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安“122”富民工程:农民人均增收近千元
“农民建棚,政府埋单。在家门口,收拾好自个儿的地就能赚上几万!”在迁安市上庄乡东代营村西南的大棚里,41岁的农民李志文笑得合不拢嘴。2007年10月,李志文在该市“122”富民工程的引导下,建起了一个占地两亩竹木结构的冷棚,仅一茬甜瓜就收入3万元。四口之家的人均纯收入一下子从不足8000元提高到1万多元。
像李志文这样通过“122”富民工程实现增收的农户,在迁安市已有10万,他们参与创业项目总数达到3600个,项目带动农民人均增收980元,比2007年增长20.8%。
去年,迁安结合当地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编制了《“122”富民工程规划》。强调以专业村建设为抓手,按照“示范户带全村,一村带多村,多村带基地,基地育产业”的发展思路,以项目为支撑,突出“小规模,大群体”的创业模式,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村优势主导产业,实现到“十一五”末,建成100个左右特色种植专业村,200个左右养殖、农产品加工专业村,200个左右工业品、小商品生产及运输、商贸、旅游等专业村。为确保这一惠民工程真正落到实处,该市专门投入2亿元创业基金,着眼于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经济效益,重点发展设施菜果与新技术、特色果品与生态旅游、规模养殖、特色农产品加工、城镇商贸与工矿区配套五大富民工程。2008年,新发展设施果菜1.75万亩,完成特色果品提质增效项目2万亩,新增以核桃为主干鲜果品基地1.5万亩,核桃优种嫁接7000亩,板栗优种嫁接5000亩,优质果品标准化示范园2万亩;成立了215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结合农机补贴项目为120个服务组织装备了服务设施;新增就业岗位2.1万个,1.8万个富余农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462元,比2007年增加近千元,为历年来增幅最大。(迁安信息港报道)
编辑: 孟令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