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高丽萍和她的特色生态民俗村

高丽萍和她的特色生态民俗村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1-12-31 00:25:17 2248阅读

    在建昌营镇教场沟村,群山掩映之间,半山腰上散落着10来座古朴的民居,青砖墙、木窗棂,窗际悬挂着成串的金黄色的玉米、通红的辣椒,院里的杏树,门前的花椒树,满山的鸟鸣,充满乡野气息,尤其让人意醉神迷的是,盘腿坐在屋里的土炕上,从开着的窗子里,就能看到屋后不远处的长城以及漫山遍野的苍翠,山风送爽,花香阵阵,真让人忘却了世俗的喧嚣与燥热。这就是高丽萍的教场沟特色生态民俗村。

    教场沟村群山环抱,树木苍翠,抗日战争时期是有名的堡垒村。但是因为耕地少,兼之交通不便,上世纪90年代,村民们搬出了大山,在山外建起了新居。2007年,在城里做图书生意的高丽萍回老家时,顺便到山上的长城游玩,站在长城上,听着关于将军坟等传说,看着连绵不断的荒山,一个大胆的构想跳出了脑海,这里虽然条件艰苦,但完全可以利用方圆十几平方公里的山场及沟沟壑壑进行生态农业开发和旅游度假村建设。性急的高丽萍立刻下山找到村委会,谈了自己的想法,要求承包近千亩荒山。

    荒山承包到手以后,高丽萍开始谋划实施她的开发梦,首先拓宽、修复了近10华里原来仅供驴车行走的山路,使汽车能够通行;又与农户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将耕地统一经营下来,种上适宜的作物,统一管理;清理所有的果树,更新品种、修剪枝杈,嫁接树种、治理病虫害;清理所有的民宅,修缮整理,配备吊炕;通过管道引深井水上高山,滋润山山岭岭。

    为了开发,高丽萍日夜泡在山上,人晒黑了,累瘦了,女儿也顾不上管,村里的乡亲心疼地对她说:“孩子,别累着,悠着点干。”在她的努力下,仅2008年一年,就开荒种植无公害粮食作物100余亩,产量2.5万公斤,栽植及修剪果树5600余株,果品产量1.5万公斤,安置村里富余劳动力数十人。

    教场沟村有古老的长城,有北方罕见的数百年树龄的茶树,还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故事,高丽萍利用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开发旅游业。谈及将来的打算,她说,要通过3年的努力,把教场沟建设成为一个集生态观光、休闲养生、会议培训、无公害农业为一体的民俗庄园。(迁安信息港报道)

编辑: 孟令然

广告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