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安野鸡坨镇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方案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1-12-31 00:38:39
阅读:3177迁安信息港消息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城镇改革,加快城乡一体化,不断提升城镇化进程,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三批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结合野鸡坨镇实际,特制订如下发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
一、 重要意义及现实基础
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加速推进的历史阶段,深化小城镇改革发展,既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小城镇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积极推进小城镇的改革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小城镇发展空间,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有利于促进资源要素集聚,缩小城乡差别;有利于推进体制改革创新,推动试点镇率先发展、科学发展。
野鸡坨镇进行小城镇改革发展,有着较好的发展实力和潜力。一是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镇地区生产总值到2010年达17.5亿元,全部财政收入由2005年的4200万元提高到2010年的8957万元。二是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层次,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逐步向集约型转变。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2.4:49.3:38.3调整为2010年的5.8:52.6:42.1。三是项目建设和开放迈上新台阶,几年来实施了一批富民立镇的好项目。四是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五是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二、 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的精神,以“魅力钢城、绿色迁安”,“四五”转型攻坚计划为总揽,以建设现代化小城市为目标,以转型提升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入实施“高铁带动、镇园一体、富民优先、绿色发展”四大主体战略,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努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原则。始终坚持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全力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同时不断更新发展理念、提升发展内涵,更加强调科学发展、集约发展,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使我镇经济社会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增强。
二是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城乡等值化,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村现代化互动互促,经济与社会协调同步,经济与生态一体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小城市。
三是坚持转型提升、创新发展的原则。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经济、城镇、社会、文化全面转型,提升经济发展的内在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四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发展的原则。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加快的国际环境,调整优化不适宜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把推进民营经济新飞跃和更好利用外资结合起来,把“引进来”、“走出去”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增强区域竞争能力,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五是坚持以人为本、共享发展的原则。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健全民主法制,不断改善民生,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 总体目标
野鸡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一率先、五更加”。即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经济发展更加高效、社会进步更加全面、城镇特色更加鲜明、居民生活更加宽裕、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建成迁安现代化城市的展示区和现代化小城市。
——经济发展更加高效。新型工业化道路卓见成效,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实现协调发展,基本形成与我市发展相适应和符合镇域发展定位的新型产业格局。力争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7%以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52:45;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以上;全部财政收入达到2.3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以上;五年累计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比“十一五”期间高31.6亿元。
——社会进步更加全面。建立比较完善的区域教育、文化、卫生、社保等社会事业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稳定在10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城镇特色更加鲜明。以迁安现代城市展示区为核心的特色彰显,现代化小城市建设加快。到2015年,镇区及展示区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基本形成内外联结、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居民生活更加宽裕。居民收入显著增长,人居环境更加优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到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000元,年均增长10%以上。
——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境内企业均实现达标排放,镇域绿化大幅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更加适宜人居。
