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一生不了皮影情——记迁安市皮影艺术协会会长叶建国

一生不了皮影情——记迁安市皮影艺术协会会长叶建国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1-12-31 00:26:40 2229阅读

    算起来,今年83岁的市离休干部叶建国老人从事皮影艺术已经有66个年头了。

    一、曾用皮影抗倭寇

    16岁就参加革命工作的叶建国,开始给迁安县抗联主任周青当交通员。当时,12军分区有一个皮影箱,是时任迁卢抚昌联合县政府采购员、毕新庄村人刘汝霖捐献的自家影箱。影队中有个唱大的演员,建昌营人,名叫历景阳,演唱时能震得影窗子直忽闪,深受观众喜爱。他决心以两位同乡为榜样,利用皮影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为革命贡献一份力量。在周青的支持下,他有空就到军分区皮影队抄写反映抗日斗争的影卷,如《枪毙王朋》、《张悦刺特》、《火烧潘家峪》等,并自编《打锦州》影卷给本村皮影艺人叶庆红拿到影社演出,有力调动了群众参加革命斗争的热情。

    解放后,叶建国被分配到地方工会工作,战争年代与皮影艺术结下的情缘使他对皮影有一种别样的关爱。他积极支持皮影艺人李堂、王耀等组织影社,并使之唱红迁安及周边地区。改革开放后,为了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他邀请乐亭、青龙、宽城等地皮影剧团来我市演出,有力地促进了迁安皮影艺术的发展。

    二、《滦水奇缘》热唐山

    随着电视、电脑等进入寻常百姓家,皮影戏这门古老的艺术形式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全市几十家皮影社只剩下三四家,为了拯救这门古老的艺术,2002年,年逾古稀的叶建国毅然牵头出资组建皮影剧团,招募远近皮影演唱高手,成立夕阳红皮影剧团。由于剧团演技精湛,加上他多年的跑台口经验,年演出达300多场,“夕阳红”红遍迁安及周边各县,2005年央视《东方时空》栏目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来迁安采访,看到其精湛的演技,遂邀赴京参加录制歌颂皮影艺人抗日的节目。同年9月,“夕阳红”带着反映迁安历史文化的自编剧目《滦水奇缘》参加“2005中国唐山国际皮影展演”,获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为迁安争了光。“钢城之夜”文艺展演中,“夕阳红”代表阎家店乡参加,受到观众的热烈称赞。

    三、壮心不已了夙愿

    近两年,一些老艺人由于身体原因退出舞台,夕阳红皮影剧团陷入困境,一度转手他人经营,演出数量和质量都大受影响,叶建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不能眼睁睁看着迁安皮影走向绝路。经过深思熟虑和千挑百选,他决定与热爱迁安文化的赵田联手,组建迁安市皮影艺术协会,重振夕阳红皮影剧团雄风,通过以艺养艺,共同振兴迁安皮影艺术。今年正月,他们邀请市政府原副市长徐春瑞撰写新皮影剧本《狄戎寻泉》、《金印记》、《观碾记》在文化广场演出。为了吸引年轻观众,他出资购买了字幕机、投影仪、音响设备,同时利用原有的关系从凌源、喀左等地招募精兵强将充实演艺队伍,并投资数万元将原来的影人一律更新成一尺八寸高的大影人,连演出用的影棚也换成全新的钢管组合影棚,使夕阳红皮影剧团不论在设备上还是演唱水平上都达到唐山市一流水平。

    叶建国老人的举动感动了家人和乡邻。一辈子支持他的老伴儿又一次把儿女们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嘱咐孩子们:“你爸一辈子就这么一个爱好,我们必须全力支持他。”东峡口村农泉山庄的庞瑞军经理得知叶老这一情况,主动提出把自己的饭店作为皮影协会的活动基地,并腾出专门房屋供皮影协会无偿使用。皮影协会成立的那天,面对着前来祝贺的同道和好友,叶建国深情地道出了自己的三个愿望:“让皮影歌迁安、唱迁安,打出迁安品牌;让皮影走出迁安,走出国门;培养新人,让皮影艺术不断传承下去。”一番话,博得了在场人的一片掌声。(迁安信息港报道)

编辑: 孟令然

广告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