1-12-31 06:55:23
阅读:1678
儿时的一件事至今难以忘怀,那就是过前院的后门。父辈弟兄4人,住在分前后院的一个院子里。我的父亲住后院西屋。全院4家共21口人,热闹是热闹,但十分不方便。八九岁的我特别愿意去大门口,因为有小伙伴儿等着我一起玩耍,可是我最怕过前院的后门。夏天还好些,尤其是在“北风那个吹”的季节,叫门不开还要挨骂。等我到了青年,外出的时间多了,有时晚上回来稍晚一点就被拒之门外(大门从里边插上了)。怎么办?只好翻墙而过,但还要过前院呀,不敢去叫门,只好用小木棒或钥匙之类的物品拨拉开前门,开后门回家,但后门是没有办法给人家关上的,其实自己也内疚,半夜三更谁愿意起来关门呀。所以我就尽量少出门,如果非要出门不可就早点回家。
到了上世纪70年代,因哥哥们相继结婚,有的到外边盖了房子,有的在本院盖厢房,一个院子又多了几间房子。人口多了,空间却少了,但过前院后门这个最头痛的事情却解决不了。
终于我参军入伍,离开了这个使我至今难以忘怀的院子。
1981年我花1700多元钱盖起了属于我自己的三间平房,虽说是里生外熟(里边是土坯外边是砖),但乡亲们还是竖起了大拇指。到了1994年我又在城里住上了楼房,虽说不足60平方米,可还是让我们全家喜欢得不得了。喝了酒,请了客,让农村老家的电器等物品一律“下岗”,换成了彩电,用上了冰箱,铺上了地毯,着实让我自豪了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步深入,工资也逐年提高,加之孩子结婚要用房,2003年底我用了不到20万元买了一套12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由一院四家到我们一家住上这么宽敞的楼房。还有弟弟也早已住进了楼房,居住在农村的三个侄子在迁安迁安市委、迁安市政府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也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大瓦房。这些变化真是连想都想不到哇!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相关推荐
迁安水蜜桃支书爆火!网友:这波操作必须支持!
已经有人被骗!迁安市民相互提醒!
广告推送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