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黄玉东:心系百姓解千忧

黄玉东:心系百姓解千忧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1-12-31 00:28:54 3333阅读

    迁安信息港消息:8月1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评选活动是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国家公务员局共同主办的。在第七届评选出的49名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中,我市迁安市木厂口镇党委书记黄玉东榜上有名。本报今天刊发通讯,详细介绍黄玉东的事迹。

  黄玉东今年46岁,2006年3月调任木厂口镇党委书记。从1998年至今,先后多次被迁安市委、市政府评为优秀领导干部,记三等功8次,被唐山市委、市政府记二等功3次;2003年至今,连年被唐山市委、市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2007年被评选为唐山市劳动模范;2008年获河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唐山市“十大优秀乡镇党委书记”荣誉称号,2009年入选唐山市“十大优秀公仆”候选人。

  回首农村基层工作的历程,黄玉东只有一句话:只要心里装着老百姓,就没有干不成的事!

  一条路让百姓刮目相看

  黄玉东2006年3月调任木厂口镇党委书记,木厂口镇是我市的经济强镇,财政收入早已超亿元。但辖区内东西部发展却很不平衡,东部12个村因为企业较多,经济相对发达,而西部7个村则以农业为主,经济实力相对薄弱,村际之间连一条像样的公路都没有。上任不久,黄玉东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东钢西果”的发展规划,即东部12村依托企业发展运输、劳务输出、机械加工等专业村,而西部则以种植、养殖和粮食加工为主,打造粮食、果品专业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和镇班子成员决定先从解决制约西部发展的“瓶颈”做起——修一条让整个西部地区贯通的路。

  说干就干,调拨资金,调动各村积极参与,协调联动,拓宽,平展。不到6个月,一条长9.7公里、贯通全镇西部的公路就修好了。之后,又积极配合市交通局修建了10公里长的万太路木厂口段牞困扰西部7个村多年的问题一下子解决了。群众建设家乡、创业增收的积极性立刻变得空前高涨。短短两三年,西部7个村迅速建成了奶牛养殖、干鲜水果、小杂粮种植专业村,实现了户户增收。

  新农居建设出“亮点”

  木厂口镇东部经济发达,群众生活富裕,但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却不高。黄玉东到村里指导工作时发现,像木厂口、松汀这样的村子,由于支持企业发展,已经有10年没有批过宅基地了。许多年轻人因为没有新房而不得不推迟婚期,邻里之间因为房基地纠纷不断。这种现状,也给企业发展用地和国家征地带来诸多不便。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既让群众有房住,又能解决企业占地的矛盾?黄玉东和同志们经过反复酝酿思考,决定把木厂口村作为试点,全村宅基地统一使用,群众集资建住宅楼。从而探索出一条农居改造的新路子。经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此举很快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20亩新村住房用地很快划出,从2007年初开始启动,到2008年6栋新楼竣工,160户已有建房批准手续和130户符合建房条件的群众顺利入住。原来住房紧张,生活质量不高的问题一下子迎刃而解。

  木厂口新村的顺利落成,给黄玉东以巨大的鼓舞。接下来的松护新村建设,让木厂口镇的新农村建设走向了一个更新的高度,其“土地流转、异地联建”的模式,成为河北省新农村建设观摩交流的示范样板。2007年10月,为了配合首钢东迁,木厂口镇松汀村和护国村两村938户居民需要集体搬迁,时间要求只有不到两个月,这无疑是个异常艰巨的任务,对黄玉东和同志们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面对巨大压力和重重困难,黄玉东在借鉴木厂口新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拓宽思路、大胆改革,提出了“土地流转、异地联建”的新农村集约发展规划,此举得到广大群众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从开始拆迁到结束,938户仅用了1个半月时间,创造了我市拆迁史上的奇迹。之后,松护新村建设也异常顺利,2008年2月开工建设,9月底即交付使用,仅仅用了184天。松护新村的拆迁居民顺利入住,整个过程没有一户上访告状的,真正实现了文明、和谐搬迁。这种通过“土地流转、异地联建”的新农村集约发展模式迅速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被评为唐山市农村新民居建设重点示范村,并在河北省新农村建设观摩交流会上推广。

