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迁安信息港
移动端

信息港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H5

WAP端

信息港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H5

WAP端

首页 > 资讯 > 正文

迁安市全力推进文化强市工作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1-12-31 00:39:06

阅读:2261

迁安信息港消息 近年来,迁安市把推进文化强市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点睛之笔”,充分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优势,让文化增添城市活力,凸显生活魅力,催生发展动力,促使城市文化软实力大步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如今,该市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样,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有效,特色文化品牌异彩纷呈,文化产业项目蓬勃发展……

  百般红紫斗芳菲: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让百姓的日子“唱着过”

  深秋的迁安虽然已是很凉,但每天晚饭后,迁安市人民广场却是歌声飞扬、热闹非凡,男女老少和着节拍跳起来,在人流里旋转,举手投足间,欢乐尽情释放。家住城区的张淑英老人每天吃完饭,哼着小曲儿,邀两三个邻居到广场跳交谊舞,“锻炼锻炼,吃饭香了,身体棒了,大伙聚在一块唱唱、跳跳,真好!”

  时下的迁安,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当地百姓每年都能尽享“颂祖国、唱迁安”合唱节、中秋文艺晚会、少儿舞蹈比赛、青年歌手大赛、春节皮影展演、秧歌展演等文化大餐。已连续举办了7届的“钢城之夜”群众文化展演活动更是迁安为百姓精心烹制的一道消夏“夜宴”,它既搭建了展现迁安风貌的大舞台,又培养锻炼了一大批创作、演艺人才。目前,该市“钢城之夜”展演活动已累计投入1400余万元、演出近500场次、演职人员达4万多人,吸引观众200余万人次。此外,该市每年还投入110余万元,以落实“政府买单,农民免费看电影”的惠民工程为重点,扎实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极大丰富了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

  “真是太真实、太感人了!”近日,刚看完以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史明星先进事迹为题材编排的大型评剧《山沟里的明星》的张女士激动地说。为宣传时代楷模、弘扬先进精神,迁安大力实施以评剧创作为重点的“文艺精品工程”,创作编排的《徐流口》先后获得全国评剧优秀奖、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戚继光》《仁义胡同》等多个剧目荣获中国评剧艺术节优秀剧目奖。此外,编排的皮影戏《滦水奇缘》还在国际皮影艺术展演中获了优秀剧目奖。

  接天莲叶无穷碧:覆盖城乡的文化服务体系让百姓的日子更有味

  白净的花生角,金黄的玉米棒……农家院落处处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更让农民们感到高兴的是家门口有了农家书屋,村民们不用出门就可求经问宝、休闲娱乐。“在书屋学科技知识、找致富信息”,说起眼下老百姓的业余生活,迁安市三李庄村的李大爷掰着手指头好一番数算,“如今,不论是农村的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能找到中意的好去处。”为丰富百姓生活,迁安不断完善市、镇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前已建成240个农村书屋、530多个文化广场、7个高标准乡镇文体站,去年该市被河北省评为“农村书屋建设先进单位”。

  “当天的报纸就能在这看到,30多种报纸随便看,而且还能把字放大,真方便!”走进迁安免费向市民开放的图书馆内,家住城区的张建林大爷正在电子触摸读报屏前,翻看着当天的电子版报纸。“政府不仅兴建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而且三馆全部实现‘零障碍进馆’,全部免费开放,这真是咱迁安老百姓的福气啊!”亲子阅览室内,市民李先生一边陪着三岁的儿子阅读儿童画报,一边高兴地告诉记者。

  近几年,为充分体现文化为经济建设服务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迁安不断加大公共文化事业投入,每年拨付专项文化活动资金3000万元用来加快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阅览中心等公益性设施建设,累计投资7600余万元新建了博物馆、文化馆及图书馆。今年,该市投资2600多万元完善文化馆、图书馆建设,按照国家一级馆标准配套文化艺术中心,按照国家二级馆标准配套图书阅览中心,投资1374万元建设10个镇乡综合文化站、20个镇乡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70个农村书屋工程。

  最是橙黄橘绿时:特色文化品牌的强势打造让迁安城市更靓

  “真是太真实、太形象、太生动了!”近日,到迁安博物馆参观完手工抄纸场景的天津游客张静感慨地说。这位游客随着讲解员参观了古菱齿象展厅、历史文物展厅、红色革命展厅、文化艺术展厅等其他展厅,“迁安真是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啊!”高大的古菱齿象、件件精美的展品让她赞叹不已。

  这是迁安叫响特色文化品牌、推进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的一个缩影。作为黄帝故都、夷齐故里,近年来,迁安充分挖掘和利用市内文化资源,不断加强黄帝文化、长城文化、燕山文化、造纸文化、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整合和利用,市委、市政府还专门成立了黄帝文化研究会,轩辕阁、文博苑、姓氏碑、龙山公园等一大批体现黄帝文化的特色工程即将开建,叫响了黄帝故都等一批彰显迁安文化底蕴的特色文化品牌,启动了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工作,把迁安历史文化传承与城市现代文明结合起来,不断增强迁安城市的竞争力、吸引力和文化凝聚力。

  与此同时,迁安还加强对老马识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的保护开发,目前该市入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的已有9个。此外,迁安市注重在城建中将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到公园广场、景区雕塑、古树古木保护等方面,增强公共建筑的文化性、地域性和时代性。目前,该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已创建成功,三里河生态走廊、奥体中心、黄台山公园扩建等一批体现迁安文化底蕴的标志性工程,大大扮靓了迁安、擦亮了城市名片,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和品位。

  千树万树梨花开: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为迁安经济发展增添新优势

  “民俗共聚,正粽包端阳,金盘托玉。艳妆高台扇舞,耳接欢语。乡园百里齐集地,彩旗飘,炮花如雨。竞歌喧鼓,指翻新曲,诗情重续……”在杨各庄镇首届民俗文化旅游节上,游客当场填词盛赞节日盛况。在文化丰富百姓生活的同时,近年来,迁安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业态,进一步提升了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旅游业是文化的重要承载。按照休闲、养生、度假的定位,近年来,迁安不断加大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力度,发挥生态、商务、文化等组合优势,加快旅游业与文化融合发展,全力打造了以“三山两河两馆”为骨架、以“华夏轩辕姓氏始祖文化园”项目为主的中心城市休闲观光景区,以山叶口国家地质公园等绿色生态资源为主的西部养生观光基地,以建昌古镇开发项目为龙头、长城等旅游资源为主的北部长城民俗古镇景区这三大旅游板块。目前,城市景观游、历史文化游、休闲生态游、民俗文化游四种融合旅游模式叫响迁安内外。

  此外,迁安制定了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扶植壮大文化产业群,延伸拓展文化产业链,加大扶持国家女子拳击基地等特色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加快发展出版发行和文娱演艺业,着力打造了一批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目前,该市文化经营单位数量已达346家,从业人员突破4200人,产业总资产14.54亿元,年利税1.28亿元,印刷包装业成为全市支柱产业之一,文化产业在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建设‘魅力钢城、绿色迁安’,不仅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更要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铸就文化之魂,为转型跨越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在今年9月召开的中共迁安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上,迁安再次吹响了建设文化强市,强力推进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号角。

  “天下顺治在于民富,天下和静在于民乐。”今天,一幅生机盎然的文化建设、发展图卷正在迁安展开。明天,我们相信,展现在世人面前的迁安将是一幅政通人和、充满文化元素的盛世画卷。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