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推行“一线工作法”:奇迹在一线创造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1-12-31 06:55:07
阅读:2180迁安信息港消息:唐山这片土地素来不缺乏奇迹的诞生。
如今,当新唐山步履稳健地行走在科学发展的大道上,我们欣喜地看到,这座科学发展的样板城市,正在创造出越来越多令世人叹服的奇迹——大南湖,一年间脱胎换骨成为一座“生态、好玩、神奇”的中央公园,一个总面积达11.5平方公里的新“南湖”从沉降区破茧而出,等同于一年造出两个“西湖”;
唐丰路绿化改造工程,以前曾因拆迁难度大等原因数次搁浅,仅仅用时两个月,唐丰路拆迁和绿化改造全部完成,一条高档次的迎宾大道魅力尽展;
长青楼区域改造工程,1694户居民、312家公建和商业单位18.7万平方米建筑物的动迁,50天内顺利完成,今年3月26日,大连万达广场得以提前开工建设;
……
一个又一个看似无法解决的难题,一个又一个看似无法逾越的障碍,一个又一个看似无法完成的任务,就这样纷纷迎刃而解。
“力量向一线倾斜、情况在一线了解、问题在一线解决、感情在一线融合、干部在一线检验、形象在一线树立、政绩在一线创造”。今年以来,随着“一线工作法”的全面推行,我市各级领导干部躬身基层、狠抓落实、砥砺作风,在重点项目建设一线,在贴近群众的基层,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下基层、上一线,领导干部带头真抓实干
毋庸讳言,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给我市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解决突出问题?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赵勇说:“大政方针已经确定,关键是落到实处。”这个“实处”就是“一线”,就是基层。与此同时,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我市深入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探索研究新形势下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新特点、新规律,“一线工作法”顺势而生。
市委出台了《在全市领导干部中推行“一线工作法”的实施意见》,市委常委会率先公开承诺改进作风建设的九项措施,市党政班子确立“服务发展解难题、服务民生办实事”的公开承诺事项,市、县两级党政班子成员对重点工作进行公开承诺,93个市直部门公示改进作风的措施,48个重点窗口单位公示服务内容、标准和程序。在“一线”办理的各种事项和举措被全部公之于众,接受群众的监督。我市还将计划召开的38个专项工作会议合并集中召开为一个“转作风、抓落实、促发展”工作会议,不仅节约了会议费用,而且为各级干部挤出了25个一线工作日。
领导带头是推行“一线工作法”的关键。按照规定,每位常委每半年至少集中安排一次为期7天的调研周活动,每月至少搞一次明察暗访,每年累计到基层调研的时间不少于60天;市委常委向社会各界公布个人电子信箱,听取群众诉求,根据群众的新期盼、新要求改进工作。
赵勇、陈国鹰等领导先后多次率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深入曹妃甸、迁安、滦县、路北、乐亭、丰南等县(市)区和南湖生态城、京唐钢铁厂、唐钢、唐丰路改造等重点项目一线现场办公,协调有关部门当场解决重点项目规划、用地指标、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支持和民生工作等50多个具体问题。各位常委带头盯办重点项目,开展“同吃、同住、同心”活动,为全市干部作出了表率。
当市领导在深入基层时了解到农村新民居建设受制于缺乏科学规划时,特意从全国选定了300名规划师,下乡驻村编制村庄建设规划,集中推进148个新民居建设示范村、200个旧民居改造示范村、500个生活设施改造示范村建设。遵化市堡子店镇十八里村村党支部书记包广贺高兴地说:“新民居建设最缺的就是一个科学合理、切合实际、农民群众喜欢的好规划,市委、市政府选派规划师为我们免费做规划,真是急群众之所急啊!”
