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迁安信息港
移动端

信息港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H5

WAP端

信息港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H5

WAP端

首页 > 资讯 > 正文

迁安物质文化遗产大盘点!第六个你肯定不知道!

原创 · 编辑: 2021-05-03 13:17:04

阅读:53337

滔滔滦水,巍巍燕山。迁安历史渊源流长。远古时期,滦河流域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适宜轩辕黄帝及其部落的繁衍生息,开启了迁安古人类文明的起源大门。早在4.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迁安境内就有人类生活,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之一。滦河流域富饶的土地、丰富的资源,养育了一代又一代迁安儿女。因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迁安有着众多物质文化遗产,今天,小编就带你走进历史足迹下的迁安。

长城

01

 

长城作为世界十大奇迹之一,从迁安经过。它东起徐流口,西至红峪口,全长44.9公里,有敌楼160座。其中还有一段大理石长城,堪称长城绝景。十九世纪初叶,孛儿只斤氏入主中原以后,历经明清,迁安始终作为捍卫京师战略要地。在我国古代战争史上起到了积极的防御作用。

主要关口:冷口、白羊峪口。随城而建的城堡10个:徐流口、徐流营、东堡子、建昌营、石门子,白稻子、小关、兴开岭、五重安。

爪村遗址

02

 

爪村遗址位于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城南的爪村,坐落在该村西南部的冷大公路两侧,东南依龙山,西南有低山环绕,为一小型盆地,分布面积约54万平方米。1958年,当地百姓挖黑泥时,发现了许多完整的动物化石。

1973年至1986年,中科院和河北省文物部门、唐山市文物部门对此遗址进行了多次挖掘,获得大量哺乳动物化石以及人工打制的石制品和骨制品。其中哺乳动物化石包括披毛犀、野猪、赤鹿、转角羊、原始牛、纳马象等动物化石;人工打制石制品包括砍砸器、刮削器、石核、石片等。骨制品包括骨针,骨锥、骨片等。依铀系法研究,学者们将爪村遗址的地质时代定为晚更新世后期,文化时代属旧石器时代晚期,已进入新人阶段,距今约4.2万年。

1989年专家们对爪村遗址再次进行发掘时,出土了当时全国仅有的第三套人类最早的缝纫工具骨针和骨锥,骨针长7.6厘米,骨锥长15.8厘米。经专家们认定,这两件精美的骨针、骨锥在全国旧石器时代是极其罕见的,骨针针尖部位削制而成,呈梯形状;骨锥上部用石器刮削出锐利的尖,柄上一面有平行刻花纹装饰,堪称中国发现旧石器时代骨制品的杰作,被考古界公认为“中华第一锥”。它们的出土证明了四万多年前人类已经在这里生活。

1982年,爪村遗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爪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军山遗址

03

 

万军山遗址位于河北省迁安市杨各庄镇万军村北50米处的万军山上,西距市区17公里。

山为梯田状,山顶为平台,青龙河、冷口沙河在山脚下交汇,两河由东、北两面环抱万军山,山上土质疏松,呈褐色沙土。万军山遗址出土文物有盆、红顶钵、陶鬲等陶器,还出土了大量石器。

1992年,万军山遗址被迁安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唐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家坡旧石器时代遗址

04

 

杨家坡遗址为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河北省迁安市彭店子乡杨家坡村北山,1986年发现。

在杨家坡遗址地表及灰沟内采集的遗物有石器、陶器两种。石器,共78件,可分为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磨制石器一般制作精细,通体磨光,器型规整。主要有石铲、石斧、砍砸器、磨棒、石球、网坠等。从杨家坡遗址的陶器器形和纹饰看,皆与辽东半岛的小珠山遗址接近。因此,杨家坡遗址的年代应与辽西的兴隆洼文化相似,约6000-7000千年左右。

1991年7月31日在我市彭店子乡杨家坡村建小学教学楼时出土的一具完整的古象化石。这是一头生活在1万2千年前的雄性古菱齿象,按照地质年代划分属于更新世晚期,年龄大约在15—20岁之间。

