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造福百姓不言苦——— 太平庄乡振奋精神、战胜困难、加快发展的

造福百姓不言苦——— 太平庄乡振奋精神、战胜困难、加快发展的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1-12-31 00:28:11 2222阅读

    迁安信息港消息:太平庄乡位于我市西南部偏远山区,长期以来交通不便,条件极其艰苦。面对基础薄弱、经济困难等诸多不利因素,新一届乡党政班子不等不靠,打破惟资源论、惟条件论的束缚,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不甘人后的拼搏意识,积极抢抓机遇,创造发展优势,全乡呈现出风气正、民心顺、干劲足、事业兴的可喜局面。财政收入从2006年的2449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6500万元,翻了一番多;总投资超过20亿元的优质浮法玻璃、130万吨焦化、煤化工三大项目落地,太平庄乡经济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地穷志不穷,豪情满心胸 立志改变太平庄乡落后面貌

    新的班子上任时面临着这样的情况:经济发展滞后,后劲不足,在全市倒数几位;东出西进只有一条102国道,但破损严重,优势不在,靠近高速公路但没有出口,交通制约明显;经济条件差,乡村两级账面资金仅40万元,不要说干事,就连维持乡村正常运转都捉襟见肘;因为没有资金,文明生态村建设滞后于全市,全乡16个村只有一个小村全面完成了路面硬化任务;连接北部10个村的连村路年久失修,群众出行极为不便,干部下乡都不愿走此路。干部群众思想封闭保守,畏难情绪严重,成为这里发展的最大障碍。

    面对这种情况,乡党委、政府一班人没有消极畏难,没有怨天尤人,他们结合全市开展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积极引导干部群众坚定信心、增强斗志,宁在苦中干、不在苦中熬,要在苦干中奋力崛起,在实干中扭转局面。他们提出,不过多考虑经济基础,不过多考虑债务,不做小脚女人,思想更解放一些,发展的步子更大一些。在深入调研、全面论证、科学谋划的基础上,乡里确定了“循环产业强乡、林果养殖富乡、生态旅游活乡”的发展战略,谋划了“建生态村、修万太路、办观光节、引大项目、建小城镇”五篇文章。思路清晰了,任务明确了,以改变落后面貌为己任,乡兴我荣、乡衰我耻的思想深入人心,全乡干部群众热情空前高涨,干劲与日俱增,形成了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把群众急切盼望的事情办好  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满意的价值取向

    乡党委、政府一班人始终坚持这样一个理念,不管多难,都要先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切实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

    2006年,文明生态村建设在全市已进入扫尾阶段,而太平庄乡刚刚起步。这是百姓渴望的一件好事,不能让群众失望,更不能拖全市后腿,因此,他们把文明生态村建设列为首要任务。问题一提出,干部群众都在脑子里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资金哪里来?乡党委书记冯尚看透了大家的心思,引导鼓励大家转变观念,拓宽思路,谋划了七条筹资办法:乡财政投一点、向市里争取一点、企业集一点、对口帮一点、在外工作人员赞助一点、干部捐一点、政府担保赊一点。主要领导带领全乡机关干部,进村入户,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拿起铁锹干在前头,群众热情空前高涨,有钱的出钱,有物的出物,有劳力的出义务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和发扬。在全乡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仅用一年时间就硬化村级道路130公里,新建、完善村部14个,建广场13个,建沼气池1400个,植树7万多棵,完成了其他镇乡4年的工作量。

     “行路难,难于上青天”,曾经是一些老百姓对太平庄乡道路的一句戏言。出行难确实是制约太平庄乡发展的瓶颈,也是广大群众非常关注的热点。乡党委、政府把修建万太路、修通乡村主干道记在心里、抓在手上,压减行政开支,倾尽所有,多方筹资,在资金依然严重紧缺的情况下,优先保证群众利益,不到两年时间就完成17公里万太路拆迁占地和路基建设,修通了10个村与万太路的连接线,全长12公里的三条乡村主干道也顺利完工,迅速解决了交通瓶颈制约问题,为全乡经济高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万太路在乡域内已全线贯通,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民心路、开放路、富裕路。