在市领导的带动下,全市各级干部纷纷走出机关大院,“沉”到基层中去,“沉”到群众中去,开展领导干部联系基层活动、蹲点调研活动、民情恳谈活动,“为企业解难题、为群众送服务”活动和“惠民生、解民忧、帮民富”结对帮扶活动。田间地头、厂矿农村、企业车间,到处活跃着广大干部察民情、化民怨、排民难、帮民富的身影。
据不完全统计,仅自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以来的前6个月里,市县级领导干部到基层“一线”现场解决实际问题5000多个;全市列入驻点调研范围的308名领导干部共进入417个调研点,进点工作时间达1477天,协调解决信访事项330多项,为驻点单位解决实际问题640多项、联系项目239项、协调落实资金25.66亿元。
对于推行“一线工作法”带来的干部作风转变,感受最深的是百姓:“现在,干部们办公家事、为群众办事,比办自己的事还上心。”
大南湖、唐丰路,“一线工作法”的典范
事实证明,“一线工作法”是攻坚克难的制胜法宝,是锤炼干部作风的“试金石”。大南湖建设和唐丰路绿化改造工程,堪称推行“一线工作法”的典范。
南湖城市中央生态公园是全市重点城建项目。2008年3月1日,南湖生态城扩湖工程正式开始,12月扩湖一期工程完工。2009年正月初九,过年的鞭炮还在耳边炸响,赵勇、陈国鹰就冒着寒风来到了南湖生态城管委会现场办公,为南湖的建设定下主调:“要全力把南湖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城市中央生态公园,打造成全国闻名的‘华北水城’,把南湖建成‘好玩南湖、生态南湖、神奇南湖’,为全市人民造福。”
从2009年3月开始大规模建设到“五一”开园,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要完成南湖二期扩湖工程、垃圾山封山绿化、市民广场建设及景观改造等繁重任务,这对决策者和建设者来说,无疑是一个严竣的考验。
然而,就像赵勇书记在重点城建项目调度会上所说:“只要我们办造福百姓、得民心的事情,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只要我们尊重客观规律,就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
领导干部一线指挥。2009年3月19日,大南湖区域内拆违拆迁战役全面打响。涉及拆迁地区的干部们深入拆迁一线,逐户做思想工作,解释拆迁政策,短短两天时间,35米高的工业烟囱轰然倒塌,洗煤厂、养殖场、废品站等地面建筑被清拆完毕,2万余平方米建筑被依法清拆。
2009年的3月至4月,南湖可能是市委、市政府领导踏访最频繁的区域。在南湖生态城管委会干部职工的记忆中,“市委主要领导平均不到3天就来一次,听取工程进度汇报,协调解决问题。”作为领导决策的督办部门,市委督查室专门向南湖派驻了联合督办小组。督办小组的几名同志每天吃住在一线,累计召开各类大小协调会议120余个。
“干部在一线,人机连轴转”,是大南湖开发建设的生动写照。数千名建设者风餐露宿,几百台设备穿梭轰鸣。建设者们发扬“白加黑”“五加二”和“三班倒”的拼搏精神,日夜奋战在施工一线。一年间,800万立方米粉煤灰、350万立方米煤矸石被清走,800万立方米垃圾被清运,15.7公里长的南湖环湖路工程顺利完工,50米的垃圾山被装扮成一座绿意婆娑的“凤凰台”,一个11.5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西湖面积的大南湖破茧而出……
“一线工作法”催生出“南湖效率”,向人民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南湖的变化一天一个样,我都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市民们的感叹由衷而自豪。
在唐丰路绿化改造工程中,“一线工作法”再露锋芒。
唐丰路绿化改造工程由12.7公里唐丰路和10.9公里建设路组成,这条道路的改造直接关系到我市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形象的改善、城市组团之间的通行能力。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作出决策,将唐丰路两侧绿化带由原来的25米扩建到100米至150米,绿化总面积达252公顷,把唐丰路打造成我市的第一迎宾大道。
3月上旬工程启动,4月22日全线告捷,唐丰路绿化改造工程创造了我市城建史上的一个奇迹。之所以说这是一个奇迹,是因为在很多人看来,短短两个月内建成高标准迎宾大道,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之所以说这是一个奇迹,是因为唐丰路绿化改造工程以往曾启动过8次,每次都因涉及拆迁补偿等“老大难”问题而半途搁浅。
奇迹的创造,缘于市、区两级领导一线督战和调度,缘于各级各部门在“一线”合力攻坚。唐丰路绿化改造工程涉及丰润区、高新区、开平区的村庄17个,需要拆除建筑45万平方米。3月9日,一纸拆迁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的任务书下达到高新区,这意味着要在40多天的时间内,拆除唐丰路高新区段两侧的1个老年公寓、8家企业、17家养殖户、新城子村225户村民的700多间民宅。任务就是命令,当天,高新区就在拆迁重点村成立了一线指挥部,40多名干部深入拆迁第一线,用心灵与群众对话,用智慧化解拆迁难题。一个拆迁户拒不拆迁,指挥部的同志们深入这户村民家谈心30多次,用温暖融化了坚冰。从3月9日到4月22日的44个日日夜夜,高新区完成了唐丰路改造难度最大、数量最多的225户、700多间民宅的拆除任务,为“第一迎宾大道”绿化腾出了300多亩的绿化场地。
