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整体搬迁:一个山村与一家企业的博弈

整体搬迁:一个山村与一家企业的博弈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1-12-31 00:25:08 6119阅读

   白龙港村位于河北省迁安市,铁矿资源丰富。50年前,首钢进驻时,这里青山绿水。50年后的今天,90米的深井抽不出一滴水来,地面大范围塌陷——

  5月18日上午10点,当一辆银灰色丰田中巴车在一辆黑色轿车的引导下,缓缓驶进首钢迁安矿业公司杏山铁矿大门时,松散地守在门前的上百名白龙港村村民,随即聚拢过来。

  这些河北省迁安市木厂口镇白龙港村的村民已在首钢杏山铁矿门口“围堵”了15天。木厂口镇是号称“铁迁安”的迁安市铁矿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早在50年前,首钢公司就已进入杏山开采。

  但连续不断的开采给山脚下的白龙港村的自然生态带来了毁灭性打击,如今,白龙港村水资源几近枯竭,地面也发生大面积塌陷。

  两辆车里是迁安市政府、木厂口镇政府以及首钢迁安矿业公司的领导,他们此行是与“围堵”铁矿大门的村民协调整体搬迁事宜。

  “这次长达15天的堵门事件,导火索是4月28日一家同在白龙港村采矿的民营矿企九江公司召开的搬迁协调会。”村主任蔡青介绍,“九江公司最后耗资2000万元整体搬迁了村里127户居民。”

  但白龙港村村民向大型国有企业首钢公司提出整体搬迁村民要求已逾一年,但迟迟没有答复,愤怒的村民才来到了首钢杏山铁矿的门口。

  水断地陷

  18日刚吃过早饭,郝友胜的妻子撂下饭碗,挑起水桶就往村头赶。

  杏山铁矿的送水车马上就要来,她要趁早去排队领水。这半年来,她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她匆匆走出家门,甚至来不及看一眼菜地里的那眼机井。

  这眼深达90米深、投资15000余元,2006年才打的机井,在使用不到一年后,2007年的初春就吐不出一滴水来。而这种烦恼,对白龙港村500来户1500余人来说,已经成了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60岁的村支书郝连波告诉《法制日报周末》记者,白龙港村背倚大杏山、小杏山,铁矿资源丰富,早在1958年,就吸引了首钢集团来此开矿。

“首钢来之前,咱村绿水青山。可自地面开矿之后,树都被伐光了,到了1980年,村里一口井的水已经不够用了,家家只好打一眼10来米深的井,用辘轳拉水吃。谁知到了2007年,村民们前两年才打的七八十眼30至90多米深的井,就全都干枯断流,抽不出一滴水来。”

  之后,100米、110米深的水井再次断流,最后不得不耗费30多万元,重新打了一眼近300多米深的井,可出水量也仅够全村四分之一人饮用,不得不依靠杏山铁矿送水。就村里水井2007年突然全部干涸现象,村主任蔡青和村民们分析,与杏山铁矿2006年7月从地面明采转入地下暗采有关。矿上现在有四口井,每口井每小时排出200多立方水,一天就是上万吨。虽然白龙港村位于水平线+50米以上,但现在地下水已经开采到-100米了。

  首钢迁安矿业公司的王志军副总经理也坦称:“现在地下开采量比原设计量要大,要说没有影响是假的,至少,水位下降就很明显。”

  2000年,一次白龙港村组织了七个人去献血,化验后没有一个合格,后来几年竟年年如此。到了2003年,上级相关部门干脆就不再通知白龙港村民去献血了。今年,村里惟一的一眼300米深能出水的井,流出来的水,竟变成了绿色,还有一股呛人的炸药味道。

  不仅是水质的变化让蔡青害怕,还有让他睡不着觉的事。

  开始是炮震,现在则是令村民异常恐慌的地塌。

  54岁的郝玉秋告诉《法制日报周末》记者,1980年代,杏山铁矿放炮时,上百吨炸药产生的强大冲击波会将房子震裂,玻璃破碎,家家没有下雨不漏水的。现在矿上把地下掏空,地面沉降,房屋下陷,安全难保。

