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的演变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1-12-31 06:55:21
阅读:2065建国之初,人民生活普遍贫困。穿的是粗布衣服,且色泽单调、式样古旧、补丁衣服随处
可见。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实行了票证制,每年每人仅凭供应的十几尺布票解决铺的
盖的和穿的。1959年以后又遭遇三年自然灾害,有一年每人仅供3尺多布票,穿衣就更成问
题了。孩子多的人家往往是老大穿完老二穿,老二穿完老三穿,穿到最后衣衫褴褛、面目
全非,简直不成样子了。
1961年夏我中师毕业参加了工作,和很多人一样,冬天一身棉衣,夏天一身单衣,没
有内衣内裤,人们戏称“一层楼”。夏天还好办,可以晚上洗完晾干,第二天早晨再穿以
保持我这个人民教师的“尊严”。冬天就困难了,洗澡又不方便,很多人生了虱子。我也
因此几次遭遇尴尬。“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是当时人们总结出的“经
验”。我曾作过一首打油诗用以记录当时的困窘:
布票三尺三,到处补丁衫。
里外一层楼,夜洗白日穿。
这种困境持续多年,直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取消布票,人们才可以自由自在地选
择衣服了。街上很快流行起连衣裙、高跟鞋和牛仔裤。各种品牌、各色布料任你选择,就
连皮尔·卡丹等国外品牌也涌入迁安市场,使曾经的一片“黑色庄严”变成花枝招展、五
颜六色、一派朝气、一派繁荣。就连一向被人们赞为生活俭朴的笔者也赶上了时髦。中山
装、西装、唐装、休闲装都有,纯棉、混纺、呢料、化纤品质齐全。可以自豪地说,假设
10年不增新装,也绝对不会再穿补丁衣了。透过这时装的变迁,我看到了社会的发展,时
代的风采和国家的富强。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相关推荐
迁安水蜜桃支书爆火!网友:这波操作必须支持!
已经有人被骗!迁安市民相互提醒!
广告推送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