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安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初见成效
老房子里有了新感受
——迁安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初见成效
81岁的王昌智大爷住在迁安市和平小区2号楼。每年到了10月底,天刚一转凉,家里就得把暖风机打开。因为这栋六层的住宅楼还是1995年建成的,采用的是360砖墙、空腹钢窗,平屋顶,没有一点节能措施,保温效果很差。但今年,王大爷家的暖风机却没了用武之地。作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首批改造项目,和平小区的1号楼、2号楼已经进行了全面改造。王大爷说:“我特意用温度计量了一下,今年的室内温度比去年同期高了4度多。每年的这时候,晚上看电视都得用毛毯把腿盖上,现在用不着了。换了窗户之后,隔音效果也好多了。我们这儿靠近二中,每天早上5点多学生就开始上早操,经常把我们吵醒。现在能睡个好觉啦。”
随着建筑能耗的不断上升,“建筑节能”的意义逐渐凸显出来。在新建小区普遍推广环保、节能理念的同时,既有建筑中的广阔节能空间也日益被人们所重视。这是因为,既有居住建筑大都是在上世纪80年代后建造的,其基本建筑材料是粘土砖和钢筋水泥。虽然这些建筑的围护结构不能满足节能要求,采暖系统的控制也过于简陋,缺乏热量计量,但是这些建筑的结构是安全的,还有很长的寿命、很大的使用价值。如果为了建筑节能的目的而拆除重建,不仅增加住户的经济负担,还会造成其他资源的浪费。而且,混凝土是一种很难再循环利用的材料,拆房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将给环境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整旧为新,物尽其用,在最短的时间里见效,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这一次,迁安市将和平小区两栋住宅楼作为试点进行改造,涉及居民96户,总建筑面积8182平方米,从8月中旬开始施工。施工内容包括:对建筑物的外墙、楼梯间隔墙和地下室顶粘贴保温板;统一安装对讲门;将原来的普通玻璃推拉窗更换为塑钢真空玻璃节能窗;对室内采暖系统进行改造,实现一家一户单循环;在所有散热器上都加了温控阀和热量计量表,实行分户计量;楼顶重新做防水、保温,加盖彩钢瓦顶;整体进行粉刷装饰等等。
迁安市节能办主任张建达说:“现在,室内采暖系统和窗户改造已经全部完成。刚开始宣传的时候,有的居民不愿意配合,主要就是考虑到需要承担一部分费用。可后来,大伙知道了政府投入占90%,个人投入占10%,只需要缴纳2000多元的费用,也就认可了。到后来,大家真正体会到了改造后的效果,积极性就更高了。这些天,附近其他楼的不少居民都来打听改造的情况,希望他们的住宅楼也能早点获益。明年,我们将进一步扩大范围,陆续对一些老小区进行改造。”
建筑年代比较早的住宅楼绝大部分没有任何节能措施,供热系统效率低,保温性能差,能耗浪费巨大。但如果都拆除重建,资金投入大,居民负担重,且得2至3年才能见到成效。相较而言,旧房改造短期可见节能减排效果,且资金投入较少,于社会和百姓都有益。但也应看到,由于既有建筑结构复杂、采暖系统形式各异,能耗水平参差不齐,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完成全部改造,节能改造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编辑: 曹大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