  在郝利国家,记者发现其1993年盖的老房子,因地基下沉,屋前左右的墙面,都出现了10厘米宽的裂缝。而屋内客厅后墙脚,用手敲打,会发出空洞的声音。

  新房也未能幸免。推开郝玉秋家的院门,他去年9月才落成的新房门口的第一道水泥台阶上,就醒目地出现一道裂缝……

  在村支书郝连波的办公桌上,记者发现一个“异常情况记录本”,其中对2008年6、7两个月的记录是:6月12日下午6点,村民郝锁发现村里的水泥大道出现长30米,宽6米的塌陷;6月18日晚上9点,柳金华家后门口路面下陷一米多,蔡全道路过时开的拖拉机翻了个底朝天……7月12日下午7点,郝立国住房四角出现裂缝,最大的有一寸宽;7月30日,郝计财、郝立国老房倒塌……
交 锋

  面对频遭水断地陷的地质灾害,2008年6月20日,白龙港村不得不向首钢迁安矿业公司、杏山铁矿、迁安市支工处、木厂口镇人民政府呈送《紧急报告》,建议“早日疏散村民,请专家对全村进行地质鉴定,迅速拿出解决方案”。

  同年7月初,迁安市政府在接到木厂口镇有关白龙港村灾情报告后,责成国土局调查处理。

  稍后,河北冀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7月份的物探勘察结果显示:“白龙港村勘察范围内不良地质体较发育,已形成土洞、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隐患。”

  为科学有效地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木长口镇政府在安排专人对白龙港村进行24小时监控的同时,又于2008年7月24日,向迁安市防治地质灾害办公室专题报告,“请求在防治技术力量、财政专项资金等方面给予重视和支持。”

  河北冀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的勘察报告是村里自掏3万元所做,然而,因拿不出第二次进一步深入勘查的500多万元巨额费用,白龙港村不得不作罢。

  2008年7月30日,白龙港村委会再次向首钢迁安矿业公司递交了《紧急报告》:“望贵公司高度重视,尽快拿出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案。”

  但此后近一年的时间里,白龙港村民前后七次,500多人专程前往镇里反映情况,镇领导也找对方多次交涉,但一直都没有结果。

  让村民再次看到转机是在今年4月28日。“房子没裂,地也没陷”,仅仅因为灰尘污染和噪音的问题,迁安市一家民营矿产企业九江线材公司决定出资2000多万元,对白龙港村第三村民小组127户,实施整体搬迁。

  这让白龙港全体村民又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他们认为已经入村50年的首钢,应该更有“人情味儿”。

  1958年,村里土地被首钢征用时,每亩地只给了集体30至50元补偿,“碗口粗的大树才赔两三毛钱”,村民介绍。

  1976年至今30多年来,因为炮震造成的损失,首钢给村里总共补偿才不到10万元。而首钢杏山铁矿年设计生产能力是350万吨,年产值十多亿,每年纯利就高达六七个亿。

  在村民们看来,这个要求不高。“因为民营企业都能做的事,对首钢这样的大型国有企业来说,难道还有什么难处?”

  然而,从4月28日开始,一直到5月4日,都没有等来他们预想的结果。失去了耐心的村民们,终于闹上了矿山,开始与杏山铁矿直面交锋。

等 待

  5月4日上午一上班,杏山铁矿的职工惊讶地发现,矿山的大门遭到了白龙港300多村民的围堵。

  5月11日,首钢迁安矿业公司的王志军副总经理破天荒地主动找到镇里,在木厂口镇领导的主持下,和白龙港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起开了一个协调会。

  但从下午4点一直谈到晚上6点,王志军副总经理坚持的“先恢复生产,再谈其他”的要求,遭到了村里“生产可以,但必须拿出对村民生命财产不构成危害的权威检测报告”的抵制。

  5月14日,在停产长达11天后,杏山铁矿在《致白龙港村委会的函》中,提出如下解决办法,“我方将对安全隐患部位采取抢险措施,以避免发生重大问题。”

  5月18日,各方参与的协调会终于召开。

  在协调会上,对白龙港村目前靠首钢送水的做法,木厂口镇镇长张贵宝认为,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不是长久之计,也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对此,杏山铁矿矿长马书平的解释是,“送水是临时应急,从长远来看,会给村里安自来水。”

  至于地陷,马书平矿长认为,“是什么原因,要看具体报告。”

  对白龙港村民整体搬迁的要求,迁安市委副书记李维林的看法是,是整体搬迁,还是勘察后再定,由市镇村及首钢成立的工作组协商后再定。

  李维林提醒王志军:“要将此事及时向首钢总公司汇报,不能无限期地拖延。”

  协调会快结束轮到白龙港村主任蔡青讲话时,他只说了两个字:“尽快。”(迁安信息港报道)

编辑: 孟令然

广告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