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载无怨无悔——记迁安沙河驿镇管庄子村党支部书记鲁福来
迁安信息港通讯员获悉:迁安市沙河驿镇西北部,岳野山南麓有一个满目葱翠的村庄———管庄子村,这里乡风淳朴、生活富裕、环境优美、文明和谐,到处充满生机和活力,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一切都缘自他们有一个好带头人———党支部书记鲁福来。
到2010年,鲁福来在管庄子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已经整整度过了17个春秋。17年岁月、17年征程,怀着对“强村富民”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鲁福来带领管庄子村完成了一个又一个跨越:全村所有街道硬化、亮化、绿化“三化率”均达到100%。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的3540元增长到2009年的10023元,9年间增长了3倍,全村适龄劳动力就业率实现100%,农民工资性收入占全部总收入的95%以上。探索出“村企共建、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示范村创建之路。管庄子村党支部多次被迁安市委授予“红旗农村党支部”、“优秀农村党支部”等称号,鲁福来本人也连续被迁安市委授予“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先进生产(工作)者”等称号。
组织建设是保证
“成就,离不开艰苦奋斗的历程,今天的成功是往日心血和付出的升华。”1979年,时年21岁的鲁福来走入了人们的视线,也就是从那时起,深受困顿生活煎熬的鲁福来暗下决心,一定要带领群众过上富裕幸福的好日子。15年后的1993年,经投票选举,鲁福来全票当选为管庄子村党支部书记,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党支部书记。面对党员、群众充满渴望和期待的目光,鲁福来激动地说:“我这个书记是大伙选的,如果我不能带领大家增收,不能让管庄子村变个样,这个书记你们随时可以收回去。”就是为了这句承诺、为了群众的殷殷期待,在党支部书记岗位上,鲁福来一干就是17年,无怨无悔。
20多年的村干部生涯,鲁福来深深体会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道理,什么是农村工作的基础?那就是组织建设,抓住组织建设这个牛鼻子,一切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履职党支部书记伊始,他从整顿班子状态入手,围绕“改进作风树形象、增强服务促发展”的目标,积极开展两委干部“塑形象”工程,巩固党支部的群众基础,树立党组织的威信;坚持两委干部24小时值班制度,保证村民有事时村干部能够第一时间到场。2006年,他又率先落实村干部作息时间机关化管理,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这一做法得到了镇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全镇推广。工作中,鲁福来认真落实“四权一体”工作机制,坚持民主管理、科学决策,不搞“一言堂”;为了加强交流、沟通思想,增强理解信任,鲁福来坚持落实两委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并带头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在他的带领下,管庄子村两委班子人心齐、干劲足,为群众排忧解难成为全体干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干事、为民的两委班子得到了群众的信赖和认可。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农村党支部书记,鲁福来深知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他经常把党组织比成树,把党员比成根,他说只有健康发达的“根”,党组织这棵“树”才能枝繁叶茂,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围绕增强党员的理论水平,他坚持党日活动,构建了党员思想充电的“平台”;围绕调动党员责任心,他组织了“党员志愿服务队”,把党员责任区建成了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舞台”。从2007年开始,鲁福来又在党员队伍中开展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党员承诺活动,有效地将党员纳入到村务管理工作当中来。2007年以来,全村党员承诺的400多件事,完成率达到100%,群众满意率100%。
