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卫士”之歌———迁安市审计局科学发展综述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1-12-31 06:49:17
阅读:2231
大事记
1983年11月3日,按照宪法第109条规定,县政府批准贾宝增同志筹建并成立审计局。
1984年5月15日,经县编委批准成立审计一股、审计二股、正股级秘书一人。
1987年5月20日,县编委批准成立审计局办公室。
1989年4月县编委批准增设审计三股,负责行政事业单位审计。
1989年6月27日,县编委批准成立审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接受审计机关的管理和业务指导,依法独立承办审计查证和咨询服务。
1991年7月10日,经县机构编制委员会迁编字[1991]14号文批准,增设基建审计股,原审计一股、审计二股、审计三股分别更名为工交审计股、商粮贸审计股、行政事业审计股。
1992年9月20日,经县政府迁政发[1992]52号文件批准,成立了迁安县工程与决算审计中心,实行企业化管理,独立核算。
1997年4月13日,经迁安迁安市劳人局批准,迁安市审计局内设机构为办公室、企业审计科、行政事业审计科、基建项目审计科。
“我们是祖国的儿女,是经济战线的坚强卫士,经济监督是我们的神圣职能,反腐促廉是我们的重任。”正如这首《审计人员之歌》所唱的,在迁安这片热土上,活跃着一群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坚持原则、忠于职守的“经济卫士”,他们以自己的一身正气,书写着现代审计人员的动人情怀。
迁安市审计局是主管迁安迁安市审计工作的迁安市政府工作部门,为正科级行政单位,组建于1983年。根据《宪法》规定,该局为双重管理机构,即行政管理以当地政府为主,业务管理以上级审计机关为主,主要职责是:组织领导全迁安市审计工作,编制全迁安市审计工作规划,确定年度工作重点,参与拟定有关审计、财经方面的政策法规,研究制定审计专业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依法对有关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进行审计监督,依法对有关人员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依法对本级各部门、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内部审计的业务进行指导和监督,对社会审计组织的审计业务质量进行监督。
屈指算来,迁安市审计局已成立26年。26年风霜雨雪,26年春华秋实。在新中国审计事业不平凡的历程里,迁安审计人披肝沥胆,锐意进取,走出了一条不懈求索的发展之路。目前,迁安市审计局已初步建立起职能健全、机制完善、工作高效、执法有力的审计监督体系,锻造出一支政治坚定、纪律严明、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审计队伍。26年来,迁安市审计局紧紧围绕迁安市委、迁安市政府各个时期的工作重点,牢牢抓住经济发展和改革稳定两条主线,不断强化审计的职能作用,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审计工作受到了迁安市委、迁安市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充分肯定,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连续三年被评为河北省审计系统先进单位。“十五”期间,迁安市审计局共审计单位1562个,查出违纪资金1.3亿元,查出有问题资金893万元,查出损失浪费资金1890万元,其中:上缴财政资金1143万元,减少财政拨款和补贴4437万元,追还被侵占挪用的资金166万元,作其他处理的资金5400万元,共罚款112万元,追回损失浪费的资金1558万元,查出重大违法案件3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6人,移送纪检监察机关8人。
迁安市审计局何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呢?
拓宽审计领域
迁安市审计局局长唐志说:“审计部门就是为老百姓看好钱袋子,国家资金流到哪,我们审计就盯到哪。”工作中,他们不断加大审计力度,拓宽审计领域。
突出迁安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和镇乡财政决算审计。牢牢把握住财政收入来源和财政支出去向两个总源头,不断促进财政收入应收尽收,财政支出不断公开、透明、合理、高效。在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方面,不仅审计迁安市财政局和地税局,而且还抽审了大量的预算执行单位,查处了财政资金使用不规范、专款拨付不及时、延压税款、应税收入不缴纳税款、税收征管不到位、超发各种补贴、部分专项经费管理不规范、部分专项费用征收不足等问题,从而更加规范了全迁安市的财政收支行为,维护了迁安迁安市的财政经济秩序。
突出基本建设工程决算审计。迁安迁安市正在建设“特色中等城迁安市”,基本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大量的财政资金投向城迁安市建设。为保证财政资金的合理高效使用,迁安市审计局进一步加大了对财政及国有投资工程项目的审计监督力度,在仅有2名基建审计人员的情况下,“十五”期间迁安市审计局就完成审计基建工程268项,这些工程原决算报价为5.8亿元,经审计核减了7100万元。审减率为12%;通过审计发现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工程变更大。大部分工程项目只做主体建筑物招投标,其他大量的附属工程如围墙、大门、地面附属等均不经招投标。在决算时做变更增项处理,使整体工程造价在宏观上难以控制,如某工程主体投标金额2099315元,而增项附属工程加上变更即达2736305元,增项变更率为130%;二是工程计划性差,随意性强。个别单位盖了拆,拆了盖,给财政资金造成很大的浪费,如某单位附属用房工程先盖后拆,造成财政资金损失229243元;三是建设单位责任意识较差,有的建设单位派驻工地的甲方代表,不按规定及时签认实调材料的价格,到审计决算需甲方出具材料价格实调表时,不是依照原始凭证,而是凭记忆签认;四是高估冒算问题仍较突出,“十五”期间,迁安市审计局就完成审计基建工程268项,这些工程决算报价的审减率就达12%,相对较高。个别项目高估冒算问题严重。如某工程送审决算价196.1688万元,经审计核减83.2887万元,审计核减率高达42%。通过开展基建工程决算审计,不仅为迁安市财政节省了大量的建设资金,也遏制了建筑行业的不正之风,净化了迁安的投资环境,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好评。
突出经济责任审计。近年来,迁安市审计局不断探索和研究新形势下经济责任审计的新方法、新路子,以充分发挥其在干部管理、监督中的作用。与有关部门一道,建立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使审计关口前移,实现了经常化、制度化,对领导干部起到了较强的警示作用,“十五”期间,共对68名正科级领导干部进行了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查处了管理不严、制度不健全、执行制度不到位、某些方面的经济指标不能如期完成等问题,对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和考核起到了参考作用,审计工作以其职能作用从某种程度上维护了迁安迁安市“政通人和、百业俱兴”的大好局面。
