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振奋的好成绩
迁安信息港消息:今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加快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双重考验,市委常委会始终坚持把贯彻科学发展观作为应对危机的最有力“武器”,团结和带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紧紧围绕“保增长、促调整”两大核心任务,深入推进“五项攻坚行动”和“八大幸福工程”,千方百计应对困难,聚精会神谋求发展,在特殊的时期和特殊的形势下经受住了考验,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市委书记范绍慧在代表常委会所作的报告中,从经济指标、项目建设、城市建设、改善民生、社会环境及作风建设六大方面进行了总结。
经济指标逆势上扬
全部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到6月底,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0亿元,同比增长13.4%;全部财政收入41.8亿元,同比增长5.2%,相当于2006年全年财政收入的总和,也就是说,到年底我们将用三年时间实现财政收入翻一番,再造一个迁安;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7.2亿元,同比增长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51.6亿元,同比增长25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206元,同比增长10.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60元,同比增长15.9%,在特殊困难的形势下显示出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正在成为化危为机、加快发展的主战场
紧紧抓住国家扩内需、保增长给深化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把2009年确定为“项目建设攻坚年”和“对外开放攻坚年”,集中精力抓开放、上项目,为迎接新一轮经济复苏奠定坚实基础。全市共谋划实施重点项目301个,计划总投资93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2个,10亿元以上项目14个。目前已开工项目212个,累计完成投资221亿元,半年投资规模比去年全年还多出80多亿元,成为近年来项目建设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档次质量最好、投资强度最高的一年。全市有12个项目被列为省级重点项目,有9个项目获得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开创了迁安项目建设工作的“先河”;投资327亿元的首钢迁钢公司配套完善及冷轧薄板项目、投资60亿元的长城钢铁集团技改项目、投资15亿元的首钢矿业公司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投资3.5亿元的中铁联合物流项目、投资11.7亿元的润安浮法玻璃等一大批又好又大的项目,引导着迁安项目建设的发展方向;对外开放为项目建设注入了活力,5月份的“对外开放月”,在深圳、上海、北京、天津举办的投资环境暨重点项目推介会上,累计有80个项目签约或达成意向,计划总投资330亿元。
城市建设再掀高潮
城乡面貌正在发生显著变化
紧紧抓住被确定为全省城乡一体化建设示范县(市)的机遇,把推进城乡面貌三年大变样作为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大举措,按照山水园林特色中等城市的发展定位,掀起了城市建设的又一轮高潮。在城区,围绕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谋划建设了一大批标志性、景观性工程。三里河生态走廊正式开放,丰富了城市的山水园林景观;城中村改造工程、企业办公一条街等重点项目取得新进展。以道路、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为重点,实施了一大批旧城改造提升项目。抓住国家拉动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机遇,积极谋划了投资10亿元的燕山大路南延工程,京沈高速公路迁安支线、地方铁路项目正在抓紧跑办。在城镇,坚持分类推进、重点倾斜的原则,支持重点小城镇建设成为功能设施齐全、产业和人口聚集的区域性中心城镇。目前,马兰庄、木厂口两个中心镇建设试点工作正在扎实推进。在农村,以推广“六个一”新民居建设模式为重点,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制订出台了《全面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的意见》和《2009年农村新民居建设示范工程实施方案》,60个新民居示范村建设已经全面展开。
改善民生系列举措
引领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面对特殊的形势,把关注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让科学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百姓。“122”富民工程深入实施。筹措创业基金2亿元,按照由全面铺开到重点扶持的思路,向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群众增收困难的镇乡倾斜,向规模种植、规模养殖、农产品加工、市场建设倾斜。全年计划实施富民项目4000个,预计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080元。目前已有2800个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5亿元。幸福工程扎实推进。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扶危济困等“八大幸福工程”和食品安全体系建设、农业保险等20件实事进展顺利。全面开展了“健康迁安、幸福人民”行动,财政安排资金1400万元,对全市45岁以上的20万人进行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目前已有8.7万人参加体检,6.8万个家庭建立了健康档案。顺利完成了2008年度高校毕业生招聘工作,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2%。投资7.5亿元的河北理工大学迁安学院新建和职教中心迁建项目已经开工,投资6.5亿元的人民医院迁建工程进展顺利。建设了4.8万平方米的廉租房及保障性住房,年内可安排678户城镇低收入家庭入住,两年内将全部解决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占地418亩、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的保障性民居工程正在加快建设。压缩行政事业单位公用经费1亿多元,全部用于幸福工程建设。
社会环境不断优化
和谐迁安建设取得新成就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围绕弘扬“博爱、互助、质朴、拼搏”的新时期迁安人文精神,广泛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积极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人民群众文明素质不断提高。全力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围绕矿山治理、城中村改造和企业改制遗留问题等重点,集中开展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全面落实大接访工作制度,化解了一大批信访问题。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强化责任落实,全面加强尾矿库、河道采砂等重点部位治理。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交通秩序整治等工作,强化巡逻防范队伍建设,实现了城区内24小时公开巡逻;加强重点路段、易发案部位和重点小区技防设施建设,确保了政治安定、社会稳定。
作风建设成效显著
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得到新加强
认真落实“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部署,把“干部作风建设年”作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载体,努力实现“提高素质、群众满意和推动发展”的目标。一是坚持把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作为转变作风的重要内容。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在应对危机、战胜困难的考验中锻炼干部,在科学发展的实践中识别干部。不断创新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了《市委管理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办法》。不断拓宽干部选拔任用渠道,采取“差额提名、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表决”的方式,成功选拔了市水务局局长;采取“一讲两推”方式,在公安局内部公开选拔了7名副科级干部。深入推进党建示范点创建工作,圆满完成了农村两委换届。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建立和完善“一定三有”农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每年市财政拿出补贴资金3500多万元,使广大农村干部在定职责目标、确保干事为民的基础上,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激励农村干部干事创业,解除农村干部后顾之忧。二是坚持把解决突出问题作为转变作风的关键环节。将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由原来的634项清理压缩到197项,削减率为69%;本级197项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承诺办结时限压缩了1911个工作日,压缩率为56%。集中开展了党政机关超标超编配车清理行动,清理超标超编车辆68辆。大力开展党政机关作风建设专项突击检查,以“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三是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作为转变作风的根本动力。从市委常委做起,带头落实重点工作分包、立体式捆绑责任制、公开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和问责制,带头深入一线推动工作落实,带动全市干部队伍整体工作作风实现了明显转变,营造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狠抓落实的浓厚氛围。
编辑: 周东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