经济发展是根本
“没有经济的发展,群众就过不上富裕幸福的日子,就是村干部的失职。”这是鲁福来经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工作动力的源泉。正是这一朴实想法,催动着鲁福来带领管庄子村群众打开了富裕之门。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大多数人还津津乐道于土地上的收获时,鲁福来已经开始了管庄子村的创业之旅。他充分利用丰富的荒山资源,依托当时的宏达建材有限公司,建起了全镇首家以生产建筑石砟为主的村办企业。在他的带动下,第二家、第三家石砟厂相继建立,鼎盛时期全村石砟厂发展到12家,群众最早挣上了当时令人羡慕的工资。在鲁福来的带领下,管庄子人赚取了创业发展的“第一桶金”,享受着企业发展带来的幸福。“发展永无止境”,鲁福来没有局限于初尝收获的喜悦,而是细心谋划着更大的发展。200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鲁福来得知荣茂集团想在沙河驿镇投资建设钢铁企业,而且有几个村都在摩拳擦掌地争取这个大项目。他敏锐地意识到管庄子村发展的机会来了。激动和不安使他彻夜未眠,第二天一大早,他急急忙忙来到镇里,敲开了还未起床的镇领导的门,详细阐述了企业落户管庄子村在用地、群众基础等方面的优势。最后,他拍着胸脯保证:把项目交给我吧,一定不会辜负领导重托。接下来的日子,鲁福来带领两委一班人开始了紧张工作。白天,他深入到现场丈量土地;晚上,深入各家各户做工作,反复宣传企业发展的好处。还要随时召开两委会研究部署下步工作。一些群众出于方方面面的考虑反对出让土地,各种压力和困难纷至沓来。面对困难,鲁福来没有动摇,他每次都耐心地给群众解释。一次党员村民代表会上,他语重心长地说,“群众有疑虑在所难免,我们可以解释,但是支持企业发展的路子不能改,既然企业已经落户我村,我们就应该像对待自己的企业一样扶持它发展壮大。种地只能解决群众的吃饭问题,而发展企业才是兴村富民的根本。”那些日子,人们经常看见他奔波于村部和施工现场,哪里有问题他就出现在哪里。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全村群众都把思想统一到支持企业发展上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900多亩地的流转工作全部完成……
2002年8月,随着荣信钢铁公司第一炉铁水滚滚流出,迁安———这个铁矿石蕴藏丰富的大市,一举摘掉了原料输出大市的帽子,开启了钢铁工业迅猛发展的闸门,也改善了沙河驿镇———这个传统商贸重镇的产业布局,开启了沙河驿镇建设“钢铁大镇、钢铁强镇”序幕,奠定了沙河驿镇在“钢铁迁安”建设中的地位。滚滚铁流,殷殷心血。这其中饱含了多少管庄子村群众,特别是他们的村支书———鲁福来的多少心血!
支持企业发展是鲁福来兴村富民的不变追求,荣信钢铁公司建厂10年来,迅速发展壮大,目前已成为长城钢铁集团旗下子公司,正如公司老板所说:“荣信的今天离不开管庄子村群众的支持,更离不开他们的好支书鲁福来”。一句普普通通的话语,却饱含着村企相依,共谋发展的决心,也饱含着企业老板的殷殷谢意。2008年,荣信钢铁公司因调优结构设备升级占地,需要管庄子村7个石砟厂搬迁。而这些石砟厂所有权早已被村民买断,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石砟销路很好。问题面前退缩不是鲁福来的性格,他向镇领导保证不用镇里派一名干部,所有问题都由管庄子村自己解决。村民崔某经营石砟厂十几年,一听说要征用石砟厂,当即表示反对。他找到鲁福来说:“我们知道发展企业是为了群众,扶持企业最终的目的不就是增加群众收入、改善我们的生活吗?但你想过没有,石砟厂就是我们的生活保障。”话虽不多,却句句触动了鲁福来。鲁福来积极帮助占地户转产经营,依托荣信钢铁公司帮助石砟厂转产经营铁精粉加工。同时,鲁福来还努力协调企业和村民的关系,解决各种矛盾和摩擦,给企业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
