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安市北营村老党员刘向花情系荒山野枣树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1-12-31 00:38:10
阅读:1934迁安信息港消息 迁安市木厂口镇北营村四面环山,这里的荒山只见石头不见土,光长野枣不长粮。“怎样才能变废为宝,带领大家增收?”该村老党员刘向花在自己家的责任田和承包的荒山上开始了实验———野酸枣嫁接大棱枣,用汗水见证了一名党员要为群众当带头人的誓言。
把一文不值的野酸枣变成甜脆可口的大棱枣,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每棵树要想长得壮,必须有肥沃的土壤,可是刘向花家的山坡地到处都是石头,疏松树下的土壤时,一镐下去火花四溅,一点土都没有。刘向花只好和老伴儿先将石头凿开,然后再铲,铲出的大深坑还得运土填实。这样的凿、铲、运、填,一直干了两个秋冬,100多天,才为一棵棵野枣树垫好了肥沃的土壤。枣树有了肥沃的土壤,刘向花开始了嫁接枣树的尝试,结果却一棵也没活。她痛定思痛,开始了求学之路。先是在书店买来4本大枣种植的书,有空就抱着读。然后又向迁安市林业局的林果专家请教,学会了先进的嫁接技术。每一棵野枣树在嫁接的过程中都要经过清棵留苗、嫁接套袋、掰芽儿、放风松袋、摘袋等几个步骤。这个过程看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离地只有20厘米的接口,让刘向花站不得、坐不得、也蹲不得,只能跪着。2万多棵树,每棵树至少跪5次,这个耳顺之年的老人就要至少跪10万多次,而且树下到处都是小刺和石头,刘向花的膝盖常常是被刺扎着、石头硌着,又疼又肿。但令她欣慰的是,枣树的成活率和坐果率一下子提高了。之后,刘向花不惜花高成本购买了绿色无公害药液,还请专家调配了优良的营养液,为枣树的茁壮成长保驾。这样一来,虽然投入的费用多了,但她家的大枣口感好、颜色亮,不久就在市场上闯出了自己的名号。如今,她的枣园占地面积近百亩,拥有枣树2万多棵,年产量2万余斤,年纯收入达6万余元。
“我是我们村建国后第一个入党的人,我要时刻起带头作用。”自从刘向花的枣园有了起色后,许多村民慕名而来,向她请教野枣嫁接技术,她总是热心地将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把自家剪好的接穗免费送给乡亲们,还手把手地教乡亲们嫁接技术和枣园管理技术。村民刘成才就是在刘向花的帮助下,一年之内嫁接枣树1000多棵,少走了不少弯路,年收入达到万元。在她的带动下,附近的乡亲已有近百户加入了种枣行列,成规模的就有10多户,全村发展枣树种植达700余亩。当年一文不值的野枣树成了大伙儿致富的“摇钱树”,昔日荆棘丛生的荒山坡成了乡亲们收获幸福的“聚宝盆”。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相关推荐
迁安水蜜桃支书爆火!网友:这波操作必须支持!
已经有人被骗!迁安市民相互提醒!
广告推送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