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辟出发展新路
绿色经济辟出发展新路
□ 宋金华
绿色经济既是解决当前经济发展困境和维持经济增长的一条新的发展之路,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策。而植树造林则是发展绿色经济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立春刚过,我市就全面打响了今年春季绿化造林攻坚战役,这对于营造秀美山川、促进农民增收、保障人民健康将起到重要作用,将为我市可持续发展辟出一条新路,其意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绿色经济,修复生态环境的缔造者。森林改变低空气流,有防止风沙和减轻洪灾、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出于森林树干、枝叶的阻挡和摩擦消耗,进入林区风速会明显减弱。据资料介绍,夏季浓密树冠可减弱风速,最多可减少50%。风在入林前200米以外,风速变化不大;过林之后,大约要经过500-1000米才能恢复过林前的速度,人类便利用森林的这一功能造林治沙。森林地表枯枝落叶腐烂层不断增多,形成较厚的腐质层,就像一块巨大的吸收雨水的海绵,具有很强的吸水、延缓径流、削弱洪峰的功能。另外,树冠对雨水有截流作用,能减少雨水对地面的冲击力,保持水土。据计算,林冠能阻载10-20%的降水,其中大部分蒸发到大气中,余下的降落到地面或沿树干渗透到土壤中成为地下水,所以一片森林就是一座水库。森林植被的根系能紧紧固定土壤,能使土地免受雨水冲刷,制止水土流失,防止土地荒漠化。
绿色经济,助推农民增收的新引擎。自退耕还林工程开展以来,农民收获了“摇钱树”和“致富林”。2008年,我市大约有4.7万户直接从国家政策中获益12436万元,林木蓄积量平均每年每亩可增加2万立方米以上,每年增加农民收入1700万元;林下种养业年可增效5000多万元;通过引进林果新品种、新技术,林果推广面积达25万亩,年可增加经济效益3000多万元。今年我市将重点实施5项造林工程,完成造林面积39373亩。乡级道路绿化占地按400元/亩的标准,由市财政予以期限8年的补助;苗木按标准要求栽植的,经验收合格率达到90%以上的,市财政按照干果(板栗、核桃)、杨树、水果及其他乔木每株分别补助15元、8元、6元;对达到环村绿化标准的新民居示范村,每村补助3万元,其他村庄视绿化情况给予5000至30000元的一次性补助。
绿色经济,保障生命健康的守护神。人的发展是第一位的,一个好的、健康的身体是根本,而绿色环境是人类长寿的天堂。树木能释放氧气,每一公顷树木的绿叶每天能吸收250公斤的CO2,要释放出400公斤的O2;树木能调节气候,树木的绿叶嫩枝可反射13%的阳光,吸收70%的阳光热量,而照在树底下的阳光和热量只有17%;树木能消声除噪,树木对噪音有强大的阻挡和吸收能力;树木能杀菌防病,每公顷松柏林,一昼夜能分泌30公斤抗生素,杀死肺结核、白喉、伤寒、痢疾等细菌;树木能除尘吸毒,是“除尘器”和“净化器”,每平方米的榆树林一昼夜能吸附2钱粉尘,每公顷柳树林能吸收62.5公斤的CO2。可见,亲近大自然、亲近绿色,人类便能健康长寿。
以城市绿化为中心,以通道绿化为网络,以村庄绿化为基础,以矿山、企业绿化为点缀的绿化攻坚行动,将营造出郁郁葱葱的青山、碧波荡漾的水体、芳草如荫的绿地、遮天蔽日的林荫,迁安将成为一个生态、富足、养人的“大氧吧”,那时一个以山为骨、以水为脉、以绿为体、以文为魂的特色山水园林生态城市将大放异彩! 1284
编辑: 宋金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