从“发展企业、自给自足”,到“扶植企业、壮大自己”,再到“村企共建、互赢互惠”,鲁福来带领村民走的每一步都铿锵有力,每一步都收效显著。到2009年底,全村50岁以下劳动力就业率达到100%,每年净工资收入就达到600多万元。运输、餐饮、建筑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大型运输车辆就达到50多台,从事餐饮的农户达到10多家,小型建筑队7个,仅此3项就解决了300余人的就业问题,而且每年带来1000多万元的收入。过去的穷山村摇身一变,成了生活富裕安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今的管庄子村生活富裕,仅家庭用轿车就有60多辆。
和谐幸福是追求
面对经济的发展,面对群众日益富裕的生活,鲁福来并没有满足现状,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改善群众生活环境上来,决心为群众创造一个和谐、健康、卫生的良好生活环境。管庄子村位于山脚下,属于山区小村,由于用地紧张,村内街道狭窄而且崎岖不平,加上农村的传统习惯,街道两侧杂物乱堆乱放严重,个别群众私搭乱建。建设生态村首先遇到的难题就是违法建筑的拆除和街道两侧杂物的清理。而这两项工作的难度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范围。几天的宣传发动没有任何结果,鲁福来明显憔悴了。怎么办?群众不理解、不支持,是继续坚持下去还是放弃?鲁福来在犹豫。但是当他想到生态村创建是一项造福群众、福泽子孙的好事时,那股永不服输的劲头又在他心头激荡起来。第二天早上,鲁福来又出现在街道上,又出现在每家每户。为了给群众当表率,他带头把自家门前的杂物全部运到了院内,又发动亲属主动拆除了违章建筑。
街道清理过程中,谁家缺帮手,他总是带领村干部和党员伸出热情之手。“春风化雨、情暖人心”,鲁福来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那些开始反对生态村建设的群众也纷纷加入到建设中来。为了增加工作的透明度,保证工程质量,他对道路硬化工程采取公开招标方式,曾经许多工程队找到他,许诺只要拿到工程,保证亏待不了他,有的干脆就给他送去各种礼物,面对金钱的诱惑,鲁福来不为所动,他说群众利益高于一切。最终道路硬化工程,以全镇最低的价格成功发包。施工过程中,鲁福来日夜坚守在施工现场,大到矛盾的协调解决,小到工程材料的验收,他都细心把关。那些日子,饿了吃点方便面,困了找个地方眯会儿。仅仅3个月,41000平方米的水泥路面硬化任务顺利完成,工期整整缩短了一半。初战告捷并没有放缓他前进的脚步,2004年他又先后投资68万元完成街道两侧绿化,栽植国槐等绿化苗木2500棵,完成所有街道两侧8900平方米的步道砖铺设工作。2005年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鲁福来又投资十多万元,对原村民中心进行了翻建扩建,在街心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16套,彻底解决了群众开展文娱活动场地、器材缺乏的难题。
经过几年的努力,到2009年底,管庄子村道路硬化、街道绿化、沼气池率、自来水普及、有线电视入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率、农村养老补贴发放率、五保户供养率、中小学生入学率、十星文明户参评率等10项指标全部实现了100%。如今的管庄子村街道整齐、屋舍俨然、绿树成荫,群众生活富足,到处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而这一切都是鲁福来一心为公、殚精竭虑治理的结果。
村支书是个芝麻官,鲁福来常说,芝麻官就得管芝麻事儿。村里谁家有个大事小情他准到。谁有为难着窄也都第一个想到他,他也千方百计给解决,村主任邓立军形象地说他就是全村的主心骨。村民吵架了,他去劝;村民有病了,他张罗着去看;村民有困难了,他掏自己腰包接济。村民邓志富是脑血栓患者,妻子常年有病,儿子上大学,生活非常困难,家里的房子还是百年前的老房,眼瞅着要塌了。鲁福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张罗着给拉赞助,又找建筑队,给老邓盖上了新房。搬进新居那天,老邓紧紧拉着鲁福来的手,久久说不出话来。
如今,白发早已爬上了鲁福来的额头鬓角,他把全部的青春和热情都无私地献给了他的村庄。面对管庄子村建设取得的成绩,鲁福来显得特别平静。他说:“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情,只要群众信任我,再苦再累我都无怨无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