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帜,引领我们创造无愧历史的伟业——论“魅力钢城、绿色迁安”
迁安信息港消息:
再造一个新迁安,实现一个新跨越,这是新一任市委班子提出的新目标,这个目标一经提出,就引起强烈的反响,新的目标催人奋进,让人憧憬,而再造一个什么样的新迁安,如何实现新跨越,让人们陷入深深的思考。迁安从没有像今天这样进入紧张而深入的思考,为了责任和使命,为了迁安的美好明天,从决策者到普通百姓进入“集体思考”,这是一次“大战”前的“沉思”,这是一次集体智慧的凝聚,运筹于帷幄内,必将决胜千里之外。
笔者注意到,各种调研密集进行,各种座谈会、论证会在紧锣密鼓地召开,各种论述迁安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方略、举措的文章集中见诸报端。尤其是全市仅从市委宣传部近日举办的“献计献策”活动中可以感受到谋发展求跨越的民意汹涌澎湃,如雪片飞来的“计策”中,群众说的更多的是在新的起点上,迁安要有一个什么样的新的目标。在众多建议中,“转型”、“钢铁”、“生态”、“绿色”等词汇出现的频次最高。各种信息在不断汇集、演变。同样的感受带来同样的渴望,在正式推出“四五”转型攻坚计划后,在近日召开的市委常委扩大会上,在广泛听取专家和民众意见的基础上,市委书记胡国辉提出,未来迁安应有新的目标定位,用以凝聚起72万人的激情、智慧与力量,我们应该打造一个“魅力钢城、绿色迁安”。
“魅力钢城、绿色迁安”在千呼万唤下应运而生,它唤人激情、赐人灵感、予人题材……
何以上下同心,心有灵犀,同时举起“魅力钢城、绿色迁安”的新旗帜。
第一、再造一个新迁安,实现一次新跨越,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持久战。目标远大,但过程艰辛,既需激情,更需耐力,要赢得胜利,实现目标,需要一面鲜明的旗帜,惟有高扬的旗帜才能鼓舞每个“攻坚者”、“突围者”,勇往直前,攻坚克难。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中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在新的形式下,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刻影响,让全市上下有了“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起”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市委书记胡国辉在分析当前面临的“三大压力”时指出,这次转型不是小打小闹、修修补补,而是一次“战略突围”。这次中央作出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决策部署,与以往有实质性的区别,它不是暂时的调整而是面向未来的战略性调整,不是局部的调整而是全面性的,涉及结构、体制、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调整,不是简单的调整一下比例而是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市长李忠同志更用“四快”,为在未来的“战略突围”提出具体要求,要做到“转型要快”、“落实要快”、“建设要快”、“创新要快”。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迁安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面临严峻的形式和艰巨的任务,需要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战法,更需要一面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旗帜,是什么最能鼓舞斗志,是什么最能焕发激情,那就是一个高度凝练,万众期待的共同理想,写在高扬的旗帜上,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旗帜就是信心,万马千军中,惟有高扬的旗帜才能鼓舞每个“攻坚者”、“突围者”,勇往直前,攻坚克难。
