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透视三河谋发展——打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牌

透视三河谋发展——打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牌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1-12-31 00:26:24 2246阅读

透视三河谋发展
——打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牌
宋金华
6月22日上午,市委主要领导率团到三河市参观考察,先后踏访了燕达医疗健康城、东方夏威夷社区、晶龙集团工业园和雪花啤酒公司等地,并听取情况介绍。三河的优越区位,合理的经济结构,迅猛的发展速度,尤其是在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方面给我市留下了更多的深层思考。
近年来,三河乘改革之风、扬区位之利、兴开放之举,与京津的“同城效应”不断强化,现代产业体系初显规模,蓬勃兴起的现代制造业亮点频现,电子信息、新医药、新材料和汽车配件成为支柱产业。特别是在电子信息产业中,相继引进了中兴通讯北方产业基地、汉王制造、世维通等一批电子信息产业项目;在生物制药产业中,相继引进了神威药业、杰希药业、量子高科研究院等一批新医药项目;在新材料产业中,相继引进了日本富士星光PS版、华电亿力硅单晶多线切割、意大利盟多塑胶地板等一批新材料项目;在汽车配件业中,相继引进了韩国世原精工现代汽车配件、韩国三友汽车配件、因派克汽车部件等一批项目,使汽车配件业在短时间内迅速聚集、形成规模。
透视三河经济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三河正是借助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把这种毗邻京津的“同城效应”发挥到了极致,积极吸纳和承接京津的产业优势、信息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等等强势资源,瞄准代表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制药和装备制造等前沿高科技加以强力扶持和发展。同时做足京津郊区优势,大力发展郊区农业,形成“畜牧、蔬菜、林果、花木”四大主导产业,使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74.8%。另外挖掘京津丰富的旅游客源优势,打造休闲旅游品牌,形成了西部旅游度假、中部娱乐休闲、东部自然风光的格局,并以此带动商贸流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崛起。三河市正是凭借以上科学发展路径,推动了一二三产业的协同发展,构建了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了率先发展、更好发展、更快发展。
情同此理、殊途同归。三河市恰恰打好了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这张牌,超前融入京津都市圈,从其产业结构调整中、从其城市功能转型中抢抓住了先机,通过搭建燕郊经济开发区这个平台,率先承接了产业转移项目。可见,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就是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产业分工不断深化、细化的历程,就是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也只有顺应此规律按照产业链的模式所支撑起的产业体系才最稳固、最安全、最有效、最能共享区域经济一体化成果。当前我市也面临着与三河市同等的发展机遇,迫切需要融入到区域经济发展这个大格局中,寻求自身的发展定位和时代坐标,从京津冀一体化、冀东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圈所产生的辐射效应中来撬动商机,积极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为实现产业升级而传递出的一般制造业,奋力嫁接京、津、唐、秦、承等大城市和中心城市因功能升级而释放出的产业,结合我市自身实际来调整产业结构,建构独具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方能在新一轮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中决胜千里。

编辑: 宋金华

广告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