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迁安信息港
移动端

信息港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H5

WAP端

信息港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H5

WAP端

首页 > 资讯 > 正文

迁安市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努力实现经济大市向经济强市的跨越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1-12-31 06:52:23

阅读:2519

迁安信息港消息

迁安市政府副市长 张贵宝
   结合迁安市委大调研活动,身为主管工业经济工作的副市长,如何利用我市工业发展优势,破解工业结构调整的突出问题,加快迁安市工业结构调整步伐是摆在面前的重大战略任务,迫在眉睫、势在必行。要想实现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必须了解和掌握全市工业发展的总体情况,挖掘我们的发展优势和发展潜力所在,放大优势,发挥潜力,提高工业发展质量。要想破解制约工业结构调整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只有找准工业经济发展的问题,在今后工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才能有的放矢,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实现工业发展的新跨越。要想加快调整步伐,就必须把握好工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没有发展方向,没有工作重点,工业结构调整就是一句空话。河北省委书记张庆黎来唐调研时指出,结构调整的目的是越调越好、越调越大、越调越强,调小了、调弱了、调没了,这不叫调整,这叫“败家子”。因此我们就应该进一步明确我们的发展方向,加大工作力度,促进工业发展上档次、上水平、上规模,为实现经济大市向经济强市的跨越保驾护航。
一、工业发展的现状和 结构调整的优势
 迁安市工业从1984年开始起步。1984年8月24日,胡耀邦总书记来迁安市视察,题写“解放思想、提前致富”题词之后,我市大打资源开发仗,以铁矿石、石灰石、白云石资源开发为主的乡镇企业迅速崛起。到1986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3亿元,首次超过农业总产值,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工业经济也驶入快车道。之后,工业一直占居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带动我市国民经济的快速提升。1990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0.1%,迁安市进入河北省“十强县”行列;1995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3.2%,迁安市一跃成为河北省“十强县”之首;2000年以来,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一直保持在50%以上,迁安市也连续9年位居河北省“三十强”之首。可以说,迁安市的工业经济是一年一台阶,五年一大步。这都为迁安市今后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积累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优越的条件。总结起来主要有六大基础和优势。
   (一)巨大的工业经济总量,为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积累雄厚财富。经过20多年的发展,迁安市工业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到目前,无论是总量,还是企业规模,在唐山市乃至全省都占据重要位置。从工业总量看,到2010年底,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456.9亿元,位居全省各县(市)区首位,占全省的4.8%,占唐山市的18.8%。从企业规模看,迁安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85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15.8亿元,位居全市各县(市)区首位,占全省的5.1%,占唐山市的18.5%。培育108家产值超亿元企业,其中超10亿元企业12家,进入河北省百强企业3家(实际上应为6家,因九江线材有限公司、鑫达钢铁有限公司冠名河北钢铁集团不单独计算,燕山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没有参评)。从贡献情况看,迁安市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4.8%,就业人数达17.4万人,占全市总从业人数的45%;工业创造的财税收入约占全市的80%。我市工业经济不但有数量、有规模,而且还有质量、有财富,使我市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进行工业结构调整。
