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改口变“上街”
迁安信息港消息:7月18日上午,我们来到迁安市农民保障性住房指挥部。站在巨幅效果图和沙盘前,工程总指挥孔祥会介绍:“这就是占地400多亩的农民保障性住房。不久,这里将建起43栋11层到17层不等的农民住宅小区。一期总投资3亿多元,建设29栋小高层,将以成本价供应给1800户农民入住。”
“建设农民保障性住房,目的就是解决城市规划区内停批宅基地后,急需住房户及进城务工人员的住房问题,实现人口向城镇集中,居民向小区聚集,使城市配套工程发挥最大效用,从而提升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迁安市委书记范绍慧说。
站在迁安人民广场,放眼望去,东侧:投资1亿多元的财富中心大厦、文化会展中心、广电新闻中心高高耸立,现已进入后期装修阶段;北侧:投资2亿多元的天波国际酒店建设项目正在紧张建设,塔吊林立,车辆穿梭;西侧:由两位民营企业家分别投资近亿元的双子塔楼即将竣工……
三里河畔,绿树红花,流水潺潺,刚竣工不久的一片高楼新颖别致,宏伟大气。这就是总面积达10多万平方米的碧水花苑小区。谁能想到,一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名叫玉皇庙的农村,村边的三里河还是一条臭水沟。据介绍,投资6.5亿元、总长13.4公里的三里河生态改造工程,是迁安有史以来改造面积最大的城建项目。而今,昔日的臭水沟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走廊和连接城乡的纽带,沿线的新寨村、阚庄、五里岗等10多个农村,一下子就被“拉”进了城市怀抱,当地百姓也把过去的“进城”改称为“上街”。
7月19日7时,迁安明珠花园小区东路口,写有“燕山钢铁”、“九江公司”、“津唐铸造”等字样的大班车整装待发。正准备上车的赵小奇告诉我们:“我们九江公司在木厂口镇,每天有9辆大班车负责接送我们上下班,非常方便。”在市区居住,在乡下上班,这些被称为“钟摆族”的员工,仅一个九江公司就有1200多人。而每天这个时候,家住杨各庄镇徐流口村的张文贵和他的爱人,正忙着把从山上采来的野菜通过家门口的班车捎到城里,再送到市区的各个饭店和生活小区。
便捷的交通拉近了城乡的距离,也正在模糊着城乡的差别。如今,迁安通车里程达到2320公里,现代化的交通体系正在形成,并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城乡公交一体化。
大五里乡山叶口村位于迁安西部,山水奇特,可“观奇石、听松涛、闻鸟鸣”,但过去由于交通不便,却是“藏在深山人未识”。7月19日,我们行驶在去年投资2亿多元建成的祺光路上,凉风习习,绿意浓浓。
从市区开车到山叶口村景区,只用了半小时。一走进这个深山中的景区,顿感空气清新,环境宜人,三三两两趁星期天开着私家车来享受自然景致的人们,神态悠闲,满脸笑意。一个小小的山叶口村,靠旅游“火”了起来,光农家饭店就有60多家,沿线的5个村也随之进入“20分钟”城市交通圈。
据了解,迁安市即将开工的投资10亿多元的燕山大路南延工程,将成为拓展城区面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工程。该工程将在滦河边建互通立交桥一座,再跨越滦河建设一座1800米长的滦河特大桥,从而打开迁安市区南延的又一条通道。
编辑: 周东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