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中等城市建设的开路先锋———迁安镇社会经济发展综述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1-12-31 06:49:18
阅读:3481
迁安镇地处我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下辖城区、丁官营、于洪庄、潘营、毛家洼和西里铺6个党工委,98个行政村,50875户,140939人,总面积133.2平方公里,耕地63700亩,是全市第一大镇。
多年来,迁安镇党委、政府紧紧团结和依靠全镇人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抢抓机遇中加快发展,在攻坚克难中实现突破,各项事业均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全镇经济社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社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成为中等城市建设名副其实的开路先锋,全市经济建设的领头羊。
城中村里说巨变
7月18日,黄台新村干净整洁的街道上。
问:几位大姐好清闲啊。
答:可不是嘛。家人都出去忙了,我们在家看孩子。大街上宽敞干净,孩子玩儿着开心,大人唠嗑方便,挺出心的。
问:咱村这平改楼也有四五年了吧,记得上次来时,正拆得热闹,当时有些人似乎并不是很认可,甚至还有些抵触情绪。
答:是啊,一晃五年了。当时大家对平改楼是有些担心,没地种了,吃啥呀?楼盖上了,自己能住得起吗?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些担心是多余的。不仅住得起楼房,而且生活水平明显比以前提高了。尤其这住的条件与以前相比,真是天上地下呀。地是没有了,但现在咱也是城里人了,随便干点啥,都不比种地差,哪怕上街拉三轮、收废品,一家人过日子也没问题。说实话,这平改楼真是让我们这些城中村得好了。
翻开迁安镇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推动“特色中等城市”建设的进程中,迁安镇一切服务大局,服从大局,不论是新农村建设,还是“创卫”、“创园”,都充分发挥了其开路先锋的重要作用。
2002年至2006年5年间,迁安镇总投资4亿多元分别对北关、刘季庄、张各庄、周洪庄、黄台庄等6个村实施了平改工程。新建住宅楼60余栋,沿街开发商业楼200多处,吸引民资3000多万元,建成了以明珠街、三元街和汇元路为中心的餐饮服务集聚区,极大地带动了镇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自2003年全市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以来,迁安镇累计投资1.6亿元,铺设水泥路580公里,建设沼气池16849个,植树97万株,农村“三化”建设任务基本完成。投资1100万元,相继完成西里铺村至蔡滩子村、前丁村至五里岗村、原冷大路新寨段翻新等10条全长45公里的连村公路建设。新建、完善村民中心47个,50个村建有广场或公园。对三李庄、商庄等15个村实施了自来水工程。大王庄村、殷柳庄村平改楼工程也正在加紧施工建设中,预计年底以前村民均可入住新居,全镇农村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村容村貌有了明显的改善,群众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新。今年,又拉开了王家园、公平村新民居建设的序幕,目前,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
为配合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迁安镇先后累计投入创卫资金1600余万元,25个城中村全部高标准完成了路面硬化、街道绿化、美化、亮化工作;为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先后累计投入创园资金325万元,栽植各种苗木447460株,新增绿地面积107400平方米,建设游园22个,完成25个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的治理及改水改厕等各项创建任务。
截至今年6月,迁安镇相继完成了市工业园区、河北理工大学迁安学院、河北省首钢迁钢生活区扩建、三里河综合治理、热力管道改造、西出口第二通道、经济适用住房、燕山公司住宅小区、马兰庄新村、东部供水、滦河生态防洪续建等工程的征占地工作、土地储备及项目建设征占土地13000多亩,拆迁民户159户,大小企业193家。同时完成三里河三期工程以及大壮纸业搬迁等项目工程租占地360亩。
专业村里话增收
7月19日,毛家洼村范翠琴家饹馇作坊内。
问:范大姐,您做摊饹馇生意有几年了?收入一定不错吧。
答:从1983年我们就开始干,收入还算不错吧,一年收入两三万应该不成问题,虽然辛苦点,换个吃穿不愁还是不难。
问:据说政府挺支持你们这些做小生意的。
答:是啊,连税也不收了。镇里更是特别支持,不仅给政策上的支持,还可以帮助申请贷款。现在村里常年摊饹馇的就有十几家,到了旺季,几乎家家都摊,全市所有饹馇和各大饭店用的饹馇千儿,几乎都是我们毛家洼村出产的。
迁安镇人多地少,却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多年来,迁安镇根据本镇实际情况,在大力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基础上,积极促进农民增收,出台了城市核心区、近郊区和远郊区不同发展特色的“122”富民工程实施方案,扎实推进“122”富民工程的落实,形成专业村69个,专业项目261个,逐步形成了“以小区带动农户,促专业村建设”的发展模式。