目前全国只出土了两具相对完整的古菱齿象化石,另外一具是在台湾省台中市,二者遥相呼应。我们迁安出土的这具古菱齿象化石是目前国内已发现的体型最大、保存最好的古菱齿象化石,同时它也是全亚洲地区保存最好的古象化石之一。

张富庄摩崖石造像

05

 

五里山位于迁安市区滦河西岸上,河水环其北侧向南流去,山势突兀挺拔,葱林环抱,自然风光绚丽迷人,是古迁安八景之一。摩崖石造像位于五里山东坡巨石之上。这块巨石共錾刻了67座石佛,中间一座最大,高330厘米,脸宽90厘米,胸宽174厘米,肩宽200厘米,体雄壮,面方圆,鼻梁直挺,大耳垂肩,环眼薄唇,眉蕴豪光,表情庄重威严。

大石佛像两端,雕刻着形态各异的小石佛,左侧28个,右侧32个,分行平行排列,大者高35厘米,小者不足25厘米。

这些小石佛像结跏坐于莲花座之上,有的双手合十,有的双手呈八字形,均作高肉髻,身披袈裟,形象逼真奇特,手法近似浅浮雕或高浮雕,雕工精细,时代特色明,是研究古代宗教艺术与宗教史之重要实物资料。根据河北省古佛像研究专家断定,此石佛造像的造型和雕造手法应属北魏时代。

1989年6月被唐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10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小山东庄西周墓葬群

06

 

小山东庄西周墓群位于迁安城东南约10公里龙山东侧滦河西岸的山脚下。1983年11月,当地村民在修筑通往大山东庄的公路时发现,出土地点为滦河西岸第一台地,除部分器物已毁坏、散失外,其余大部分出土器物已收集并藏于博物馆。计有铜鼎三件,簋1件,戈两件,斧4件,铜扣124个;金臂钏2件,金耳环1件;陶罐8件,陶鬲4件;松石耳坠1件,松石35颗。

铜鼎有铭文为“乍尊彝”,腹饰兽面纹。铜簋有铭文为“(侯)(爵)乍宝(尊)彝”腹饰兽面纹。陶器基本为夹砂褐陶或夹砂灰褐陶,夹砂红褐陶较少。关于这一墓葬的相对年代,从铜器的器形、花纹及铭文等各方面观察,都呈现出殷的风格和西周前期的特征,从中原地区已出土的同类器物中均可找到相同或相似之处。

上炉辽墓

07

 

上炉辽墓位于迁安市沙河驿镇上炉村西北皇姑峪,上炉辽墓发现三座古墓。

1964年在上炉村娘娘岗南坡发现一墓。有墓志记载曰:辽韩相墓。出土的器物有铁马蹬、托盏、注子、鸡冠壶、盘、碗等十一件,还有两个红色沙岩石棺。

1977年发现第二座墓,墓为正六边形,仿木结构单室砖墓,每边长1.8米,高3.40米,转角上部砌出砖斗拱,均为单抄四铺作,檐枋以上层层内收成碹顶。墓门朝南,外连墓道。随葬品都置于棺床以南,有瓷器、铁器、铜器等24件。瓷器有鸡冠壶、凤首长颈瓶注子、瓷盒、瓷碟、瓷碗等,这些瓷器胎骨洁白、瓷质坚密精细,特别是方碟和注子,釉质光洁晶莹。铁器有烛台、门锁、马蹬等。铜器有铜镜、钵及唐宋铜钱数枚,此外还有石墓志一盒。

1992年群众挖白薯时又发现一砖室墓,破坏严重。县文保所迅速作了清理工作,出土了盘、碗等残瓷器,还有一件残铁马镫。此地出现的三座古墓,根据出土文物及残缺不全的碑文,被认为是辽国高层官吏韩氏家族的茔地。

上炉辽墓2001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马哨小山子商代遗址

08

 