   (二)门类齐全的工业行业,为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奠定产业基础。20多年的发展,积蓄强大的工业实力,为迁安市创造了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行业。据最新的行业分类,工业共涉及34个大种类,迁安市就占有21个种类,如采选、钢铁、装备制造、焦化、彩印包装业、建材、医药、化工、地毯服装、造纸等行业,而且有些行业在全国、全省都占有一定的位置。如钢铁冶金业,已形成从采选到冶炼的全产业链体系,拥有3000多万吨的钢铁产能,占河北省的15%,占唐山市的20%,培育了河北省首钢迁钢公司、九江线材公司、燕山钢铁公司等一批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集团。其中,首钢迁钢公司、松汀钢铁公司等均进入了河北省百强行列。装备制造业,已培育50多家装备制造业企业。其中,迁安首钢设备结构有限公司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冶炼装备制造企业,是全国仅有的两家能够生产300吨转炉的企业之一,曹妃甸京唐钢铁公司、河北省首钢迁钢公司的主要生产设备都是这家企业生产制造。同时,与国内著名的柳工集团、宣工集团等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建的重大装备制造业项目达18个。其中,柳工集团与首钢矿业公司合作的重型汽车制造项目,投产后可成为全国惟一能够生产载重240吨的重型矿车生产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步形成以医药业为龙头的产业体系,现代装备制造业产业聚集区医药产业园已初具规模,葵花药业等国家知名企业已经入驻。彩印包装业,已形成从造纸到印刷包装的产业链体系,造纸能力达到31万吨。其中,龙头企业———斯道拉恩索正元包装集团被评为中国包装业龙头企业;地毯服装业,迁安市的弘业牌地毯是全国惟一的地毯行业中国名牌产品。这些行业的形成和快速发展,都为迁安市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三)积蓄的技术人才力量,为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撑。经过多年的发展,迁安市已成为全国采选、冶炼、轧材等人才、技术最集中的地方,培养了一大批采选、冶炼专家和技术工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钢铁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的聚集地和疏散地。特别是河北省首钢迁钢公司,在钢铁冶炼技术上处于全国先进,创造了13项全国第一的技术指标。同时,我市是全国科技示范县(市),培育了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是全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最多的县(市);河北省首钢迁钢公司设立博士生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思文科德公司设立院士工作站;与河北工业大学等多所大专院校建立产学研基地,为我市今后开展科技研发,调整经济结构提供人才、技术支撑。
   (四)蕴藏丰富的资源禀赋,为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提供要素支撑。迁安市矿产资源丰富。现在已经探明的矿藏有铁、铜、镁、金和石灰石、白云石、膨润土等20多种。其中铁资源储量达27.2亿吨,素有“铁迁安”之称。虽然经过多年开采,保有储量仍高达10多亿吨。石灰石储量达6.04亿吨,白云石储量10亿吨。花岗大理岩储量1.5亿吨,有利于我市利用资源优势发展新的产业。水资源丰富。河北省第二大河滦河和青龙河、西沙河等16条大小河流贯穿境内,境内流程200多公里,流域面积700多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20亿立方米。电力资源丰富。境内拥有唐山北500千伏电源站一座,220千伏变电站5座,110千伏变电站33座,35千伏变电站38座,康官营220千伏、龙山110千伏变电站等一批电网枢纽工程正在加快建设。拥有总装机容量4.5万千瓦的迁安市恒晖热电有限公司和总装机容量20万千瓦的迁安大唐热电公司,总装机容量15万千瓦的华电集团分布式能源站即将开工建设。“三废”资源丰富。我市重化工业的产业结构,使迁安市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通过固废的再加工利用就可成为新的产业,也会使我们的工业循环起来。
   (五)大量闲置的民营资本,为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提供资金支撑。近年来,迁安市民营经济发展迅猛,一批支撑经济社会转型提升的大项目、好项目都由民营企业投资建设,民营经济已成为了国民经济的支撑。到2010年底,全市共有民营经济户数21595家,其中民营企业3014家,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665.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88.9%;民营经济缴纳税金42.2亿元,占全市税收的80.5%。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积累了雄厚的民间资本。到2011年11月底,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317.6亿元,一大批老板和个人手中掌握上亿元现金而没有成型的工业企业,这些老板也都有建设新型工业企业的积极性。这些雄厚的民间资本保证了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的资金需求。
