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全意为教育 一片爱心给学生
我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小学教师。自1985年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勤恳踏实、爱岗敬业,孜孜不倦、努力钻研,任劳任怨、无怨无悔。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把爱心洒在学生柔嫩的心田,把团结融在教师队伍的行列,把奉献留在学校的每个角落,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广大教师以及家长的一致认可。31载的春华秋实,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边远农村学校平凡的岗位上挥洒着辛勤的汗水,描绘着无悔的年华,诠释着奉献的精神。
一、教书育人 积极进取
我原是一名民办教师,1994年迁西师范毕业,成了一名正式老师,毕业分配时,好多人都托关系留在了城里,有的后来还改了行,而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回到家乡,决心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作为一名人民的教师,一心扑在工作上,我始终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第一要务,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多年来,我始终坚持学习学科领域中最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积极学习现代化教育技术,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学习,认真踏实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上的课充满了激情,生动活泼。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学生都喜欢听我的课。为了上好每节课,我总是提前认真备课,写教案,精心准备。在课堂上,我启发学生动手、动脑,大胆创新,力求使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注重学法指导,作业及时认真地批改。凭着扎实的基本功,经常与同事们交流教学经验。多次上公开课,并积极听取大家的点评,因为我深信“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只有教到老学到老,才会永远站在教育领域的最前端。
二、爱生如子 严中有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我从事教育工作的座右铭,我是严师,更是慈母。我关爱每一个学生,可我对学生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不偏爱一位好学生,也不放弃一位学困生。我每天都利用课后休息时间给孩子们补课。我常说:“要对得起孩子和家长,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总是用一颗朴实的爱心去爱每一个学生。本着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信念耕耘在教育的沃土上。我班有个腿脚不好,行走不便的孩子,每当家长把她送到学校,老师自然就成了孩子的监护人,在生活上关心她爱护她,老师的行动带动了全班同学,大家共同关心她,使她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她的爷爷奶奶深受感动,还给学校送来锦旗表示感谢。从教31年来,我年年担任班主任并兼少先队工作。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特别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这些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做人习惯、学习习惯、思考习惯和健体习惯,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我相信“身教重于言教。”因此,在平时与学生相处的时时刻刻,我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要学生做到的,老师先要做到”,做好学生的表率。比如,要求学生做到随捡,我平时看到地上有纸屑时,总是弯下腰去捡起来,因为我发现,那些近旁的学生看到老师这样做之后,也在地上搜索是否有纸屑了。教育学生讲文明礼貌,那么我也会主动跟学生问好,说“谢谢你”等礼貌用语,孩子也会自然用礼貌用语来回答。课外,我经常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同时对学困生进行细心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且每学期按计划开展各种具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的班级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让学生在活动中自觉遵守学校的纪律和改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生活中,我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不断更新 完善自我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欲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的不仅仅是一桶水,而是一潭不断更新的泉水,教育是常新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尤其是在当今知识更新非常迅速的时代。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积极参加各级继续教育学习培训,认真进行网上研修,不断追踪教育科研信息,了解本学科的教育教学动态。现代教育理论和方法。平时挤出时间努力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参加课改和高效课堂建设,不断地从中汲取养料,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自任教以来,无论教几年级,无论接什么班,教哪个学科我的教学成绩在乡里始终居前三名。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1998年、2003年、2011年、2013年4次受到迁安市政府嘉奖,2012年被评为迁安市优秀教师,2013年被评为迁安市三育人先进工作者,2012-2013年度被评为迁安市优秀班主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