展望到2020年,一座现代化新兴城市已拔地而起,全镇地区生产总值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全面建成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经济社会生态和谐进步,现代化水平较高的新兴城市。到2020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亿元,比2010年翻两番多;全部财政收入达到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000元。
四、主要措施
(一)建设高水平高铁城市展示区,拓展丰富发展内涵
(1)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一是规划建设滦河新型社区。以津秦高铁滦河站为核心,建设中心区,包括野鸡坨、仓库营、邵家营、小杨官营村4个村组建而成,预计人口规模可达10000余人,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金融服务业、总部经济、文化会展、商业休闲等现代服务业,建成迁安对外的物流及交通枢纽、迁安城市未来标志区、迁安经济社会发展展示区、企业办公区、城市对外服务集中区、综合性中心商业区。二是规划建设龙山新型社区。以龙山公园和滦河景观为依托,由原爪村乡所辖的爪村、丁庄子、李家裕、卜官营、宋庄、张都庄、新军营、大杨官营等8个村组建而成,预计人口规模将达到15000余人,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龙山展示片区,建成集旅游观光、休闲健身、生活居住等为一体的,配套设施完善的大型住宅生活区。三是规划建设岚山社区。由原东周庄乡所辖的岚山高庄、武各庄、山港、东周庄、西周庄、朱庄子、安山口等7个村组建而成,预计人口规模将达到10000余人,深入挖掘岚峰叠翠等旅游景观,加强旅游景观开发,配套相关基础设施,加快村庄合并,建成集旅游观光、生活居住、物流配送为一体的居住生活区。四是将大山东庄、小山东庄合并为山东庄新村,预计人口规模为1500人(其余人员引导到龙山社区),建设成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特色农业等于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
(2)突出城镇特色景观。按照建设山水旅游城镇的定位,加强山水特色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加快建设“一轴一带一区”的城镇景观建设。一是积极为燕山大路南延建设搞好服务,把燕山大路和平青大公路建设成纵贯南北的中心轴。统筹燕山大路和平青大公路两侧项目建设,坚决拆除违章建筑,高标准建设绿化景观和城市展示景观。在镇域燕山大路北端建设大气的龙山社区,在南端建设高标准的滦河社区,中间建设整齐漂亮的生态绿道。二是借助滦河景观为特色的空间结构,配合全市滦河特色景观开发建设,搞好区域外滦河的综合治理,协助做好4号橡胶坝修筑开发和滦河南岸植树绿化,彰显城市特色。进一步挖掘和宣扬龙山“真龙化山、蚁穴知泉、老马识途”等典故和传说,积极搞好旅游景观开发,严禁各类矿山资源开采,按照“高山远山松柏山,近山低山花果山”的思路,搞好龙山岚山绿化,合理开发,保护山体植被,建成城市发展的“固碳氧吧”。三是充分吸收借鉴北京发展“沟域经济”的先进经验,充分发掘岚山地区的岚峰叠翠等自然景观、岚山古洞等历史典故和岚山东麓老牛圈惨案等红色遗迹,对山、水、田、林和产业发展进行整体科学规划,建设绿色生态游、休闲采摘游、运动健身游、自然景观游和红色旅游于一体的旅游区。
(3)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以加快农民居住向新型社区集中为重点,全面落实惠农强农各项政策,配套基础设施,完善社区服务,提高农民的居住和生活质量,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城乡等值化步伐。一是深化农村改革。在稳定并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的基础上,根据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加快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重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加大经济薄弱村帮扶力度,创新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积极推进以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农村承包土地股份合作制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为重点的改革,提高“三农”的组织化程度。完善农村征地制度,健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探索农业保险机制,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二是改善农村环。以“三区一庄”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六个一”建设模式,改善居住条件。不断完善社区(农村)路网、给排水、供暖、垃圾无害化处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大力开展以保洁、拆违、治乱、整新、增亮、添绿为主要内容的环境容貌整治工作,完善农村环境卫生设施,改善农村环境面貌。三是完善公共服务。按照建设新型社区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调整优化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加快形成城乡联网、设施共享、服务功能一体化的格局,使更多的农民共享现代文明成果。积极落实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各项惠农政策,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构建两柱四辅新型产业体系,提升发展承载能力
(1)培育两大支柱产业。一是做强商贸物流业。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枢纽优势,以建设高铁展示区为契机,把商贸物流业作为镇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产业,强力加以培育。在高铁滦河站附近,规划建设以住宿餐饮、商贸流通、文化会展、总部经济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中心。依托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大力发展客运物流、钢铁物流、信息金融服务等现代物流业,建设集商流、物流、人流于一体的大型商贸重镇。积极谋划实施投资3.5亿元的龙泰工贸物流项目,引导龙泰工贸利用外矿购销的传统优势,在澳大利亚、南非、巴西及东南亚等国外建立的经营网点,拓展外贸经营业务。进一步加强镇域运输企业和运输车辆管理,运用现代物流理念,适时组建集运输、仓储、装卸、危险品专业运输、货运代理、停车、住宿、信息服务等多功能型于一体的货运物流基地,加快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变。二是做优精品钢铁业。按照全市统一规划和布局,以燕山钢铁公司建设为抓手,积极搞好钢铁链条延伸,大力发展冷轧硅钢、彩涂板等钢材产品,延伸钢铁产业链条,提高产品档次,为建设国家级精品钢铁基地奠定坚实基础。重点抓好投资50亿元的燕山钢铁公司1780板材及配套项目,打造精品钢铁示范企业;加快推进投资5亿元的迁安南辰龙泰钢铁有限公司70万吨冷轧硅钢项目建设,建设1条五连轧生产线和1条年产15万吨镀铝锌生产线,积极延伸钢铁产业链条,提升钢铁产业附加值;积极运作,主动工作,谋划实施投资15亿元的螺纹钢项目,促进钢坯向轧材转化。