    太平庄乡自然条件良好,发展旅游潜力巨大,但由于开发较晚,不为外界所知。境内盛产苹果、甜梨、枣、核桃、柿子等干鲜果品,年产8000多吨,品种丰富、品质优良,但由于缺乏宣传,“养在深闺人未识”,因为销售渠道不畅,多靠“提篮小卖”,造成果农收入始终上不去。为提高知名度,扩大对外影响并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乡党委、政府深入研究做好生态旅游开发文章,从2007年起连续两年推出太平庄乡观光采摘节,并承办了迁安市首届金秋旅游采摘节,努力打造集自然生态景观游、乡村风情民俗游、农家餐、果品采摘于一体的旅游亮点。观光采摘节推出两年来,旅游区群众增收超过100万元。

    三年来,他们还投资200万元改建了集贸市场,投资600万元建起高标准教学楼,投资200万元完成了16个村的饮用水改造工程。就是这样一个经济困难的乡,投入到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的资金超过了1亿元。一件件实事、好事,办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干部群众看到了太平庄乡的希望,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锲而不舍,百折不挠  举全乡之力千方百计上项目求发展

    润安玻璃项目的落户,可谓一波三折,来之不易。股东对项目选址意见不统一,金融危机影响了投资的积极性,同时在项目手续上也面临着程序复杂、时间紧、国家限批等难题。一个困难一座山,太平庄人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不气馁,不退缩,最终使这一大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项目已经开工,完成投资2亿元。

    盯得紧,盯得住,穷追不舍。2007年10月,乡里捕捉到江苏华尔润集团有限公司要在华北地区布建玻璃企业的战略信息,紧盯不放,节节追击,抓牢中间人、充分宣传本地优势和迁安的优惠政策,跟踪业主投资意向、打探其他地区综合条件和政府承诺,主动上门洽谈,超前做好各项工作,全程提供优质服务,使这一项目成功签约。

    绝不放过每一个机遇,只要有一线希望,就积极争取。为了大项目,班子成员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为项目跑办手续,更是几经周折,多少个不眠的夜晚在颠簸的车里熬过,多少个节假日在外地紧张度过。江苏华尔润集团来迁投资非常谨慎,而当时恰逢国家限制玻璃产能,河北省内调整玻璃产业布局不允许唐山再建玻璃企业。这可急坏了乡党委、政府一班人,他们与市领导、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一起,两上北京、六进省城,在省发改委领导的办公室门前一等就是几个小时,陈述理由,极力争取,在签约之后的一个月内就拿到了备案证,半年之内跑完了环评手续,创造了迁安项目跑办工作的奇迹。在财政异常紧张的情况下,乡里自付资金为企业办理备案证及所有开工前的手续,支付老百姓的迁坟及地上附着物、青苗补偿款,并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股东们被乡领导为企业倾心服务的热情所感动,被乡领导的敬业精神所折服,这个全国最大、工艺达到世界顶级水平的浮法玻璃生产线项目终于落户太平庄乡。

    面对困难不低头,千方百计克难关。宏奥工贸公司130万吨焦化项目作为玻璃配套项目,为其提供热源,直接关系玻璃项目能否顺利落户,这一项目跑不下来,玻璃项目将前功尽弃。而国家对焦化项目限批两年,2009年1月1日限批日期结束后没有明文解冻,即将出台的节能减排新政策可能卡得更紧。为了争时间、抢进度,乡主要领导在元旦期间就来到了省城,全力以赴进行各项准备工作,一直到春节放假,没休过一天,终于在2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停止审批单体焦化项目决定的前三天拿到了备案证。目前,这一项目征占地、土地平整、设备订货已投入近3亿元,明年3月份主体竣工,5月份投产。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如今的太平庄乡,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越走越宽,各业并举,蒸蒸日上,显示出了无比强大的发展后劲。投资3亿元的煤化工项目又开始征地,玻璃、焦化、煤化工三大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全乡可增创产值60至80亿元,增加财政收入2至3亿元。一个百姓安居乐业、经济繁荣富强的太平庄乡即将在迁安的西南部崛起。