   (六)三大省级产业聚集区,为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搭建广阔平台。去年,迁安市牢牢抓住河北省加快工业聚集区建设的机遇,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迁安市西部工业区、现代装备制造业产业聚集区、北方钢铁物流产业聚集区被列为省级产业聚集区,成为了全省惟一有3家省级聚集区的县(市),特别是迁安市西部工业区被省确定为重点培育的千亿元级聚集区,写入全省“十二五”规划纲要,为迁安市工业发展搭建广阔平台和重要载体。从政策上看,省级产业聚集区可充分享受用地、税收返还、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迁安市有三大省级聚集区,每年可为迁安市争取用地指标3000亩;每年的税收返还就达几亿元,可增强我市的可用财力,促进迁安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河北省要求所有新建工业项目必须入驻工业聚集区,否则不予办理环评手续、不给予土地指标、不允许开工建设,迁安市三大聚集区尚有60多平方公里未进行开发利用,可以承载更多的工业企业入驻聚集区。从支撑条件看,迁安市三大聚集区开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迁安市西部工业区主干路网、给排水管网已基本完成,框架已全面拉开;现代装备制造业产业聚集区基本实现“三通一平”,正在朝着“七通一平”迈进,各种工业发展的配套设施已到位,可满足企业的入驻;北方钢铁物流聚集区基础设施正在加快建设,框架也已拉开。从行业定位看,三大产业聚集区几乎囊括了迁安市今后工业发展的各种行业,迁安市西部工业区重点是发展精品钢铁、重型装备制造、煤化工、建材、环保产业等重化工业;现代装备制造产业聚集区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制药、节能环保等轻工业;北方钢铁物流聚集区重点是发展钢铁物流、钢材剪切加工、装备制造等工业配套产业。
   此外,迁安市优美的城市形象、优良的发展环境、强烈的转型意识等都将为我市工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
二、制约工业结构调整的 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
   虽然经过20多年的发展,迁安市构筑了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积累了较为强大的工业实力,拥有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的诸多优势。但是冷静思考,面对着日益变化的经济形势,面对着我市“四五”转型攻坚计划的艰巨任务,面对着实现迁安市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实现四个跨越、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宏伟目标,迁安市的工业经济还有很大差距,还需要加快转型提升。特别是与先进地区相比,迁安市工业经济还有很多的矛盾和问题有待解决。归纳起来主要是“七个不够”。
   (一)工业总量还不够大。按照唐山市的要求和我市“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迁安市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国20强行列。从实际情况看,虽然迁安市工业经济总量位居河北省前列,但与江阴、昆山等国内百强先进县(市)相比,迁安市的差距还很大。2010年迁安市实现工业总产值1415亿元,而百强县(市)第1位的江阴市5458亿元,是迁安市的3.9倍;昆山市7001亿元,是迁安市的4.9倍;第6位的的绍兴县6837亿元,是迁安市的4.8倍;第15位的邹平县1800亿元,是迁安市的1.3倍;与迁安市有较强竞争力的第21位的荣成市1913亿元,是迁安市的1.4倍;第26位乐清市1323亿元,仅比迁安市低92亿元。
   (二)内部结构还不够优。虽然迁安市工业门类较为齐全,但内部结构还不尽合理。从轻重工业发展情况看,迁安市轻重工业比重为2.5:97.5,重化工业比重过高,轻重工业比例失衡。而百强县(市)先进地区的轻工业都比较发达,这也是造成迁安市工业竞争能力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重化工业大多是工业中间品,附加值偏低,而轻工业大多是社会消费品,附加值相对较高。从工业发展层次看,采掘工业所占比重高达29.7%,而制造工业所占比重虽然有所上升,但仅为70.3%,且大多是钢铁、水泥等原料工业,这使迁安市工业发展层次偏低,竞争能力较弱。从各行业发展看,“一钢独大”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2010年,全市钢铁冶金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84.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5.9%,到今年1至10月底,钢铁冶金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10亿元,(下转第三版)所占比重达到87.5%,不降反升。而且钢铁业仍处于规模扩张阶段,产品链条延伸步伐仍然缓慢。到今年10月底,全市生铁、钢坯产量分别增长了10.6%和15.9%,而钢材产量仅增长了2%。代表着工业发展方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慢。到2010年底,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约10亿元左右,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仅1%。而一些先进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都很迅速。如江阴市201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875.3亿元,占工业的34.4%;昆山1540亿元,占工业的22%。装备制造业规模还相对较低。2010年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仅40.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仅3.8%。
   (三)竞争能力还不够强。突出表现就是企业规模偏小。到2010年底,虽然迁安市培育了12家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但是这些企业全部是钢铁和采选企业,无一家进入全国百强的企业,更无一家上市企业,企业的竞争能力相对低下。然而一些经济发展的县(市)都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名牌产品、主业突出、科技创新能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从数字上看,江阴拥有10家全国500强企业,上市公司30家,形成了江阴板块;昆山拥有9家全国500强企业,上市公司4家;张家港拥有6家全国500强企业,上市公司18家;百强第26位的乐清市拥有12家全国500强企业,上市公司2家。从发展水平看,江阴市目前已有80多家企业参与制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掌握了市场“话语权”。