该遗址位于迁安五道沟乡马哨村东南500米处的沙丘上,东邻青龙河,遗址面积约22800平方米,文化层厚1-2米。

1992年10月,迁安县夏官营镇马哨村农民钱军、李贵在村南小山子商代遗址西侧取土时,于地下0.5米处发现铜鼎、铜簋各1件,交献于文物管理所。之后唐山市文物管理处与迁安文物管理所联合对此地进行了理清,出土了陶鬲、敛口罐。鬲为夹砂褐陶,方唇,侈口,袋足。通体绳纹;敛口罐为夹砂灰褐陶,折肩,斜直腹,平底。

该遗址从出土的两件铜器的形制和纹饰上看,与中原地区商代时期的同类器十分接近,应属商代晚期遗址。出土的铜器被河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定为二级文物。小山子遗址出土了重要的铜器,铭文有“箕”“卜”两字。其地点正是孤竹国都城附近,为研究孤竹国与箕子家族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1986年被迁安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封山寺夏朝遗址

09

 

遗址文化层堆积可分为上、下两层,下层堆积厚,土质较软,成灰褐色,包涵遗物丰富,文化层厚1至2.5米。在台地四周断崖上暴露多处灰坑,地表有较多陶器残片和少量石器。石器有石刀、石斧、石镰等;陶器中的鬲有筒形鬲、花边鬲。鬲足有尖足和柱足。另有尊、罐、盂、盆、纺轮及陶雕塑动物等。陶质以夹砂褐陶居多,其次为夹砂灰陶、磨光灰陶等,纹饰有细绳纹,附加堆纹、刻画方格纹等。

封山寺遗址的年代应在夏朝晚期、商代早期时期。这处遗址为深入考察研究该地区夏、商时期的文化特点、历史状况及人类活动情况,都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

1992年12月5日被迁安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被河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新庄新石器时期遗址

10

 

安新庄遗址位于东经118.8°北纬41°,滦河东岸的第三级台地上,面积11万6千平方米,平米。布局为东西长、南北短的长方形。

1976年春发现近百件新石器时代的遗物,陶器相当完整,大批的陶钵摞在一起有的被压碎。个别的陶罐还装有植物果核,还盛有动物骨骸。

1978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进行了小面积的试掘,揭露面积100平米,出土大量陶片,并发现有居住址和灰坑遗迹,遗物有石器:刀、斧、锛、凿、网坠、石叶、石核等。从遗物的文化特征看,其文化性质兼有我国中原文化和北方红山文化两大体系且有自己的独特的风格,在冀东一带发现彩陶、黑陶与细石器共存上述首次。

1998年8期《考古》发表文启明先生《安新庄遗址再认识》将遗址的器物和红山文化、下潘汪二类、西寨二期、上宅遗址的器物特点作了比较,将安新庄遗址分为甲类和乙类,安新庄甲类遗存的年代在距今6200—5800年之间。安新庄乙类遗存年代在距今5865—5400年之间。

1982年7月23日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于家村汉墓

11

 

于家村汉墓遗址,距今2000年,出土了完整的抄纸陶俑和灯盏,是迁安传统造纸文化起源的证据。

1991年12月,在修筑经于家村至龙山的公路时,因推土机取土而将一座大型砖室穹隆顶汉墓破坏。当迁安县文物保护管理所人员赶赴现场时,整个墓葬上部破坏殆尽。尽管如此,仍清理出可修复的器物近百件。在清理遗物时我们发现了一件高浮雕画像模型。于家村汉墓出土的陶模型浮雕画像,形象地再现了捣碓的情景,这组模型反映了我国早期造纸场面。

这些咱们迁安的物质文化遗产

港粉儿们都知道吗?

五一春光正好,快和家人一起

走近历史

品味迁安悠久的文化吧!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1条评论

评论
  • 潇洒人生2021-05-08 20:30:54

    白道子,你的名字写错了,建昌营镇白道子村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