(2)建设四大辅助产业。一是培育高技术产业。以光伏产业和新材料为突破口,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进投资8000万元的唐山晒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电池板项目二期工程建设,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提升档次。依托唐山晒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优势,积极谋划发展太阳能路灯、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热水器等相关产业,把野鸡坨镇建成迁安光伏产业发展的先导区。抓好投资2800万元的北京五洲泡沫有限公司迁安分公司新型塑料材料项目建设,力争在非金属新型材料上取得突破,打造知名品牌,扩大市场占有率。二是壮大生态旅游业。充分挖掘龙山公园、滦河、岚山等生态旅游景观潜力,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把旅游业建成一业带多业的新兴产业。重点是结合城镇建设,抓好燕山大路景观轴、龙山公园景区开发、滦河生态综合利用、岚山旅游景区开发等工程建设,建设市民休闲、娱乐、健身的重点旅游地。同时加大旅游宣传,扩大景观影响力,积极吸引外地游客旅游参观。三是发展新型建材业。依托油井水泥企业,充分发挥岚塔牌水泥的品牌优势,鼓励油井水泥整合迁安市内其它水泥企业,建设大型水泥生产集团,积极发展高标号水泥、特种水泥等新产品。以水泥为原料,大力发展预制混凝土、水泥预制件等水泥制品,延伸水泥产业链条。利用迁安市域内钢铁水渣丰富的优势,加快巍巍蓝山建材有限公司矿渣磨细粉项目建设,把巍巍蓝山公司发展成为资源循环利用的新型环保产业。四是巩固现代农业。加快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工作,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思路,以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重点,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业发展模式,培育肉蛋鸡、肉奶牛、生猪的产业链经济,科学引导,扩大规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重点抓好福鑫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建设和顺园千头奶牛养殖场建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稳步推进龙山、岚山万亩优质核桃基地建设,在镇域内形成核桃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加强核桃加工、生猪屠宰贩运、牧草加工、花卉培育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真正发挥其优惠会员、抵御风险、保驾护航的作用。推进现代农业与旅游休闲产业的有机结合,鼓励发展现代休闲农业。
(三)打造绿色环保新型产业园区,增强持续发展后力
(1)坚持镇园一体化。把野鸡坨镇工业园区作为城镇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产业功能分区,按照“绿色园区、产业新城、生态环保”的发展定位,按照建设城镇的要求,将园区定位于无污染的高新技术园区,做好园区整体规划,合理划分功能分区,优化项目摆布,扩大园区规模,打造“城在园中建,园区托新城”的新型园区发展模式。积极吸引项目入园区、基础设施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园区转型,利用园区的发展壮大,促进新型小城市的迅速崛起。力争到“十二五”末,园区开发面积达到2000亩以上,全域城镇化水平达到40%以上。
(2)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按照建设城镇的要求,高标准启动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使园区基础设施适应城镇发展的需求。加快区内道路建设,拉开园区框架,扩大园区规模,已将现有园区东西主路向西打通800米,对老平青大线进行改造拓宽,作为园区的南北中轴进行延伸拓展,建设畅通的城镇式园区道路体系。进一步加强园区内给排水体系建设,谋划实施城镇生活、工业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中水回用设施,实现污染物集中处置。按照城镇的标准,建设供热、供水、供燃气、供电、互联网、通讯等各类管网,配套相应生活服务、科研服务等相关配套设施,尽快使园区达到“七通一平”,增强对项目和外资的吸引力。
(3)突出园区生态特色。按照“高端、集约、规模、可持续”的原则,突出园区生态特色,大力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低碳环保、高效节能的高新技术产业。严把园区入口关,严禁高污染项目入驻园区,实现由招商引项目向突出特色选项目转型。加强园区内环保治理,依法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科技含量低、投资强度小、附加值低的企业进行 “关、停、并、转”,做到企业能耗最低、污染物达标排放或零排放,发展低碳经济。强化企业环境意识,鼓励企业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强制推行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认证,确保入区企业全部实现清洁生产,实现企业生产绿色化。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模式,积极推进大成彩钢、冀东草业和北京五洲泡沫有限公司迁安分公司、唐山晒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和海鑫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的整合重组,扩大企业发展规模,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生态发展水平。
(四)实施一二五增收和富民工程,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坚持实施富民优先战略,把富民作为各项工作根本落脚点,加快实施一二五增收和富民工程,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力争到“十二五”末,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000元以上。
(1)发展一大民营经济。把自主创业作为富民的根本,积极搞好农民创业培训,为农民提供创业信息,鼓励全镇居民勤劳致富、创业致富。积极扶持和推进龙泰工贸等民营企业发展,不断扩大民营经济发展规模。认真落实国家、省、唐山市和我市关于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有关规定,完善各项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降低准入门槛和投资成本,切实解决好中小企业融资难、用地难的矛盾。
(2)推进实施两有工程。一是实施人人有技能工程。认真落实和实施农民工免费培训工程,鼓励农民工参加各类技能培训,让所有有劳动能力的都有一技之长,建立“培训-认证-就业”相衔接的机制,提高创业和就业技能,靠创业和就业增加收入。力争到“十二五”末,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30%以上。二是实施户户有工作工程。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开放公益性就业岗位,扩大就业规模,努力增加就业人数。积极搞好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劳务输出,靠工资性收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强就业人员劳动执法力度,逐步提高就业人员工资水平。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全镇居民户均1人从事非农产业。
(3)完善五项保障体系。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重点,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保障水平和生活质量。一是按照全市的有关政策,严格执行住房拆迁补偿和征地补偿的规定和标准,确保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对所有失地农民全部纳入失地农民保险范围,确保农民失地不失收。二是落实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按照国家、省、唐山市和我市的有关规定,积极引导农民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扩大保险覆盖率,力争到“十二五”末,所有应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人都参加养老保险。三是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扩大力度,足额报销医疗费用,不断扩大参合率,力争到规划期末,农民参合率达到100%,确保农民病有所医,彻底杜绝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发生。四是认真做好农村低保工作。按照上级有关规定,认真落实有关农村低保、城镇低保的相关政策,不断提高供养标准。扎实做好农村五保工作,确保老有所养。五是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以保障基本生活为原则,积极开展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等各类救助活动。鼓励社会互助和对各种公益事业的赞助,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