  优质服务让企业家笑开颜

  木厂口镇是工业大镇,钢铁企业的发展直接决定该镇经济的发展。作为镇党委、政府,只有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提供优良的发展环境,才能留住企业,让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黄玉东深深懂得这一点,对待那些落户在木厂口镇域内的企业,他一贯的原则有两条:一是主动分忧解难,二是决不给企业添麻烦。说得简单点,就是4个字:服务、不扰。

  2008年底,镇域内一家企业因为欠农民工工资被告到唐山市劳动仲裁机构。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如果企业一下子把几千万的工资一次性解决无异于杀鸡取卵,工人工资仍不能彻底清偿;而如果工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他们恐怕连年也过不好。面对这个棘手的问题,黄玉东通过大量的思想工作,最后达成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协定:该企业每月划拨200万元给劳动仲裁部门用于支付所欠工资。这样企业活了,工人也满意了。对企业的服务和爱护更高层面上是体现在企业长远发展上。去年,按科学发展观要求,迁安需要拆除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炼铁高炉16座,而木厂口镇域内就有8座需要拆除。当时,一座小高炉一年就能盈利3000万元。面对这一涉及企业切身利益而又事关其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黄玉东目光敏锐,立足长远,坚决执行上级政府的指示精神,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和政策宣传,4家企业提前3个月拆除了小高炉,仅九江公司一家直接损失逾亿元。为了企业长远发展,黄玉东积极帮助企业把资金投入到商贸流通领域及钢铁产业深加工方面,顺利实现了企业的转型。

  全方位服务换来了企业的真情回报。木厂口镇中学重新整合后举行了落成典礼,恰逢教师节,镇域内企业家们闻讯而至,自发捐资400万元。全镇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松汀钢铁公司和九江钢铁公司主动要求为全镇农民承担多一半的费用。这些企业家们说,党委、政府为我们企业提供如此优质的服务,我们企业家们唯有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不闩的门系着百姓的情

  黄玉东只要在办公室,门就永远不会在里面闩上。他说,我在办公室就是为了给老百姓解决事的,不论是分内分外,只要群众有要求,我就解决,绝不回避,更不会逃避!群众把问题反映到了我这里,肯定是在下面没有解决好,所以我必须认真面对。

  有了这样的信念,黄玉东总是迎着百姓去,每年为群众办实事逾百件。曾经有5位移民大嫂一同来堵他的门,让他给解决子女招工问题。他请她们坐下,细听她们倾诉,然后告诉她们,只要符合政策,只要企业招工,只要她们的子女符合条件,就保证她们的子女第一批进厂。几位大嫂满意而归。对那些棘手的难题,比如结扎手术失败的上访者,一些历史遗留的难题难事,他从不回避,总是认真接待,责成专人处理,避免矛盾激化,上访告状者因此大大减少。有一位移民的儿子因车祸而亡,家人找到他,他通过与有关部门协商,让受害者得到最大限度的赔偿。那家人感激不尽,几次来镇里请他去家里吃一顿饭,都被他婉言谢绝。他觉得自己这么做实在是一件分内的事,根本不值得感谢,倒是群众的通情达理让他觉得感激不尽。近千户大拆迁,没有一户上访告状;拆迁户在条件那么差的房子里过冬,没有一个人叫苦。而同志们的配合与理解也令他感动。拆迁最忙的时候,整个镇机关唱了“空城计”,大家都去了拆迁一线。对此,他深怀感激,在2008年全镇总结大会上,黄玉东从主席台座位上站起,向在场的镇村干部深情地鞠了一躬。

  在黄玉东的影响和带动下,镇村干部队伍的公仆意识、责任意识和科学发展意识明显增强,政治、工作素质和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全镇上下精诚团结,各项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3年间固定资产投入超过150亿元,财政收入由2005年的1.8亿元猛增到2008年的10亿元,总额、增幅均位居迁安市第一位,稳步跨入全国百强镇;与此同时,上任伊始困扰他的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滞后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大幅增长,达到了1.01万元。淘汰落后产能、延伸产业链条、节能减排、推动绿色环保等工作已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只要心里想着老百姓,就没有干不成的事。”黄玉东正在按着自己的誓言阔步前行。

编辑: 周东月

广告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