我们有过这样深刻感受,当年“钢铁迁安、中等城市”宏伟目标的提出,如空谷足音、似林中响箭,鼓舞无数英雄儿女奋勇拼搏,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人们这样赞颂共同目标的伟大力量,“这是一种凝聚力、聚沙成塔,集平凡成伟大;这是一种生命力,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更坚强;这是一种战斗力,力挽狂澜于即倒,固砥柱搏中流;这是一种生产力,播撒希望火种,收获丰收的金秋。”未来,“魅力钢城、绿色迁安”,必将“春风吹绿千枝柳,时雨润红万树花”,成为更加催人奋进的一面旗帜。
第二、“魅力钢城、绿色迁安”是“再造一个新迁安”形象而生动的概括,是“四五”转型攻坚计划的高度凝练,是“四五”转型攻坚计划的精神和灵魂。
一场大的战役需要正确的战略、战术、战法,还需要高度的凝练和概括目标,这就是“旗帜”。在迁安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上,“四五”转型攻坚计划就是完整系统的“战略、战术、战法”,而“魅力钢城、绿色迁安”就是对“四五”转型攻坚计划的高度概括,是精神,是灵魂,“四五”转型攻坚计划是“魅力钢城、绿色迁安”的实现路径和生动诠释。
由铁迁安到钢铁迁安,在传统发展的道路上,迁安已经实现了两次历史性跨越,而今天的“魅力钢城、绿色迁安”,是继承,是创新,是提升,突出的是“魅力”,推崇的是“绿色”,是一次全面、深刻的变革,是一次全方位、高标准的脱胎换骨式的打造。
“四五”转型攻坚计划给“魅力”和“绿色”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注解和诠释。大城区战略中,提出全域城镇化,实施“城市田园化”战略,建设十大标准性建筑、两轴两带城市景观、两横两纵生态廊道,把全域变成一个“大城区”,一个“大花园”;大园区战略,以四大园区承载大产业,促进大发展,结束“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项目建设格局;大产业战略,做好“整合、延伸、循环、提升、拓展”五篇文章,加快构建“三足鼎力”、“两翼齐飞”的新型产业发展格局,从国家精品钢铁基地到总部基地建设,从国家级保税物流园到文化创业产业,彰显产业的高端和魅力;大开放战略,推进全方位、立体式开放格局,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第三、“魅力钢城、绿色迁安”是个统一的整体,“魅力”和“绿色”都是多层次的,内涵深刻,二者之间又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整体。
在廓清“魅力钢城、绿色迁安”和“四五”转型攻坚计划的关系后,还需明晰,“魅力钢城、绿色迁安”中“魅力”、“绿色”的关系,他们是一个统一的有机的整体。
“魅力”和“绿色”内涵深刻、层次丰富。“魅力”包括实力、活力、潜力,我们要建设的是特色鲜明、产业发达、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生活幸福、安定和谐式“魅力钢城”。“魅力”包括整个城市的魅力,也包括每个个体的魅力,包括“发展”的魅力,也包括“享受”的魅力;“绿色”涵义更加丰富,绿色是生命的颜色,绿色是生机,绿色是活力,绿色是安全环保,绿色是科学发展,绿色是百姓的福祉,绿色是民生,绿色是社会和谐。我们提出的“绿色迁安”就是这样一个内涵深刻的“绿色迁安”,他包括物质的绿,又包括文化的绿,既包括经济的绿,更包括社会的绿。从“百姓健康”到“社会治理和谐化”,都是“绿色迁安”的应有之意。深入分析探讨“魅力”和“绿色”的多层次、多侧面问题,就是要全面理解“魅力钢城、绿色迁安”的内涵和实质,既重视有形的城市、产业的“魅力”和“绿色”的建设,更重视无形的精神、文化的“魅力”和“绿色”的建设。
“魅力”和“绿色”相辅相成,互为依托,有机统一。绿色本身就是魅力,魅力离不开绿色,绿色是塑造魅力的有效途径。仅以规划建设中“两纵两横”的贯穿城乡的绿道,将是这方面的最好实证。在谋划的生态廊道线上,以“顺藤结瓜”的形式,沿路建设各具特色的乡村公园、农业观光园、采摘园,作为休闲廊道驿站,形成多层次的田园景观,最终会形成发展旅游的经济之道、市民休闲健身之道、游客观光消费之道、农民增收致富之道。仅仅一个绿道可以打造乡村的无穷魅力,那么,用“绿色”更能打造出城市的、产业的、社会的无穷魅力。
第四、“魅力钢城”彰显迁安特色,符合迁安实际,尊重迁安历史,顺应民意,必将得到72万迁安人高度认同。