突出各种专项资金审计。各种专项资金不仅事关各项事业的发展,也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对此迁安市审计局每年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克服人员少、任务重等困难,高标准地对基本养老基金、失业保险金、医保资金、住房公积金、人畜饮水资金、救济救灾资金、农业开发资金、退耕还林资金等专项资金进行监督。从而确保了这些资金的专款专用、合理高效。促进了迁安迁安市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突出审计质量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迁安市审计局始终如一地把狠抓审计质量作为重中之重,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工作、高质量审计、高水平管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流班子———一流队伍———一流工作———一流管理———一流业绩的工作运行链条,每个环节都精益求精。并特别强调把揭示问题和严格规范审计行为作为提高审计质量的突破口。因为审计是经济监督部门,只有揭示问题特别是揭示出阻碍科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才能充分发挥审计在宏观方面的职能;因为审计是行政执法部门,只有规范审计行为,才能提高审计质量。对此迁安市审计局一是强化了审计程序的规范性,二是强化了揭示问题的完整性,三是强化了处理处罚的严肃性。近年来,迁安市审计局结合“审计精品工程”创建活动,严格落实各项审计质量控制规定,使审计项目多次受到省审计厅和唐山迁安市审计局的表彰。
建设审计队伍
迁安市审计局不断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打造出了一支政治坚定、纪律严明、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审计队伍。
注重廉正建设,筑牢思想防线。审计是行政执法部门,廉政问题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为进一步严肃审计廉政纪律,杜绝人情审计,防止以审计质量做交易行为的发生,重新修订和完善了3项制度:第一,严格执行审计署制定的“八不准”。除组织审计人员认真学习以外,把“八不准”条款制成屏保,装入每名审计人员的笔记本电脑。使每名审计人员能做到时刻学习,警钟长鸣;第二,实行送达审计和就地审计相结合。对绝大多数审计实行送达审计,切断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联系,对极个别不适合送达审计的实行就地审计;第三,建立审计廉政承诺和回访制度,规定每进驻一个单位之前,审计组向局长作出郑重的廉政承诺,承诺书装入审计档案,审计中和审计结束后,向被审计单位发送审计组廉政情况反馈卡,发现问题,严肃处理。在审计工作中严格实行“阳光审计”,使审计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真正做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
加强技术培训,更新审计方法。进一步创新审计技术方法和手段,加强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应用,不断提高审计信息化水平,是当今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面对被审计单位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迁安市审计局在给每名职工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的同时,认真组织职工培训,在培训中坚持做到四个落实,即:落实人员,落实时间,落实内容,落实行动。要求全体审计干部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新技术、新方法,强力推进计算机审计,实现了由账表审计向数字化审计的转变,切实提高了审计队伍素质。
迁安审计人,以豪迈的激情,谱写了一曲嘹亮的“经济卫士”之歌!
唐志感言
身正气清好亮剑
审计机关的主要职责是监督国家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所执掌的是一把维护财经法纪尊严的正义之剑。它在维护国家安全和人民根本利益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亮好这把剑,我的体会就是:
用剑之道贵在勤。扣中心抓重点,常执服务之剑。工作当中,我们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注重认真分析全迁安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重点,科学确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力求将审计重点与党委政府工作中心紧密对接,与社会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紧密对接。解民情护民利,常舞为民之剑。近年来,围绕推进以改善民生为主的和谐社会建设,我们突出加大对“涉民”资金的审计监督力度、密度和广度,切实为百姓看好钱袋子。
身正气清好亮剑。公生明,廉生威。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以及因审计监督而带来的各种诱惑,我认识到,己不正则无以正人。作为专司审计监督的政府综合经济监督部门,只有做到自身正,自身硬,才能有资格去亮剑,也才能有能力去亮好剑。
领导带头敢碰硬,审计执法有“底气”。审计执法遇到硬骨头,班子成员一定要带头坚持原则,否则将极大挫伤一线人员的积极性。这些年来,无论面对何种情况,我始终坚持这样一个原则———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一律坚持依法严肃处理。
警钟长鸣抓廉政,从政用权当然无“锈气”。几年来,我们始终保持廉政警钟长鸣,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形象化教育相结合,重点加强了对新时期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探索,坚持“警、控、防”并举,着力健全了以审计“八不准”禁令为核心,以廉政承诺和回访制度、廉政一票否决制度为补充的一整套制度体系;坚持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实现了对审计行为的立体化监督。形象化的教育就像一场场春风化雨,陶冶了审计人员的情操,促使我们不愿腐败,不想渎职;严格的制度和有效的监督又像一张张高压电网,时刻警示着我们审计人员。这自然使审计人员的从政用权行为少了些“铜锈”之气,多了些正义之举。
正是这种“亮剑精神”,促使我们当好国家和百姓的经济卫士,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审计目标。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