2009年,迁安镇又围绕推动全民创业、促进农民增收这一主题,深入挖掘自身潜力,完善专业村建设,强力实施“122”富民工程,以发展规模养殖为突破口,积极推进桂芹养牛场、张学华种猪场、日月明牧业有限公司孵化场、东都农业园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求,迁安镇还不断加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力度。一是由政府了解外地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通过相关的劳务市场,组织务工人员外出;二是实施“阳光工程”,对青壮年农村劳动力进行就业前技能培训,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三是鼓励支持农村个体和民营经济发展。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实现农村劳动力培训5000余人,实现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3000余人。
项目园区看发展
8月1日,津唐球磨铸管二期项目建设工程现场,钢花飞溅,铁水奔流。
车间主任朱师傅满脸自豪地向前来参观考察的人们介绍:“津唐球磨铸管二期工程占地5000亩、总投资4000多万元,在迁安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2月初开工建设,7月中旬正式投入生产。截至目前,已出口铸管达1000吨,创外汇5000多万元,产品远销约旦、叙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窥一斑可知全豹。坚持狠抓项目建设不动摇,是迁安镇历届党政领导一以贯之的发展战略。仅仅最近5年中,全镇累计实施一、二、三产业项目130个,总投资70亿元,有39个项目建成投产。其中正元集团卷筒纸预印、弘业公司机织地毯、津唐公司球磨铸管等一大批新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造纸、制药、电线电缆等传统产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
今年,迁安镇项目建设更是凯歌高奏。除津唐球磨铸管二期项目外,世纪兴商业广场项目、和信房地产项目(锦绣家园)、奥特建筑公司富力城小区项目、九江办公中心等项目均已于6月底完工。京东农业园项目、翔远帽业扩建项目、财富中心项目、万嘉装饰材料市场项目等15个二、三产业在建项目也进展迅速,有的项目主体建设已经完工,进入最后装修阶段。总投资2.5亿元的迁安市农民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已经开工建设。
按照“借地域优势、兴个体私营、创经济强镇”的思路,坚持以项目为载体,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服务协调力度,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截至2008年,全镇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累计达到3673户;民营经济注册资金累计达到12.85亿元;上缴税金2.44亿元;新增投入8.9亿元。
保障面前有和谐
先来看一个例子。.
高淑芳,东北人,在迁安镇小王庄村租房居住,与丈夫离异后,靠卖菜供两个女儿上大学。迁安镇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积极与民政部门联系,使她家每个季度可以领到88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补贴。
保障是和谐发展的基础,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迁安镇已有27189人参加了养老保险,66099人参加了农村医疗保险,1615人参加了城镇医疗保险;年内累计发放抚恤补助款56.5万元,发放五保供养金14.47万元。
随着迁安镇经济的飞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齐头并进。一是教育事业日趋优化。几年来,累计投资1920万元,分别实施了潘营中学整合工程、于洪庄中学扩建工程、丁官营小学异地搬迁工程、法华寺中学和丁官营中学新建工程;累计投资1500万元,改造全镇中小学危旧校舍100间。二是卫生事业日臻完善。全镇45个村级卫生室高质量实施了标准化改造,就医条件明显改善。三是民政社保工作稳步推进。自2002年以来,全镇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187万元,发放救济款35万元。全镇已有93883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810人参加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38344人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000人参加了城镇医疗保险。四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步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全镇符合政策生育率保持在98%以上,2008年,全镇计划生育率达98.74%,出生求实率、综合节育措施及时率均达100%,人口出生率11.99‰,人口自然增长率5.34‰,圆满完成市达各项人口指标。
与此同时,伴随迁安镇政府异地搬迁工程的顺利实施,机关作风得到进一步转变,服务水平、办事效率进一步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得到认真落实,各种犯罪活动和各种无理扰乱特色中等城市建设的不法行为被依法严厉打击。信访工作被高度重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不断加大,做到了“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得到正确处理,关爱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公平,全镇上下形成了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迁安镇———特色中等城市建设的开路先锋,正在以崭新的姿态向我们走来。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