孙子兵法中说:“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意思是说打胜仗的军队都是做好所有战斗准备后开战,而被打败者都是没有准备便仓促开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是我们做决策、定方针的根本遵循。那么迁安的最大实际、最大特色、最大魅力是什么呢?那就是“钢铁”。历史和现实都无数次地告诉我们,离开钢铁谈迁安的发展,没有任何意义。什么时候目标明确,方法得当,那个时期迁安发展就快,什么时候晓看风信、夜照水流、追云赶月、张帆以渡,顾左右而言他,什么时候发展就会缓慢,甚至倒退。无论风云变换,不管年更月迭,都应该大张旗鼓、理直气壮地把“钢铁”强调出来,写在旗帜上,高高地举起。“魅力钢城”,提得好,这座城市的魅力天然就和“钢铁”不可分割。只不过是,我们要高举旗帜上写的是什么样的“钢铁”,应该是高端的、精品的,有魅力,形象上有魅力,产品上有魅力,效益上有魅力。只不过是在高唱“依托钢、发展钢”的同时,勿忘“不唯钢”,一钢做精的基础上,实现“百花齐放”。河北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冲破惯性思维束缚打开河北产业结构调整新天地》中特别告诫全省在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调优结构的过程中,要注意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文章中说“地区之间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消费需求不同,简单地用三次产业比重判定结构是否合理,也是不客观、不全面的。农业条件好的地方,做好发展现代农业的文章;工业有基础的地方,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都是向现代产业体系演进的有效途径。”
此外,突出“钢”顺应迁安的历史和民意。从“铁迁安”到“钢铁迁安”,再到今天的“魅力钢城”,是历史的继承,也是发展理念和发展层次的深化和提升。从“铁原子”雕塑,到“钢城大桥”,“钢城”路的命名,就连公园里的雕塑都是一块大铁矿石,从历史发展,从资源优势到产业优势,钢铁已经以物质和非物质的形式渗透到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建设一个“魅力钢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会得到高度认同,从而化作无穷动力。
第五、“绿色迁安”这面旗帜符合世界潮流,中国战略,会引领迁安“转型提升”到更高层次,实现幸福和谐的终极目标。
绿色奥运、绿色管理、绿色经济、绿色效益、绿色消费、绿色建设、绿色城市、绿色GDP……这些频频出现的字眼无不昭示出人类那挥之不去、至尊至爱的“绿色”情结。
“绿色迁安”符合迁安“市情”。看得见的绿重要,看不见的绿更难得,看得见的绿让迁安形象亮丽,看不见的绿让迁安脱胎换骨。迁安具有“绿色基因”,国家绿化模范市,国家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众多绿色桂冠集于一身;迁安有“绿色需求”,绿色产业,节能减排,清洁生产,会让迁安永保碧水蓝天;迁安有“绿色梦想”,靠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生态文明,靠绿色经济从骨子里改造迁安的传统发展模式,一声欢呼是一个绿色的音符,一声长鸣是一首文明的长诗,“绿色迁安”我为你叫好。
“绿色迁安”符合“国情”。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路径选择,而要建设好生态文明,必须大作“绿色”文章,并且做好“绿色”文章。今年两会上,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中央释放出如此强烈的信号,因此有人认为,2010年将是“中国绿色经济年”。同时,早在几年前,全国各地积极寻求绿色发展之路,探索转型发展,东部有“绿色福建”、“绿色浙江”,西部有“绿色云南”等等,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整体态势,“绿色迁安”目标符合“世情”。放眼世界,许多大国(国家联盟)都把发展的目光锁定在绿色经济上。美国确立了奥巴马政府的“绿色新政”。欧盟正式启动了整体的绿色经济发展计划,根据计划安排,2013年以前欧盟将投资1050亿欧元用于“绿色经济”的培育、支持与建设。印度的“绿色经济”发展战略则将重心集中在新能源的应用和替代上。
综上所述,在谋求迁安“战略突围”、谋求迁安“新跨越”的新征程中,“魅力钢城、绿色迁安”符合发展大势,顺应百姓愿望,符合迁安实际,它既是名片,展现形象,凝聚人心,更是旗帜,指引前进方向,引领迁安实现新一轮跨越,再创无愧于历史的伟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