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安市马兰庄镇探索出“生态宜居、新型社区”模式
村庄是农民生产生活的聚集地,加强村庄规划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变村容村貌,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新农村建设中,马兰庄镇党委、政府围绕着“让农民富起来、让农村靓起来、让农户暖起来、让农家乐起来、让农村经济循环起来”的思想,结合节能、环保、园林的理念,成功探索出了“生态宜居、新型社区”新模式,即按照转变一批、提升一批、改善一批和迁建一批的新农村建设思路,建设居民住宅区、社会公共服务区、商业区。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马兰庄镇广泛采用环保节能的新材料、新技术。他们采用国内最先进的地源热泵技术,集中供暖制冷;使用太阳能作为供应热水和路灯照明的主要能源;建有集中水窖、中水回收和污水处理系统,实现废水的循环利用;住宅楼全部使用页岩砖,外贴40毫米的聚苯挤塑保温板,外窗使用中空塑钢窗,同时全天候供应热水、天然气、数字化电视、宽带网络、自来水,电话全部入户。在此基础上,参照新型城市社区管理的标准,建有社区服务中心、学校、幼儿园、文体活动中心、医院等,为居民提供统一的保安、环卫、物业等社区服务,保留原有村集体经济组织界限,所属集体积累和资产所有权、收益权不变,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民的所得利益。
按照这一模式,马兰庄镇可集中安置拆迁户1796户,5639口人,涉及红石崖村、新水村等7个村庄,搬迁后可以从7个村的旧址中获得土地3000余亩。马兰社区分别建有两层别墅和五层住宅,整个工程分两期建设,截至目前,一期工程已基本竣工,二期住宅工程力争在明年5月底主体完工,11月底竣工并具备入住条件,商贸中心、小学、幼儿园等工程也将于明年11月底竣工使用。
“生态宜居、新型社区”模式,不仅可以置换出土地用于企业发展和生态用地,而且改善了农民的居住环境,推进了农村社区化、农民市民化的进程。
编辑: 孟令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