唐丰路绿化改造工程在丰润区境内长达10.49公里,占总里程的83.25%,绿化占地2447.4亩,征地拆迁任务涉及4个镇乡的11个村。丰润区启动拆迁大会战,指挥部设在了工作最前沿、任务最艰巨的任各庄镇,区领导坚持一线工作,一线指挥,连续召开了62次调度会。丰润区任各庄镇党委书记刘士宏带领镇党政班子和机关干部“每天都在唐丰路上跑”,在短短的20天内,完成了8万多平方米的拆除任务。4月22日,丰润区圆满完成拆迁任务,为绿化施工队伍进场扫清了障碍。
大南湖风光旖旎,唐丰路风景如画。它们见证着全市党员干部以“一线工作法”攻坚克难的如虹气势;见证着全市党员干部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可贵精神。
干部沉下去、服务跟上来,打造效率唐山
唐山人曾经分别用138天、100天时间就完成了建设路、北新道的综合改造,用一年时间解决了2450个村、213万农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用两个月时间完成了283个村3.1万户的“平改坡”任务……
唐山人完全有能力创造更高的效率。各级干部在一线表率、在一线服务的“一线工作法”,成为了打造效率唐山的助推器。
按照“一线工作法”的要求,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紧紧围绕“打造效率唐山、争创一流业绩”的主题和“三提三减”的目标,坚持冲在第一线,带领同志们干,做给同志们看,从时间、数量、质量三个维度,全力推进工作落实。
在去年开展“效率年”活动的基础上,唐山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严格实行办事公开、首办负责、一次告知、限时办结、超时默许等制度,积极推行并联审批、预备审批、审批代办等工作模式,全市已有35个市直职能部门成建制进驻行政服务中心,办事窗口数量由136个增加到200个。全市房地产行政审批事项由原来的62项精简到25项,原有108枚各类用章保留确认26枚,收费和基金项目由原来的54项规范清理至31项;玉田县建立重点项目联合审批会议制度,审批时间由15天缩减为1天;丰润区仅用两个小时就为一家房地产公司办理了注册手续;教育局对原有18项审批事项进行排查梳理,保留行政审批事项共计5项,并全部进驻行政服务中心……截至今年7月,全市审批事项已由2008年初的986项削减为193项,削减率80.4%,办结时限比最长法定时间缩短50%以上,成为全国同类城市中审批事项最少、审批用时最短的城市之一。
围绕力量向一线倾斜,我市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到一线挂职锻炼制度,完善和推行了后备干部重点项目全程代办制。2009年1月1日,我市出台了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实施意见,对市域范围内、符合产业导向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均可委托代办员向行政服务中心各审批窗口提交申请材料,免费承办代办项目。我市把重点项目建设一线和“四点一带”及“四大功能区”开发建设前沿作为锻炼干部的平台和基地,在后备干部库资源中筛选了90名正县、副县级后备干部作为项目代办员。新春伊始,这90名干部分别奔赴曹妃甸新区及市项目审批中心工作一线,跟踪跑办重点项目,对项目手续的前期审批、资金落实、项目开工落地实施全程代理,有效地推动了项目建设的进程。
为了促进“千个项目保增长、调结构”行动的开展,各级领导干部积极投身“为企业解难题、为群众送服务”活动,落实领导干部分包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制度,2009年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服务企业年”。根据基层的呼声,我市出台了《中小企业振兴政策》《关于在全市开展全民创业行动,创建创业型城市的意见》等8项扶持政策,开通了加强政企联系的绿色通道,整合了“市民公共服务热线”,有效促进了企业渡难关、增效益、上水平。
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把本领用到促发展上。“一线工作法”让全市的干部作风为之一变,广大党员干部正汇聚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他们以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真抓实干的作风,带领群众打响了一个又一个攻坚战,使全市经济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实现了逆势崛起,使我们的城市充满了生机和魅力。
编辑: 周东月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相关推荐
迁安水蜜桃支书爆火!网友:这波操作必须支持!
已经有人被骗!迁安市民相互提醒!
广告推送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