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迁安财政与时俱进

迁安财政与时俱进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1-12-31 00:18:33 2930阅读

    据迁安信息港通讯员孟令然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迁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迁安经济的发展,迁安财政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为我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期间,全市财政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结合迁安实际,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战略进行部署,解放思想,勇于开拓,不断深化财税改革,完善生财、聚财和用财机制,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财政收入规模不断扩大。30年来,迁安财政把促进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与收入质量的不断提高作为解决聚财的有限性与支出无限性矛盾的根本出路,把加强财源建设、促进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同支持经济发展、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的优化紧密结合起来,在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财源基础不断巩固和壮大,财源结构不断优化,财源总量显著增长,形成了全面系统、结构合理、有较强发展后劲的财源体系。30年锲而不舍的财源建设,为全市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打下了坚实基础。1978年,迁安的全部财政收入是1135万元,到1988年实现6225.6万元,1998年实现3.1亿元,2003年至2007年全部财政收入连续突破10亿元、20亿元、30亿元、40亿元和55亿元大关,今年全部财政收入有望突破70亿,达到71亿元。

    大力支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30年来,迁安财政为支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财政部门始终把农业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认真落实农业投入政策,建立了较为稳固的农业投入机制。其中用于农林水事务支出的财政数额由1987年的277万元增长到2007年的4.3亿元。2004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取消了农业特产税,免征了农业税,实现了农民税费“零负担”,每年减轻农民负担近2780万元。除此之外,还于2007年筹集资金1.5亿元用于“122”富民工程,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集中财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2007年,全市财政用于重点项目建设的支出近15亿元,与2000年相比增长了169.4倍。在此期间,我市大批重点建设项目相继建成,带动了农业、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和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了城市公共设施、公用事业和城市环境的改善,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
    多方支持科技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30年来,财政用于科技、教育方面的投入,平均每年的速度递增均高于全市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2007年支出合计6.4亿元,比1988年增长了64倍。在此期间,我市在全省率先实行免收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杂费和课本费政策,今年财政支出2600万元,实行了高中教育阶段学费全免政策,实现了十二年免费教育体系。2003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4.4亿元,用于迁安一中、迁安二中、迁安三中、建昌营高中等学校建设。
    倾力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几年来,我市在全省率先实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率先建立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率先建立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率先建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城乡低保全覆盖、养老保险全覆盖,让全市人民充分享受到了发展成果。

 

编辑: 孟令然

广告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