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迁安市加快农村建设的脚步

迁安市加快农村建设的脚步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1-12-31 00:18:33 3016阅读

     据迁安信息港通讯员商博了解:近年来,迁安市坚持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前提,在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道路,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公共财政范围,促进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建立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重点,加快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改善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设施条件,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让广大农民能够像市民一样拥有洁净方便的自来水、清洁的燃料、整洁的厨房、舒适方便的卫生条件和平坦的道路,逐步改变了目前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使全市新农村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坚持科学规划,夯实发展基础。我市坚持把全市1208平方公里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建设,高起点制定了城乡一体的新农村建设规划。2007年编制了《迁安市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和《迁安市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今年又制定了《迁安市科学发展示范市规划》,严格按照3个规划,指导各村完善了具体建设规划,一般村达到“两图一书”,即规划现状图、规划效果图、规划说明书,镇乡政府所在地的村有“四图一书”,增加给排水管网图和通讯、电力线路图,并根据规划科学指导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

     坚持加大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贯彻“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工作要求,不断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投入。仅2007年、2008年,全市投向“三农”资金就分别达到了8亿元和13亿元以上。目前,全市累计修水泥路4967公里,所有农村主次街道实现了全部硬化;建沼气池8.9万个,基本达到了养殖户“一户一池”;植树达到了959万株;投资1200万元建设高标准村民中心210个,有511个村建有活动室、487个村建有图书室、480个村建有宣传栏、348个村建有广场或公园。到2008年底,全市农村饮水安全村将达到100%、通有线电视村将达到100%、新建沼气池1.2万个、吊炕2万铺、改造农村卫生厕所3500个。

     坚持模式带动,积极推进新农居建设和改造。今年以来,我市着眼于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按“四个一步到位”的要求,结合农村发展实际,本着实事求是、分类指导的原则,大力推广“六个一”为主的新农居建设,探索形成了五种建设模式:一是以“六个一”为特色的沙河驿镇唐庄子村建设模式,二是以土地流转、异地联建为特色的木厂口镇松护新村建设模式,三是以生态宜居、新型社区为特色的马兰庄镇科学发展示范村建设模式,四是以产业拉动、功能分区为特色的扣庄乡寺后村建设模式,五是以统一规划、群众自建为特色的杨店子镇洼里村建设模式。为全唐山市及河北省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经验,创造了典范。同时,对于农村新建住宅在审批、规划、建设环节严格把关,确保按示范村规划来展开。此外,从明年起,我市对危旧农居、符合改造条件的住宅,市财政将拿出专项资金进行改造,对向高层发展建两层或三层住宅楼的,市政府将给予资金补偿,其他的新建住宅按照规划建设部门提供的样式来进行,努力实现农村面貌的新改观。

     坚持创业富民,深入实施“122”富民工程。我市在广泛调研、认真听取基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立足于创业富民,实现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全面实施了“122”富民工程。2007年,市财政安排创业基金1.5亿元,全市新上富民项目2200多个,完成投资8.3亿元,带动农民增收800元。今年,全市又安排创业基金2亿元,实施创业项目达3100个,目前已完成投资15.6亿元,到年底全市创业投资将达到20亿元、参与创业的农户达10万户,带动农民增收900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8400元。

     坚持改善民生,大力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教育事业上,累计投资4亿元,实施了迁安一中迁建、迁安二中整合、迁安三中新建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工程,投资9500万元彻底改造了全市中小学危旧校舍14万平方米。在2007年率先实行免费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实施了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一免两补”政策,从今年起,又实施了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医疗卫生事业上,累计投资8500万元实施了燕山医院、传染病医院等工程,今年投资6.5亿元新建一所集医疗救治、保健康复、疗养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医院,目前已开工建设;在社会保障事业上,在全省率先免征了农业税及附加,建立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以增发固定补贴的形式提高了劳模待遇,投资5485万元新建了5所农村敬老院;2007年,市财政拨付1.1亿元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目前全市参保人数已达8.5万人,领取保险补贴人数达到7.6万人。今年,我市又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谋划实施了村村通、全民健康、教育扶助、“百矿披绿”、充分就业、社保扩面等十大幸福工程和农村中小学暖气改造等20件为民办实事工程,真正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编辑: 商博

广告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