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七旬农妇喜当“编导” 十三姐妹同台欢歌

七旬农妇喜当“编导” 十三姐妹同台欢歌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1-12-31 00:26:57 2344阅读

    初夏清晨,掩映在绿树红花间的扣庄乡寺后村一改往日的宁静,乡亲们三五成群地涌向村民范淑华家,观看正在她家门口上演的一场别开生面的文艺演出。

    《免费体检》、《母女逛迁安》、《迁安妇女有志气》等一批歌颂党的好政策、反映家乡新变化的自编节目不时博得乡亲们的阵阵掌声;歌曲《走进新时代》,更激发了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党和政府的拥护和感激。

    小品、快板、“三句半”、歌曲联唱,形式各异、内容丰富的文艺节目轮番上场,村民们一个个看得聚精会神,掌声不断。可是,你怎么也不会想到,这样一场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的“总导演”李红玉竟然是一位73岁的老大妈,13位演员则全是村里地地道道的五六十岁的农村妇女,节目内容大多是老姐儿几个结合当前形势和本村的真人真事,在“总导演”李红玉老人的指导下自编的,服装、道具、乐器也都是她们在家人的支持下自备的。她们个个表演得认真、投入,眼角眉梢透着掩饰不住的喜悦与自豪。半个月内,这已经是她们第二次举办文艺演出了。

    寺后村共有480多户,是远近闻名的粉条加工专业村,青壮年劳动力都在粉条加工小区上班,老人们平时烧火做饭,操持家务,闲下来没啥事做就打打麻将,闲谈。73岁的李红玉老人一直好说好唱,平时就喜欢编个顺口溜、小快板自娱自乐。她想,如果把姐妹们组织起来,大家一起唱、一起跳,不但心情好,还锻炼了身体。一天,李红玉大妈和50岁的范淑华在一起闲聊时,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立即得到了范淑华的赞同,她当场表示,自己当“团长”,负责组织左邻右舍的老姐妹,排练场地就在她家里。说干就干,范淑华立即找来了平时要好的六七位老姐妹商量,并得到了她们的一致赞同。接下来,她们每天收拾完家务,把孙子孙女送到幼儿园、学校,立刻到范淑华家聚齐,开始自编节目、自制道具、自备服装。起初,她们只排练一些歌曲,之后在村两委、村妇代会的指导帮助下,又把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编排成小品、“三句半”、快板、表演唱等形式。排练时经常吸引不少乡亲来观看,街坊四邻的姐妹纷纷申请加入,就这样她们的队伍很快扩大到了13位姐妹,年龄最小的47岁,最大的73岁。

    为了向乡亲们展示排练成果,范淑华充分发挥“团长”的作用,积极征得村两委、村妇代会的支持,于5月31日举办了首场演出,吸引了百余名群众前来观看,得到了乡亲们的一致好评。演出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老人们的士气,她们的创作热情更加高涨,排练更加勤奋。为了避免创作出来的脚本遗失,范淑华专门订了一个厚厚的大本子,每创作一个节目,她就将台词(或歌词)工工整整地抄录在本子上。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她们已经编排了近30个节目,有反映科学发展观的、有倡导节能减排的、有反映新农村建设的、有歌唱新迁安变化的……

    前不久,她们再一次在村两委、妇代会和家人的帮助下搭起戏台,举办了第二场文艺演出。演出结束后,村党支部副书记张文柱欣喜地说:“现在乡亲们的日子好过了,闲下来时都想乐呵乐呵,不在于艺术水平多高,关键在于群众自娱自乐,既锻炼了身体,促进了团结,还陶冶了情操,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真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迁安信息港报道)

编辑: 孟令然

广告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