    一心为民,甘于奉献  靠扎实作风和顽强干劲赢得群众拥护

    乡党委书记冯尚经常说,我们太平庄乡没有别的,有的就是精神和干劲。
 
     “五加二”、“白加黑”早已成为全乡干部的家常便饭。干部职工加班没有补助,他们无怨无悔,没有人退缩,真正锻造了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干部队伍。修万太路,正值酷暑,乡干部早晨5:00就出发,晚上9:00才收工,酷暑难耐,蚊虫叮咬,有的中暑了,打完吊针又返回工地。润安玻璃项目征占地工作正值清明节,既是大家回家祭祖的节日,也正是百姓迁坟的时节,一旦错过这一时期,工作将带来极大难度。为了项目早开工、早建设,全体机关干部放弃传统节日,错过祭祖时机,动员、帮助群众迁坟,为项目开工赢得了时间。

    干事业从不畏艰难。企业占地、修路征地涉及十几个村、几千户群众,乡里经济条件差,补贴只有500元/亩,比起其他地方相差一半甚至更多,做起工作来是非常困难的,靠什么按时完成任务?靠的就是起早贪晚深入千家万户,不惜千辛万苦,费尽千言万语,以对事业的一颗忠心、倾心为民造福的一片真心,感动了群众,赢得了支持。

    乡党委、政府在改善民生上、加快发展上不惜投入血本,然而,乡机关的办公条件却依然是那么艰苦,至今还在1981年盖的土坯房里,已经成了危房,遮风挡雨都成了问题。

    作风就是形象,作风就是力量。太平庄乡的干部为群众树立了一个为民干事的形象,苦干实干的形象,也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拥护。润安玻璃项目占地568亩,涉及两个村共183户,400多个坟头,没有人提额外要求,没有人在补偿上斤斤计较,仅半个月就征占到位,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开工。

    市委四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的胜利召开再次鼓舞了太平庄乡党委、政府一班人的工作干劲,他们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打开解放思想的“总闸门”,使全乡干部群众在科学发展新的层面上形成共识,抓项目、惠民生、保稳定,紧紧围绕全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工作主线,积极谋划并发展玻璃、煤化工、物流、生态旅游、现代农业五大产业,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进,以崭新的业绩向建国6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

    述评

    只要精神不滑坡   办法总比困难多

    读罢这篇通讯,禁不住为太平庄乡的变化喝彩!

    之一,发展是硬道理,克服困难的最好办法是发展。发展为先,发展为大,发展为重;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更困难。越是在困难面前,越要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用发展破解难题、用发展凝聚人心、用发展造福于民,真正做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之二,事业是凝聚人心力量的磁场,是鼓舞士气、增强斗志的法宝。干事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力量。只有真正把工作当成事业,心中始终充满激情、充满干劲,才能始终保持着不竭的动力和无穷的创造力。太平庄乡党委、政府一班人,就是把改变太平庄乡的落后面貌看做自己崇高的事业,扭转了局面,汇聚了合力,激发了干劲,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之三,越是在困难面前,越要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精神状态也是生产力,把拼争的干劲和为民的责任融于事业,世上无难事;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越是在困难面前,越要保持不畏艰难、敢于胜利的拼搏精神,保持不服输、不畏难、不低头的干劲,以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气魄,分秒必争地去“抢”、义无反顾地去“闯”、千方百计地去“拼”,创造出新的发展奇迹。

    这就是太平庄乡强势求变带给人们的启示!

 

编辑: 周东月

广告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