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安七旬翁自费出书赠各界 抢救当地革命史
一本赞颂燕赵大地革命先辈英雄事迹的纪实小说《杨十三与杨秀峰》正在河北省迁安市广为传阅。迁安市政府外宣局今日透露,首批印刷的5000册图书日前已经免费赠送各界群众并广受好评。
“我们辛苦著书,免费赠书,就要让革命先烈精神和事迹永远流传,光照万代。”年逾古稀的著者刘绍友和赵田老人在赠书现场介绍说。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社会各界正以不同形式开展纪念活动。迁安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在抵抗外敌入侵和赢得民族解放的征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功勋卓著的优秀儿女,杨十三、杨秀峰两位先辈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和优秀楷模。杨十三、杨秀峰叔侄,都曾出国留学,都是大学教授,在国家危难之际,共同寻求兴邦之途,抗日战争爆发,叔侄俩同时投笔从戎,杨十三带领家人奔赴冀东组织领导冀东武装大暴动,解放冀东九座县城,在反日寇对八路军总部九路围攻战斗中牺牲,受到毛主席、朱德等党和军队领导人高度评价。毛泽东为悼念杨十三烈士亲拟挽联“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对我辈特增担荷,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于先生尤见典型。”同时,杨秀峰在冀西组织起7000人的冀西游击队,开辟冀西、冀南抗日根据地,成绩卓著,任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主席。1948年底首任河北省政府主席,建国后任教育部、高教部部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毛主席、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高度评价他清廉从政,被称为“公仆楷模”。 邓小平赞杨秀峰:“‘文官不爱钱,武臣不惜死’——杨兼而有之”
“杨氏叔侄为革命建立的丰功伟绩市值得载入史册,不断弘扬飞光大,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驱使我们必须把史料整理出来,献给后人。”刘绍友和赵田两位老人说。自80年代初至1995年的十几年中他们先后到天津、北京、沈阳、石家庄等地以及天津工学院、中组织、教育部、北师大等几十个单位,走访杨氏叔侄曾经工作过的单位和一起工作、战斗过的战友同志,以及他们的亲属百余人次,了解情况,征集文字资料、照片,采访记录十多本,20万字。刘绍友退休以后仍不放弃编写杨氏叔侄革命事迹的志愿。经过细心疏理,反复构思,精心编写,于2006年编成反映杨氏叔侄革命事迹的传记文学《燕赵双骄》一书出版。
从去年开始,在传记文学《燕赵双骄》基础上,刘绍友和赵田两位老人不顾体弱多病,把采访记录搬出来,又反复查阅整理采访记录,用一年多时间,编著完成面向群众适合普及的纪实小说。“我们这叫抢救性工程,我们的身体都不好,一定强时间把先辈们的光辉事迹保存下来,永远流传,要不就愧对先辈。”为增加可读性、趣味性,两位老人还邀请迁安书画界名人题写书名绘制插图,请河北省雕塑行业协会名师帮助制做塑像。
眼下,刘绍友和赵田两位老人将书中精彩片段排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皮影戏”,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颂扬革命先辈。呼吁复建杨氏叔侄故居,成为红色旅游点和教育青年基地。(迁安信息港报道)
编辑: 孟令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