   (四)产品档次还不够高。迁安市产品的品牌创建尚有较大欠缺,没有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数有1个,省级知名商标、名牌产品仅有13个,与江阴、昆山等先进地区相比差距很大。到2010年底,江阴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0个,中国名牌产品10个;昆山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0个,中国名牌产品10个;张家港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0个;第26位的乐清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3个,中国名牌产品12个。从产品档次来看,作为大宗工业产品的钢铁业,长材全部是普通高线,占全市钢材产量的28.6%,没有三级以上螺纹钢等高档产品;板材主要以热轧卷板为主,冷轧板产品仅占板材比重的1.4%,冷轧硅钢等高端产品更少。从其它产业产品看,大多数是工业生产品,除地毯、白酒、尿素等部分产品是直接供市场的消费品外,焦炭、水泥等也大都是工业中间品,产品附加值不高。                                                                                                                                                                                                    (五)创新能力还不够强。虽然迁安市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但企业的自主研发创新能力依然薄弱。从从业人员构成看,高学历、高职称的人员比重偏低,技术力量还相对薄弱。2010年,迁安市工业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所占比重不足1%,初中以下学历人员所占比重却高达50%多。而江阴、昆山等工业从业人员中,大多数都是大专以上学历人员,第26位的乐清市工业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比例也高达21%。从企业创新能力上看,虽然迁安市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7家,居全省首位,但是企业研发投入仍然不足,技术研发能力还很低。2010年,迁安市R&D经费(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仅0.12%,比全国1.76%、全省0.8%的比重分别低1.64个百分点和0.68个百分点。而南方一些先进县(市)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却比我市高等多,江阴达2.5%,昆山达2.3%,第6位绍兴县达1.8%,第21位荣成市达1.8%。
   (六)聚集程度还不够高。由于迁安市的聚集区建设刚刚起步,大部分企业散落在全市各地,园区内大企业、规模以上企业不够多,产业链功能还不够完善,产业的聚集程度依然较低,产业集群效应仍未显现。到2010年底,迁安市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仅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0%左右,到今年10月底,三大聚集区建设的项目32个,新入园的项目仅24个。而昆山已经形成1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9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其中千亿级集群IT产业2010年实现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61.8%,在产业集中程度上我们和先进地区的差距还很大。
   (七)能源消耗还不够低。由于迁安市重化工业趋势明显,对资源能源消耗依赖程度高,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一直居高不下,致使迁安市节能减排压力巨大。2010年,迁安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高达4.6吨标准煤,比全国1.9吨标准煤高2.7吨,比全省2.7吨标准煤高1.9吨,比唐山市3.9吨标准煤高0.7吨。而一些产业结构好的发达地区,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都在1吨标准煤以下。2010年,张家港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0.46吨标准煤,绍兴县0.83吨标准煤,第20位的双流县0.6吨标准煤。
三、工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
   挖掘优势、分析问题的目的,就是为找准迁安市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和着力点,有针对性地推进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根据迁安市工业的发展实际,推进工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向就是坚持内涵提升、创新驱动、集群发展,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促进工业结构全面优化升级;工作重点是实施“六化”,全面提升工业发展水平,即产业高级化、发展集群化、工业信息化、资源循环化、技术高端化、企业集团化。
