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家园———蔡园镇社会经济发展综述
迁安信息港消息:让人欣喜的一组镜头
以下一组镜头是记者7月8日在蔡园镇的采访实录。
镜头一:
轧一钢铁集团院内。
一个巨型的金属罐正在被大型起重机高高吊起,准备安放到已经矗立起来的塔基上。同行的迁安轧一钢铁集团环保科万科长告诉我们,这是公司投资2800万元兴建的脱硫塔设备,正在上架的是2号塔。为了适应科学发展要求,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轧一钢铁集团自去年以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除了新上了脱硫设备外,还投资1.5亿元新上了转炉煤气发电技术,这些都将大大提高能源使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镜头二:
蔡园镇黑龙山铁矿废料台前。
面对废料台上茂盛的松树、杨树以及四周边坡上绿油油的紫穗槐绿化带,记者和一位在路边卖东西的老乡攀谈起来。老乡说,往年一到雨季,大家都担心废料台被雨水冲塌,断了路,伤了人,可今年不用担心了,台上和坡上的树木把边坡给护住了,前些天那场雨那么大,边坡上居然没有被冲出一道沟来,等再过几年,树长大了,这里说不定会成为风景区呢!
镜头三:
蔡园镇刘湾子新村东头。一男一女两位老人正在楼前闲聊。
记 者:请问,这就是你们刘湾子村的住宅楼么?真漂亮啊,看起来比城里的住宅楼一点也不差呀!
老 汉:你说的没错,从这往里这4栋楼都是,总共240套,全村160户家家有份,每户可以按照人口分一到两套,都是三室两厅,100多平米,水电齐全,冬季集中供暖,一点儿不比城里差,住着就是享福啊!
老太太:不光咱们村这样,蔡园村也早住上楼了,听说咱们村还要建老年公寓呢,到那时就更好了,据说李庄子村也准备这么搞呢。
窥一斑可知全豹,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人心,节能减排、治理环境、新民居建设,已经成为蔡园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从中不难看出,蔡园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在跨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让人振奋的几组数字
下面几组数字,记录了蔡园镇几十年来经济发展的脚步。
1984年,蔡园镇筹建了迁安第一座铁矿———蔡园镇铁矿,到目前,全镇铁矿已发展到78家,年处理矿石1000万吨,铁精粉产量达300万吨。
投资达25亿元的轧一钢铁集团公司是蔡园镇的龙头企业,有600立方米的高炉两座、160吨转炉两座、1255毫米热轧宽带钢生产线一条及相关配套设备,具有300万吨铁、钢、材的生产规模。
投资6000余万元、正在不断完善的灵山旅游景区,现已形成4大绝景、6大景区、28处奇观的良好布局,是我市首家国家AA级旅游区。
2002年全镇有25个村推广板栗种植,目前板栗种植已达13000余亩。
2008年,全镇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7亿元,财政收入达到4.83亿元。
让历史铭记的三次跨越
纵观蔡园镇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经济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三次不同寻常的跨越。
“黑色工厂”,致富脱贫,昔日穷乡展翅飞。
蔡园镇境内铁矿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可开采储量达10亿吨,然而,改革开放前,蔡园镇年人均收入仅仅在100元左右,贫穷的帽子重重的压在蔡园人民的头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虽然使蔡园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但是离富裕还有相当一段距离。1984年,胡耀邦总书记来迁安视察,提出了“解放思想、提前致富”的口号,敲响了迁安人民奋进的战鼓,蔡园人民上下齐心,大办“黑色工厂”,一场向资源要效益的工业大战全面打响。到1987年,已经建成了采矿、烧结企业15家,年处理矿石能力达100万吨,生产矿粉30万吨。1993年,中央提出了金融体制改革,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宽松的环境,全镇采选矿企业发展到30家,从业人员3200人,创产值9000万元,上缴利税1000万元。1999年,非公有制经济被明确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蔡园人民提供了更为自主的创业平台,随着企业的改制,一批大型企业,如蔡园镇铁矿、黑龙山铁矿确立了自身的优势,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支柱,带动了蔡园经济的腾飞。蔡园镇这个昔日远近闻名的贫困山区,从此挣脱贫困落后的枷锁羁绊,走上了文明富裕的发展之路。
全面发展,三头并进,经济再上新台阶。
市委二届九次全会提出了建设“钢铁迁安、中等城市”的宏伟目标,围绕这一目标,蔡园镇党委、政府确立了建设“工业重镇、旅游名镇、板栗大镇”的目标,全镇上下凝心聚力,争先进位,朝着进军全国百强镇,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迈进。
围绕工业重镇建设,工业主导产业发展迅速。依托本地资源优势,蔡园镇将钢铁、采选业作为全镇的主导产业,经过几年的努力,到2008年全镇铁矿已发展到78家,年处理矿石1000万吨,铁精粉产量达200万吨。与此同时,蔡园镇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力度,使镇域经济发展格局实现了战略性转移,走上了工业富镇、工业立镇、工业强镇的振兴之路。
2001年7月,蔡园镇引进镇外资金建设的第一家钢铁企业———四方钢铁公司破土动工。与此同时,省外大型企业———金京钢铁公司落户蔡园镇,并于2003年6月30日炼出了第一炉钢。2004年7月,天津轧一联成公司对原金京钢铁公司实行了全盘整合,企业先后投资25亿元,建成了600立方米炼铁高炉两座、160吨炼铁转炉两座、1255毫米热轧宽带钢生产线一条及相关配套设备,迅速形成了300万吨铁、钢、材的生产规模。
钢铁龙头企业的带动,促进了蔡园镇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到2008年,各类工业企业达到57家,从业人员近6000人。工业总产值达到62亿元,利税3亿元。分别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87.5%和财政收入的93.1%。以精品钢铁产业和矿山采选为主的工业,成为该镇经济的主导产业。