(五)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1)促进教育全面发展。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成果,调整优化教育资源,全面提高农村办学条件。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和管理队伍,提高教育质量。严格落实免费十二年义务教育,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大力开展爱心助学活动,帮助农村贫困学生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确保不出现因贫辍学的现象。
(2)完善医疗卫生体系。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加强乡村卫生院建设,切实提高医疗卫生整体服务水平,满足农民日常医疗、保健和农村防疫灭病的需要,改善农民群众的就医条件。认真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大病医疗救助制度,配合搞好医疗体制改革,注重维护群众利益,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医疗服务队伍、卫生监督队伍建设,积极争创先进卫生城镇。
(3)发展文化体育事业。进一步加强镇文化馆建设,推进农村书屋建设。以村文化广场为基础,大力推广邵家营文艺活动模式,不断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大力弘扬先进文化,改革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传统陋习。积极推进有线电视入村入户和有线电视数字化进程,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大力发展体育事业,不断完善农村体育设施,推广爪村体育活动模式,努力构建全民健身体系。积极发展竞技体育,提高竞技水平。
(4)不断加强人口管理。加强对人口布局的合理引导,引导农民入社区、入城镇集中。认真宣传贯彻《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发展老年人、残疾人事业。普及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大维权力度。
(5)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农村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作用,为加快发展凝聚更为广泛的社会力量。坚持依法治镇,广泛开展民主法制宣传,提高政府依法管理社会的能力和全民法律素质。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基层民主,依法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促进基层依法治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加强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大力开展反腐败斗争,在体制、制度、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强化监督约束机制,提高廉政建设的整体功能。
( 6)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大力宣传和弘扬先进人文精神,树立新时代社会主义新风尚。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对先进典型的宣传。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强化理想信念和道德教育,广泛深入推进现代农民教育,全面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市民综合素质。积极推进“诚信野鸡坨”建设,以开展各类社会信用活动为基础,以建立信用制度为核心,以培育信用服务行业为重点,进一步发挥政府的带动作用,逐步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
(7)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以深化“平安野鸡坨”创建为主线,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协调,各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社会治安的工作新机制。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提高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及时合理地处理好群众反映的问题,积极预防、依法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巩固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衔接制度,形成整体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调解”格局。以村(居)民民主自治为基础,大力开展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倡导人与人和谐相处,增强社会和谐基础。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实施步骤
按照“规划先行、分布实施,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思路和“一年起步、三年见效、五年建成”的目标,小城镇改革发展主要分三个阶段有序进行。
(1)启动规划阶段(2011年-2012年)。一是2012年上半年以前要完成近阶段建设用地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二是谋划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项目,科学制定年度投资及建设计划;三是先行启动“三社区+一村庄”建设中的龙山社区建设,为农户向社区集中提供先行先试的经验。
(2)实施深化阶段(2012年-2014年)。到2014年底一是完成园区升级扩容,提高产业承载力。小城镇产业结构调整有序进行,特色产业优势凸显成效,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高;二是基本建立试点小城镇框架,框架内主要交通道路、排水和绿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三是进一步创新试点小城镇建设体制机制,日渐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缩短城乡差距,农村人口自愿、稳步、有序向镇区聚集。
(3)发展提高阶段(2014年-2015年)以小城镇建设为载体推进社会经济结构转变,消除阻碍城镇化进程的体制性、政策性障碍,打破城乡分割体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着力推进“六项提升”,即支柱产业提升、就业致富工程提升、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升、文化设施建设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民主制度建设提升。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相关推荐
迁安水蜜桃支书爆火!网友:这波操作必须支持!
已经有人被骗!迁安市民相互提醒!
广告推送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