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重点 出实招 育亮点 全市前三季度重点项目建设成果显著
今年以来,我市始终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主要抓手,持续开展项目大会战,取得显著成效。1-9月份,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5.6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372亿元,同比增长16%。集中精力推进了11个立市项目和100个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1156.2亿元,目前已实施重点项目 97个,当年完成投资389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57个,累计完成投资166.5亿元,有5个项目被列为省重点项目,17个项目被列为唐山市重点项目。
项目建设攀高求好,两大基地成果显著。我市紧紧围绕去产能、抓延伸、壮规模、增效益的思路,扎实推进两大基地建设。新型制造业基地实现突破。被国家工信部评为中国工业百强县第12名。一方面,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在坚决去产能、用压产能倒逼钢铁产业升级的基础上,强力抓延伸。总投资63.7亿元,实施了迁钢公司冷轧硅钢扩能等7个精品钢铁项目,进一步优化了产品结构。京津冀钢铁协同发展创新研究院正式落户,首批8个技改升级、环境治理合作项目,获得北京市科技扶持资金3000万元。投资76.8亿元,实施了正大350万吨焊管、杰普特金属丝网等9个装备制造业项目,全市耗钢能力达到1250万吨,装备制造业增幅达到27.7%,高于工业增幅22.5个百分点。投资23亿元,实施了中溶科技30万吨无水乙醇、新奥LNG等3个煤化工项目;投资15.6亿元,首实3万吨包装带等5个包装建材项目加快建设。另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投资205.7亿元,实施了葵花药业大健康产业基地、艾驰高端医疗器械仪器及配套诊断试剂研发生产等31个战略新兴产业项目。现代服务业高地加速崛起。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9.4%,比年初提高3.4个百分点。在生产性服务业上,总投资136亿元,实施了天津物产综合物流服务中心等9个现代物流业项目,龙头带动效应更加凸显。在生活性服务业上,投资49.3亿元,实施了中唐天元谷文化旅游综合体、塔寺峪旅游度假区等10个休闲旅游项目;香港伟才国际幼儿园、国科大附属中学等项目积极推进;雨诗桐总部、中溶科技总部正在办理前期手续,城市经济活跃度不断提升。
全面加速创新驱动,科技创新领跑助力。一是抓龙头,带动产业集聚。我市按照“园中园”模式,建设了循环经济产业园、生物制药产业园等平台。其中,高新区生物制药产业园被列为京津冀医药健康特色产业基地;迁安市生物医药中小企业产业园已承接安卓(北京)卫生材料、黄家医圈中药研发中心及中药材GAP种植基地等3个高端项目落户。在投资205.7亿元的31个战略新兴产业项目中,清华能源公司核电站用高温气冷堆碳化硼芯块填补国内空白;中唐天元谷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被列入全国旅游优选项目库。英诺特公司承担了多项国家863计划成果转化项目,产品被国家卫计委重点推广。二是抓平台,加速企业孵化。我市进一步完善提升了燕山大学科技园迁安分园、昌安耀滨2家省级孵化器功能,加快富达新智慧产业基地和创客广场建设。目前,14万平方米的创客广场投入使用,北京云众创客、新华网创客大学、广州魔布等项目相继签约。三是抓扶持,培育科技型企业。我市出台了推进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设立了10亿元的创业投资基金,2亿元的新兴产业引导基金、1000万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今年以来,全市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06家、科技小巨人企业9家,超额完成了全年任务。
牢牢把握又好又快,发展势头更加强劲。一是抓时间节点,寓速度于督导。我市按照“四个干”机制,将11个立市项目和100个重点项目纳入重点工作运行图,逐一明确分包领导、责任单位和推进时限,并落实了公开承诺、公示、约谈等制度,确保了项目按计划推进。二是抓容缺审批,寓责任于担当。我市制定出台了《重点项目容缺审批实施意见》,对公共事业项目和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实施容缺审批,畅通了项目建设“绿色通道”。三是抓观摩考核,寓激情于比拼。今年5月初和9月下旬,我市组织开展了两次项目集中观摩活动,通过现场观摩打分和集中调度,进一步激发了全市上项目、比干劲的热情。年底,将再进行一次观摩考核,切实做到以项目论英雄、靠项目论荣辱。A
关闭

评论