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安前两月实现财政收入17.6亿元
迁安市六项措施“保增长、促调整”,1至2月份实现财政收入17.6亿元,占唐山市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多,同比增长32.3%。
一是抓项目跑办促发展。迁安市把2009年定为“项目建设攻坚年”和“对外开放攻坚年”,采取加大项目跑办力度、重点项目督办、项目拉链等措施,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今年,共申报158个重点推进项目,已有24个项目被国家、河北省发改委批准,争取上级资金支持8405万元,96个项目被列入唐山市重点项目计划,39个项目已达成信贷支持意向,可争取金融资金274亿元,已到位10亿元。
二是抓民生工程促发展。开展以“求职就业有门路,岗位信息进到家”为主题的春风行动,广泛了解需求进城务工农民的人数、意愿、技能水平等情况,积极与用人单位接洽。实行人才交流大厅工作日全天开放制度,健全完善迁安人才网,成功举办了“2009年春季高校毕业生就业洽谈会”,免费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已有1721名高校毕业生与企业初步达成就业意向。启动实施了“健康迁安、幸福人民”行动,将为全市20万人民免费体检并逐人建立健康档案。
三是抓城乡统筹发展。按照“一河两区”城市空间布局,大力加强城市道路、公交、燃气、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绿化美化建设。深入开展“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攻坚行动,以保障性住房建设为重点,推进“三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农民居住向社区集中);深入实施“122”富民工程,鼓励和帮助农民自主创业,提高生活质量和水平;以新农村建设的“五种模式”为示范,深入开展科学发展示范村建设,推广沼气池和吊炕建设;以培训好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为突破口,利用半个月的时间对新当选的农村两委干部加强培训,全面提高农村两委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四是抓机制建设促发展。建立健全了领导干部立体式捆绑制、公开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和问责制以及经济运行预警机制和银企对接互动、小额信贷担保等服务机制,全面践行“一线工作法”,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并加强指导调度、协调服务和宏观调控。已对已获批的24个重点推进项目及第二届经贸洽谈会上签约的68个项目,实行领导分包责任制,确保项目尽早开工、早见效。
五是抓资源型城市转型促发展。加强与首钢的战略合作,保障迁钢配套完善项目年底前投产;督促长城钢铁集团尽快出资成立3家全资子公司,打造全市地方钢铁产业的“航母”。抓好钢铁产业链条延伸及配套项目,首钢装备制造产业园等15个钢铁产业链条延伸项目;抓好润安浮法玻璃、明晶玻璃二期、中铁联合物流、万嘉国际家居建材城等65个节能减排项目和113个第三产业等项目建设,全力打造精品钢铁基地,提高第三产业的比例和潜力,坚持在经济高质量的运行中保增长。
六是抓发展环境促发展。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行政审批环境。实施了京沈高速公路迁安连接线、三抚公路新建、万太公路等工程,抓好总投资14.4亿元的9项电力工程建设,完善路网、电网结构;建立覆盖全市的土地收储制度,建设土地流转交易服务中心、乡镇土地流转交易服务所,促进土地规模经营;深入推进金融改革,抓紧组建村镇银行,切实解决融资难问题;在48个市直重点窗口单位开展“改进作风集中行动月”活动,深入实施超时默许、责任追究制度,提高行政效能;推行项目审批代办制度和后备干部代理制度,开展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工作。(迁安信息港报道)
编辑: 孟令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