   (一)强化产业发展导向,走产业高级化之路。把精品钢铁业作为发展的最大支撑,把装备制造业作为发展的主攻方向,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作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构筑产业发展新优势。精品钢铁业要进一步放大产业优势,建设国家级精品钢铁基地。积极延伸产业链条,全面完成铁钢材配套改造,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高竞争力的产品,推进钢铁由传统生产向材料制造供应延伸,努力形成从原料生产到下游用户的全产业链体系;着力提升产业内涵,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不断提高生产工艺、装备技术水平,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搞好钢铁技术研发,推进钢铁产业由规模扩张向技术创新转变。增强辐射带动效应,积极推进地方钢铁企业与大型钢铁集团的整合重组,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发挥钢铁产业复合带动优势,打造从钢铁到制造的垂直产业链和横向产业集群,实现由钢铁大市向钢铁强市的跨越。装备制造业要加快提升发展水平,建设北方重要的大型装备制造业基地。围绕冶金装备、工程装备、矿山设备和铸造基地等领域,加快扩大装备制造业生产规模。充分发挥上游钢铁原料丰富、下游市场需求旺盛的优势,积极引进大型装备制造业企业,全面提高装备制造业的产业规模、技术水平、产业集中度和产品集成度。在稳步发展铸件、机械配件、零部件等基础上,大力发展整机制造,加快形成一批整机带动能力强、配套体系较为完整的产业生产体系,打造装备制造业强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积极占领技术制高点,打造环京津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围绕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环保产业等领域,加快形成一批先导性、支柱性产业,积极培育一批发展势头好、发展前景大、填补我市空白的产业,打造新的战略增长极。生物医药业重点发展现代中药、生物制药、生物试剂、现代化学药物等;新材料产业以金属新材料为重点,大力发展镁粉深加工、铸造复合材料、特殊电池材料、新型压铸合金、新型合金钢铁材料、高强度特殊钢铁材料等;新能源产业以太阳能光伏为重点,大力发展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电池基板及应用产品等;环保产业以资源循环利用为重点,大力发展废渣、废液、废气综合利用产业和环保设备制造业。传统产业要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培育壮大一批生产规模大、品牌信誉好、市场占有率高的行业领军企业,再造传统产业发展新优势。印刷包装产业围绕打造全国最大的彩印包装基地,大力发展数字化印刷和纸制包装、金属包装容器等;地毯加工业围绕打造全国最大的地毯出口基地,全力抓好手工地毯生产,扩大机织地毯规模,提高竞争能力;煤化工业围绕打造成华北地区重要的煤化工基地,大力发展甲醇、焦油深加工、粗苯精加工、合成氨深加工等煤化工下游产业;玻璃制造围绕打造冀东地区重要的玻璃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太阳能电池玻璃、玻璃深加工、玻璃器具制造等。
   (二)建好三大产业园区,走发展集群化之路。迁安市三大产业聚集区是全市各镇乡共享的发展平台,也是今后迁安市工业发展的巨大舞台,现在发展定位已经明确,下一步关键是做好项目填充工作,真正实现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复合构建、产城融合发展。加大聚集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立健全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以市场运作为主体的投融资机制,高标准推进聚集区基础设施建设,理顺园区管理机制,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提高承载能力,把园区打造成为产业聚集、用地集约、物质循环、持续发展的强大载体。积极引导项目入园发展。进一步健全招商引资奖励、项目准入、税收分成等机制,推进项目向园区投放、产业向园区转移、企业向园区集中、上下游产业关联发展,壮大园区规模,提升园区发展档次。进一步搞好入园项目服务。对于入园的项目实行保姆式的服务,从有意向开始一直到项目建成投产,全程实行项目领办制、代办制,切实解决项目入园建设的各种问题,加快项目建设步伐,促进项目尽早开工、尽快投产。
   (三)加快推进两化融合,走工业信息化之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生产工艺,促进信息技术与生产制造过程的融合。围绕提高钢铁、煤化工等传统产业生产过程连续化、自动化控制水平,积极推广传统制造业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工艺管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应用,通过运用自动控制、嵌入式软件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企业的设计、生产流程进行再造,带动产品创新和升级换代。积极推动企业管理信息化。推广应用以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为重点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推动企业业务流程的优化重组,实现企业管理数字化,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推动营销和业务方式的信息化。