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迁安市科技局深入实施矿山复垦和生态修复工程

迁安市科技局深入实施矿山复垦和生态修复工程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1-12-31 00:34:32 2078阅读

    据迁安信息港通讯员消息  
  
    迁安市矿产资源丰富,年开采量超过300万吨。矿山开采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打乱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占用、破坏大量耕地,废水、废渣、尾矿严重影响当地环境和矿区流域的水资源,并存在着塌陷、泥石流等潜在的地质危害,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乃至周边地区的水质和环境。加强矿山生态修复,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对于促进我市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为此,市科技局深入实施矿山复垦和生态修复工程。

    几年来,市科技局高度重视矿山治理和生态修复技术工作,在马兰庄永盛公司、马兰庄铁矿、瑞阳农产品有限公司等企业重点实施了“矿业废弃地景观生态重建的途径和模式研究”、“采矿迹地绿色产业生态重建”、“矿区尾矿复合生态系统重建及新型产业培育技术创新与集成示范”三个省重点科技项目,制定出台了《主要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规范》,促进了矿山退化生态环境治理,减少了尾矿库水土流失及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有效解决了采矿与土地资源破坏的矛盾,明显改善了景观环境和人文环境,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直接经济效益达7000万元。

    失地二十多年的马兰庄镇红石崖村,2006年起,依托河北农业大学进行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研究,用剥岩废料填平山坳,新开耕地300多亩,栽植了优质核桃苗,行间种植优质花生,进行矿山生态修复。年增收花生8万多斤,220多名非农业村民每人可增收500多元。

    在矿山废弃地上建设的瑞阳农业生态大观园,本身就是我市矿山生态修复的典型案例。瑞阳农产品有限公司与河北农林科学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成立了采矿区生态修复技术研发中心,投资6500万元,以恢复垦区生态环境为基础,平整矿山废料台300多亩,引进外来植物、驯化乡土植物,优选易于成活、培肥地力且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植物,为矿区复垦提供苗木和技术支持;利用高新技术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建立了燕山杂粮产业化科技传播站,并先后建立现代化日光温室10个,绿色甘薯基地100亩,绿色花生基地200亩,野生药材基地100亩,养殖基地120亩,辐射带动全市垦区的种植养殖业发展;以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为龙头,建设年产3000吨精炼油加工厂一座;年产2000吨甘薯系列产品加工厂一座,采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提高垦区农业经济效益;以采矿业、燕山民居、观光农业为特色主题的旅游业为媒介,促进特色农产品的营销,努力实现矿区复垦后的效益最大化。
 
 

广告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