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锄具获专利 迁安市夏官营镇六旬老农成“锄具魔”
据迁安信息港通讯员孟令然了解:提起夏官营镇回新庄村的马俊林,十里八村的村民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由于他研制的多种锄具获得了国家专利,因此被大家戏称为“锄具魔”。
记者刚走进马俊林家,便看到马俊林正在院子西边的一角制作锄具,手里的锤子不时地发出“叮叮当当”的敲击声。马俊林已年近六旬,却依然精神矍铄,穿着干净利落,眼神中透露出精明强干。得知来意后,老马很快就滔滔不绝地讲起自己的故事来,他说:“我从事锄具研制已有30个年头了,先后研制出了6大种类的锄具,其中有松土、保苗兼用锄,有花生、菜地兼用锄,有玉米、棉田专用锄,有耙锄,有4种锄已于去年9月份申请到了国家专利……”记者看到了上千把各式锄具,这些都是老马30年来的“心血”。
马俊林非常喜欢动脑筋,也擅长发现问题。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他逐渐发现,在农村尚未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的情况下,锄具仍是农民进行作物中耕必备的生产工具。“老式锄具虽省力,但地旱时锄板不入土,生产队期间所使用锄具壅然费力,但入土和壅土性能好。”能不能研制一种满足各种需要的新型锄具呢?于是老马购买了《作物栽培学》、《锻造学》和《淬识》等书籍,开始研制新农具。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数百次的试验,马俊林于在1990年初成功研制出了轻不粘土、壅土的新式锄具———锄。一年后,他获得了国家专利。
1992年秋,唐山市举办科果展览会,老马毅然将成果拿到会上来,很快,便与唐山市路北区一家金属加工厂达成了联营生产协议。不久后,老马又相继研制出了松土、保苗兼用锄,玉米、棉田专用锄等六类锄具,其中4种锄具于今年获得了国家专利。
30年来,老马的锄具不仅销往唐山、秦皇岛各县(市、区),还远销辽宁、吉林等地。现在,老马与滦南某厂达成了合作意向,他想让自己研制的锄具销往全国各地。
编辑: 孟令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