建立完善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的运行机制。采取典型带路、局部突破的思路,在钢铁、装备制造、传统产业等领域,着力扶持培育一批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通过典型示范的辐射和扩散效应,带动各行各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资源循环化之路。不断完善和拓展产业链条,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扶持延伸“矿石—精粉(焦炭)—铁—钢—材”、“钢材—加工—装备”、“铁—铸—加工—整机装备”、“煤—焦—化”、“冶金渣—环保产业”、“精粉废物—建材”等产业链条,大力发展以废弃物为原料的循环经济模式,扩大优质钢发展规模,增强钢铁产业与装备制造业的关联,发展焦炉煤气、粗苯、甲醇等后续产品,使迁安市主要产业之间关联起来、物质循环起来,延长资源利用深度,提高工业产品附加值。强力推动节能减排。以钢铁、焦化、水泥、玻璃等企业为重点,大力推广采用余热余压利用、企业污水处理等一批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实施一批示范项目,实现能耗最低化、污染最小化。依法加强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节能监察和污染监测,适当提高排污费、污水处理费、垃圾处理费标准,加大征收力度,对高耗能企业执行差别电价和阶梯水价政策,从政策层面形成节能减排倒逼机制。严格执行固定资产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控制高污染和高耗能项目建设。坚决淘汰落后产能。认真落实落后产能退出机制,依法关闭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严重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企业。
   (五)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走技术高端化之路。加快产学研步伐。扶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抢占发展先机;鼓励企业建设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硕士工作站和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开展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提高钢铁、装备制造等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企业专利申请,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走技术高端路线,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推广采用一批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按照引进、吸收、利用、再创新的思路,在钢铁、装备制造、焦化等产业引进开发、推广采用一批先进适用技术,提高产业发展技术水平。大力推进名牌带动战略。支持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加强质量管理,开展标准化生产,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产品由中低端向高端发展,提高产品品质和附加值;引导企业树立品牌、商标意识,积极培树一批知名品牌,走品牌兴企之路。
   (六)优化企业组织结构,走企业集团化之路。积极培育一批产业领军企业和大集团。围绕我市产业发展重点,鼓励企业通过裂变扩张、合资合作、兼并重组等多种手段和途径,培育扶持一批拥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大集团和产业领军企业,发挥大集团的“产业领军”作用,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发展规模,带动相关产业的大发展。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大力营造总部经济发展环境,努力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在我市设立企业总部或总部功能的机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发展“两头”在外,企业管理中心、投资中心、研发中心、采购中心、销售中心、结算中心等总部功能在迁安的总部经济。积极推进企业上市融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买壳上市等多种途径上市,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努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我们有理由相信,有“四五”转型攻坚计划的指导,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迁安市工业经济结构一定会越调越大、越调越强、越调越好、越调越优,迁安市建设国家级精品钢铁基地、北方重要的大型装备制造业基地、全国最大的彩印包装基地、京津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华北地区重要的煤化工基地、冀东地区重要的玻璃加工基地的美好愿憬一定能够实现!迁安市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实现由经济大市向经济强市、产业经济向能量经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功能城市向文化城市跨越的宏伟目标也一定能够实现!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