围绕旅游名镇建设,城镇功能品位有效提高。为打造“旅游名镇”,蔡园镇先后投资2亿元,实施了一批重点城建项目。
按照镇域总体规划,投资5000万元,实施了绿化区、商业区两大工程。在以灵山开发路为轴线的5华里绿化区,配套建设了1600亩的绿化带,道路两侧全部安装路灯;商业区周围配套实施完成了150幢平改楼、100幢商贸楼工程。同时,以商业区为中心,投资2000余万元实施了镇标、汉白玉桥、广告塔、三角地广场等标志性建筑工程。累计投资4000万元,先后修建了野兴路、灵山开发路、万太公路等重点道路,实现了以轧一工业园区为中心的十字骨干结构,并在各村配套实施了“村村通”工程,使全镇交通环境得到了根本性改善。同时,本着高起点开发、高标准建设、打造旅游精品的原则,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先后投资6000余万元完善灵山旅游景区建设,使景区形成四大绝景、六大景区、二十八大奇观的良好布局,成为全市首家国家AA级旅游区,现每年接待游客达到18万人。
围绕板栗大镇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初见成效。1993年前,蔡园镇第一产业以传统农业为主,自2002年始,该镇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特色干果种植和规模养殖业。2002年至2006年,先后在马官营、灵山等9个村建精品核桃园1900亩,在全镇25个行政村推广板栗种植,到2008年底达到13000亩。同时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培养生猪、蛋鸡专业户。发展3万只蛋鸡养殖小区1个,百头以上猪场10个,生猪存栏9000头。全年畜牧业创产值1240万元,创效益100多万元。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2003年,一场以改善人居环境、实现村容美化、道路硬化、街道绿化、庭院净化、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的创建活动在蔡园镇轰轰烈烈地全面铺开。到2008年底,全镇已累计投入资金2.42亿元,铺设水泥路61527米,完成绿化52万余株;全镇26个村已全部实现了村村通有线电视;通自来水村数达到23个。蔡园村、刘湾子村两个村的新型住宅小区建设,在全市的农民住宅中居领先水平。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事业,到2008年全镇7个村2326人参加了失地养老保险;7839人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并缴费,占总人数的80.4%;22184人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6.87%。投资420万元,新建了镇级卫生院;群众就医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投资400余万元,对全镇中小学危旧校舍进行改造,对教育设施进行更新,全面提升了教育硬件设施水平。
2004年,蔡园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4.5亿元,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46亿元,一举跨入全国千强镇行列,位居全省第七位。2007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8.5亿元,财政收入达到3.8亿元,位居全国千强镇第229位,全省第11位。
关注民生,科学发展,建设人民幸福园。
随着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蔡园人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耗费严重、人民生活水平不均等问题已经成为阻碍蔡园发展的难点,睿智的蔡园人果断地转变发展思路: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总揽工作全局,以进军全国百强镇、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为总体目标,围绕全市“工业强市、统筹建市、双源兴市”战略,巩固发展铁矿业,大力发展钢铁业,稳步发展旅游业,带动发展商贸流通业,力争在“十一五”末把蔡园镇建成北方钢铁强镇、旅游度假名镇、文明生态乡镇、和谐发展先行镇。
全力实施项目攻坚。坚持“抓项目、促调整、谋发展”的工作思路,下大力气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计划投资55亿元启动轧一三期工程建设,目前已投入15亿元,完成了1780亩征地、围墙建设及场地平整、订购设备等前期工作。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全力推进科学发展示范村建设。完成了大杨庄、蔡园、小杨庄、刘湾子4个村的科学发展示范村建设,达到市规定标准。二是大力实施“122”富民工程。投资5500万元,实施了灵山旅游区综合配套工程、500亩清香核桃园以及春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扩建等重点项目。三是积极探索新农居发展模式。按照“集中建设型、滚动发展型、整体改建型、借力推进型”四种创建模式,投资1.2亿元实施了8个村新农居建设,其中刘湾子、小杨庄、小蔡庄、玄家洼、李庄子5个村被列入唐山市级试点村。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一是完善镇村发展规划。聘请高资质设计院完成了新镇区详细规划编制、村庄规划编制、新民居建设等项规划。二是按照城乡三年大变样要求,高标准推进新镇区建设。投资1300万元,完成了镇区路建设,形成了一横一纵的框架结构;征地300亩,预计投资8000万元的李庄子新村、镇中、文化大院工程也已经纳入了新镇区范围,统一规划、统筹建设。三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00万元建商住楼20栋,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投资100万元修建北屯三角地排水沟1500延长米,近期已开工建设。
2009年,是“十一五”计划的关键年,腾飞的蔡园镇正以崭新的姿态向着新的目标奋进。
编辑: 周东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